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肩关节镜手术

肩关节镜手术

肩关节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94813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肩关节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7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欢、李皓、高桂英等。

肩关节镜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4813 占比:99.98%

总计:794997篇

肩关节镜手术—发文趋势图

肩关节镜手术

-研究学者

  • 李欢
  • 李皓
  • 高桂英
  • 刘冲
  • 张德利
  • 朱伟民
  • 王志学
  • 董龙
  • 陆伟
  • 史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彦春; 张丽; 赵丽艳; 郭永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布托啡诺预处理情况分为预处理1组(n=35,全麻诱导前予以1mg布托啡诺预处理)、预处理2组(n=25,全麻诱导前予以2mg布托啡诺预处理)和对照组(n=42)。3组均行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并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统计比较3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布托啡诺用药前(T_(1))、麻醉诱导前(T_(2))、麻醉诱导1min(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术后2、4、8、12h和24h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长于预处理1组和2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对照组T_(2)、T_(3)的HR和MAP均高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3组各时间段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8、12h和24h的VAS评分均低于预处理1组和2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水平,且1mg和2mg布托啡诺预处理效果和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
    • 黄鹏飞; 谢俊然
    • 摘要: 肩关节镜手术因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技术成熟从而被广泛应用,但其术后中重度的疼痛强度不亚于膝关节置换和开胸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当注射的局部麻醉药物容量≥20 mL时患侧膈肌麻痹发生率为100%,同时此路径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从而限制其在肺功能不全、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使用。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学者都致力于探索在不降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膈肌麻痹发生率的新方案,本文将对近年来提出的肩关节镜手术中保留膈肌技术作一综述。
    • 詹美熊; 胡蕃泰; 王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40例肩袖撕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同时予以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及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及术后6、12个月,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肩关节镜锚钉缝合固定术结合热敏灸治疗肩袖撕裂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静; 蔡云亮; 王嘉炜; 刘作坤; 朱秋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和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联合应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2018年8月—2020年8月入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前者用臂丛神经阻滞,后者与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联合,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另对比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0.72±2.45)min、(8.21±1.32)min和(9.52±1.12)min,与对照组对应指标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疼痛评分依次为(1.31±0.27)分、(2.87±0.52)分和(3.44±0.42)分,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镇静评分分别为(2.92±0.32)分、(2.54±0.24)分、(2.38±0.12)分和(2.27±0.15)分,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0.12±4.54)分、(56.18±4.12)分和(73.16±4.78)分,较之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18.00%和4.00%(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联合应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局麻药麻醉方式,可提高麻醉效果,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明显,也可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存在广泛应用价值。
    • 杨丽; 王媛媛
    • 摘要: 目的比较相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地氟烷和七氟烷对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所有患者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维持采用1.0 MAC地氟烷或七氟烷持续吸入,通过BIS监测吸入麻醉药的镇静程度,通过SPI监测镇痛程度。记录腔镜置入前(T1)、腔镜置入时(T2)、滑膜切除或清创时(T3)、缝合切口时(T4)的BIS、SPI值。结果在T1~T2时,D组与S组相比,BI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与S组相比,D组BIS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D组在T1~T4时SPI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MAC地氟烷和七氟烷的BIS、SPI不同,提示地氟烷、七氟烷的镇静、镇痛效能不同。
    • 宋丽丽; 吴秀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沈阳市某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术后24 h镇痛药物总用量及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术前,2组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同时还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对其他镇痛药物的依赖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
    • 陈静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辅助行臂丛阻滞(BPB)联合静脉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BPB联合全麻,其中观察组在BPB麻醉中给予20 ml的0.4%罗哌卡因+1μg/kg的Dex,对照组在BPB麻醉中给予20 ml的0.4%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T2)时,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采用Dex辅助行BPB联合静脉全麻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 姜晖; 王爱桃
    • 摘要: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灌洗液温度对患者体温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实施肩关节镜手术(肩袖修补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24°C室温灌注液),观察组35例(使用37°C恒温灌洗液)。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功能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关节手术患者使用温灌洗液,能有效降低体温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 汪懿; 文怀昌; 张芳芳; 金孝岠; 陈永权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用0.3%罗哌卡因行腋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在全身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用相同容积0.9%氯化钠行腋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0))、切皮后5 min(T_(1))、切皮后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糖、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记录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MAP在切皮后5 min及30 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在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均持续高于观察组(P<0.05);相较于入室时血糖、NE、Cor,对照组在切皮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明显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同时点水平(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腋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可以减轻肩关节镜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能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同时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于天雷; 苏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连续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I组),每组64例。记录术后6、12、24、48和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2和24 h的外周血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记录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组术后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明显低于I组(P0.05)。;N组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少于I组(P<0.05);N组满意度为95.31%,明显高于I组的79.69%(P<0.05)。N组术后1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明显高于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ASES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连续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