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脏体积

肝脏体积

肝脏体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45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消化道恶性病变介入诊疗研讨会暨2009消化介入/内镜新技术国际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等;肝脏体积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方程、董蒨、朱呈瞻等。

肝脏体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453 占比:99.30%

总计:15562篇

肝脏体积—发文趋势图

肝脏体积

-研究学者

  • 方程
  • 董蒨
  • 朱呈瞻
  • 李波
  • 刘文亚
  • 周鸿
  • 宣吉晴
  • 张虹
  • 魏宾
  • 鹿洪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珍; 陈家明; 褚建华; 顾小秋; 胡晓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体积、脾肾静脉分流(splenorenal shunt,SRS)直径和SRS/PV值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肝硬化合并SRS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肝脏体积、SRS直径和SRS/PV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法分析上述各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Child-Pugh分级与肝脏体积、SRS直径和SRS/PV值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肝脏体积呈负相关(r=-0.813,P<0.001)、与SRS直径和SRS/PV值呈正相关(r=0.856、0.782,P<0.001)。结论:CT检测肝脏体积、SRS直径和SRS/PV值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存在相关性,临床可根据CT影像学具体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崔奇; 翟少博; 郑丽娟; 董方; 祖世龙; 程晴灏; 陈泉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内肝脏体积(LV)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TIPS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螺旋(CT)测量患者LV。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比较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凝血指标(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LV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术前,56例患者门静脉压力为(31.77±0.83)mmHg,高于术后的(16.64±4.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LV安全、可行,LV与肝功能有一定的关系,早期对肝硬化患者行TIPS治疗,可减小LV,使肝功能得到改善。
    • 石文达; 崔志新; 张丹; 李桂萍; 王国玉; 赵晓彬; 肖旭; 王敏
    • 摘要: 本研究讨论多层螺旋CT(MSCT)评价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在诊断肝硬化及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确诊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120例年龄、性别基本匹配且无肝脏疾患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SCT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全肝、各肝叶和脾脏的体积,并进行比较。病例组患者的全肝体积、右半肝体积、左内叶体积、全肝/脾脏体积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左外叶体积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脾脏体积值、肝脏体积诊断患者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02、0.837。MSCT检查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对于判断患者肝硬化及肝脏储备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莫彩建; 翁建辉; 陈金水; 温中炎
    • 摘要: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为观察组,采用Child-Pugh分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级41例,B级27例,C级1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成MSCT、MSCTP检查。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MSCT、MSCTP检查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者的MSCT、MSCTP检查结果,比较其门静脉直径,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门静脉直径、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指标以及肝脏体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分别为(18.24±4.13)mm、(14.29±3.55)mm、(13.71±3.03)mm、(13.84±3.16)m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35±2.62)mm、(9.03±1.84)mm、(9.22±1.76)mm、(9.16±1.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和C级患者的MPV、SP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76±2.46)mm、(13.03±2.23)mm、(13.12±2.64)mm、(13.42±2.65)mm;(18.59±3.03)mm、(15.22±2.86)mm、(14.03±2.88)mm、(14.29±3.01)mm;(21.02±3.67)mm、(16.84±3.09)mm、(15.88±3.11)mm、(16.04±3.46)mm,肝功能分级越高,MPV、SPV、IHLPV和IHRPV水平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C级患者的胃左静脉(LGV)直径和食管下静脉曲张断面数量分别为(6.22±1.67)mm、(4.41±1.21)个;(8.13±2.02)mm、(6.25±1.66)个;(10.06±2.31)mm、(7.64±1.75)个,肝功能分级越高,lGV直径、食管下静脉曲张断面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脏体积分别为(1351.56±311.78)cm^(3)、(1091.46±255.13)cm^(3)和(866.23±178.29)cm^(3),肝功能分级越高,肝脏体积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P技术检测的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配合MSCT检测得到的肝脏体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在其术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卫
    •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医院影像科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87例肝硬化患者,将扫描图像传送至CT后台工作站测量肝脏体积,并利用肝脏理论体积公式计算肝脏理论体积;此外,依据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并根据上述标准将87例患者分为Child-A级(5~6分,32例)、Child-B级(7~9分,35例)和Child-C级(≥10分,20例)3个亚组和MELD评分<10分(29例)、10分≤MELD评分<20分(37例)、MELD评分≥20分(21例)3个亚组;最终比较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CT测量值与理论值,以及不同肝脏储备功能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CT测量值与理论值,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CT测量值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87例患者肝脏体积的CT测量值为(975.38±137.40)cm^(3),小于理论值(1284.73±226.4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增加,肝脏体积的CT测量值呈依次下降的趋势(F=19.829、18.754,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CT测量值均小于理论值(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CT测量值与Child-Pugh分级成负相关(r=-0.823,P<0.05)。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为临床量化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依据。
    • 王琛
    • 摘要: 目的探讨CT测量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取PBC失代偿期患者53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非PBC失代偿期患者53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肝脏体积及标准化肝体积、肝脏体积增大情况、淋巴结增大分布位置、侧支循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脏体积(1251±200)cm^3、标准化肝体积(694±120)cm^3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共检出62枚腹部淋巴结,对照组共检出8枚腹部淋巴结。观察组53例患者均出现了侧支循环。结论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CT影像显示体积增大,以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为主,且均有侧支循环发生。
    • 王琛
    • 摘要: 目的 探讨CT测量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体积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PBC失代偿期患者53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非PBC失代偿期患者53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肝脏体积及标准化肝体积、肝脏体积增大情况、淋巴结增大分布位置、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肝脏体积(1251±200)cm3、标准化肝体积(694±120)cm3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共检出62枚腹部淋巴结,对照组共检出8枚腹部淋巴结.观察组53例患者均出现了侧支循环.结论 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CT影像显示体积增大,以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为主,且均有侧支循环发生.
    • 耿旭; 沙俊诚; 徐浩;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顾玉明; 徐凯; 祖茂衡
    • 摘要: 目的 探讨广泛肝静脉闭塞性布加综合征(BC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脏体积及肝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因广泛肝静脉闭塞性BCS并发顽固性腹水行TIPS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腹部CT/MRI资料,采用三维重建法测量肝脏体积,并记录同期肝功能指标,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肝脏体积以及肝功能.结果 2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1例,年龄(33.3±6.3)岁,TIPS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与术前肝脏体积[(2124.6±420.9)cm3]比较,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肝脏体积[1周:(1926.3±372.3)cm3;3个月:(1480.6±183.1)cm3;6个月:(1461.9±153.0)cm3;12个月:(1469.3±148.5)cm3]均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第3、6、12个月腹水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6.4%(27/28)、100.0%(28/28)、100.0%(28/28).结论 TIPS治疗广泛肝静脉闭塞性BCS的临床疗效满意,术后6个月肝脏体积维持平衡、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林鑫; 肖慜; 李启勇
    • 摘要: 肝移植术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案.肝移植术包含全肝移植术和部分肝移植术,后者又可分为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和减体积肝移植等.供体器官短缺制约着肝移植的发展,而且供受体肝体积不匹配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致命.目前,我国肝脏捐献的形式主要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亲体捐献,对供肝体积的精确评估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器官,尽可能降低肝脏浪费.同时,供肝体积也是制定肝移植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基于供体基本参数的肝脏体积公式法粗略估算和通过基于影像学的数字化测算法精确评估,是目前主流的两类供肝体积评估方式.本文就肝移植的供肝体积评估进行综述.
    • 林鑫; 肖慜; 李启勇
    • 摘要: 肝移植术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案。肝移植术包含全肝移植术和部分肝移植术,后者又可分为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和减体积肝移植等。供体器官短缺制约着肝移植的发展,而且供受体肝体积不匹配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致命。目前,我国肝脏捐献的形式主要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亲体捐献,对供肝体积的精确评估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器官,尽可能降低肝脏浪费。同时,供肝体积也是制定肝移植手术方案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基于供体基本参数的肝脏体积公式法粗略估算和通过基于影像学的数字化测算法精确评估,是目前主流的两类供肝体积评估方式。本文就肝移植的供肝体积评估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