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酶

肝酶

肝酶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9594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铁路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等;肝酶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菊香、何军儒、佟嘎日迪等。

肝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9594 占比:99.83%

总计:79729篇

肝酶—发文趋势图

肝酶

-研究学者

  • 丁菊香
  • 何军儒
  • 佟嘎日迪
  • 侯婕
  • 刘国超
  • 姚登福
  • 宋亚贤
  • 崔芳
  • 张永芳
  • 张立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霞; 李勇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肝酶水平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CHD的患者1520例,比较入院时AF与非AF患者基线资料、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个人史和既往史等,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D患者中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入院时患有AF者共152例,AF发生率为10%。比较AF与非AF患者临床资料发现,两者在GGT、年龄、高血压史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史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AST和ALT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istic回归分析示,GGT[OR=1.018,95%CI(1.013~1.024)]、年龄[OR=1.030,95%CI(1.012~1.048)]、高血压史[OR=2.667,95%CI(1.671~4.257)]和ACS史[OR=2.960,95%CI(1.896~4.622)]是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GGT在预测AF发生中曲线下面积为0.693。结论在CHD患者中,肝酶水平与AF的发生相关,特别是GGT的升高与AF的存在独立相关,GGT可能是AF风险的循环标志物。
    • 袁超
    • 摘要: 近期,儿童病因不明急性重型肝炎病例在全球持续增加,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患病儿童除了肝酶ALT、AST的显著升高外,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等。截至2022年5月初,全球已有21个国家累计报道348例患儿,其中有26例需要肝移植。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病因较为复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都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 徐小翔
    • 摘要: 75岁的毛先生因冠心病放支架多年,他定期复诊,按时吃药,情况一直比较稳定。可最近,毛先生经常出现头晕、乏力感,肌肉酸痛不适,卧床休息反而症状越来越严重。在家人陪伴下,他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琪检查后发现,患者肝酶和肌酶都显著升高。经过细致检查,黄琪怀疑问题很有可能出在患者最近常吃的一款水果上。患者每天饭后喜欢吃几瓣西柚,西柚又名葡萄柚,与橙子、青柠和柚子等都属于柑橘类水果。
    • 黄剑萍; 叶晖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胆红素、血红蛋白、肝酶及心肌酶四项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从2017年8月—2019年3月抽取6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于同期抽取6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为参照组,两组均行胆红素、血红蛋白、肝酶及心肌酶四项检测,对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TBIL、IBIL、LDH水平高于参照组,血红蛋白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早于参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晚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血清胆红素、LDH水平较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较为明显,黄疸出现较早,且消退较晚,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早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重要依据.
    • 巫迪昀; 陈艳红; 唐剑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肝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223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MS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肝酶水平,分析三种肝酶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MS的筛查作用.结果 MS组586例,非MS组1646例,研究人群MS患病率为26.25%.MS组的肝酶水平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P<0.05).男性ALT和GGT升高以及女性GGT升高与MS患病风险升高相关(P<0.05).GGT筛查MS较好,最佳临界值女性为15.5 U/L、男性为28.5 U/L.结论 在三种肝酶中,GGT与MS的关系最为密切,GGT能够较好筛查MS患病的可能性.
    • 王丽娟; 关晓燕; 余梦思; 秦文沛; 李蕾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择79例T2DM合并NAFLD患者(NAFLD组),53例T2DM未合并NAFLD患者(无NAFLD组),61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FABP1、PTX3、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肝酶指标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FABP1、PTX3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肝酶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FABP1、PTX3与T2DM合并NAFL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1、PTX3诊断T2DM合并NAFLD的价值.结果 NAFLD组血清FABP1、PTX3水平高于无NAFL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BP1、PTX3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BMI、HOMA-IR及高FABP1、PTX3水平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BP1、PTX3诊断T2DM合并NAFLD的AUC(95%CI)分别为0.693(0.598~0.789)、0.700(0.607~0.793).联合检测AUC(95%CI)为0.894(0.828~0.959),联合检测的AUC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FABP1、PTX3水平均升高,高水平FABP1、PTX3与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潜在诊断指标.
    • 张宁怡; 余轶群; 寇富舜; 张阳; 史雨宸; 曲英迪; 李军祥; 韩海啸
    •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脾疏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疏肝方组(15.75 g/kg)、易善复组(137.3 mg/kg),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NASH模型,高脂饲料饲养8周同时给药.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脂水平;取大鼠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电镜标本,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线粒体数量进行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疏肝方组与易善复组血清肝酶及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大部分线粒体结构较完整,内质网数量增多,结构清晰;易善复组线粒体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脂滴沉积较模型组与健脾疏肝方组减少,大部分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结论 健脾疏肝方可能通过改善NASH大鼠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修复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恢复内质网数量和形态,拮抗脂质过氧化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所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凋亡和内质网应激,进而改善NASH.
    • 朱达; 孙凤霞; 李晓玲; 徐春军; 王傲然
    • 摘要: 目的:研究脂肪肝1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将4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脂肪肝1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共8周,药物灌胃与造模同时进行.脂肪肝1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以生药含量为10.8g/(kg·d)-1、5.4g/(kg·d)-1、2.7g/(kg·d)-1脂肪肝1号方中药煎剂灌胃;易善复组以0.123g/(kg·d)-1易善复混悬液灌胃.分别于第0周、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末称量大鼠体质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肝酶(ALT、AST)、血脂(TG、TC)水平;肝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冰冻切片行油红0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特征,并进行NAS评分.结果:①大鼠体质量变化:第0、2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脂肪肝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第6周末,脂肪肝1号方高、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脂肪肝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第8周末,脂肪肝1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5或0.01),且脂肪肝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P<0.01).②肝酶和血脂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脂肪肝1号方高、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大鼠血清肝酶、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脂肪肝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肝酶水平显著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易善复组3组大鼠(P<0.01),但脂肪肝1号方高、中剂量组及易善复组大鼠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肝脏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肝脂肪性病变、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肝组织脂滴沉积状况在脂肪肝1号方高、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且N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1号方可有效减轻高脂饲料所致的NASH大鼠体质量,降低大鼠肝酶、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脂肪性病变.
    • 何安东; 李瑞满
    • 摘要: 盐酸利托君是预防早产的常用药物之一,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然而与其相关的肝酶升高比较罕见.现报道一例中青年初产妇,因先兆早产使用利托君后出现肝酶明显升高,停用利托君后肝酶逐渐恢复正常.利托君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工作者应提高警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