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细胞肿瘤

肝细胞肿瘤

肝细胞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1806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肝脏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病毒感染与器官功能衰竭学术会议、2009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九届肝胆胰外科学术交流会等;肝细胞肿瘤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明希、张元、李世宁等。

肝细胞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806 占比:99.93%

总计:141899篇

肝细胞肿瘤—发文趋势图

肝细胞肿瘤

-研究学者

  • 唐明希
  • 张元
  • 李世宁
  • 林贞花
  • 林黎娟
  • 王研
  • 邓卓霖
  • 阮思蓓
  • 韦义萍
  • 马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静; 邱丽芳; 凌海瑞; 白思特; 邓益斌; 赵立峰; 林成; 韦忠恒
    •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比较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IL-33及ST2的含量变化,探讨IL-33/ST2轴表达与HCC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ELISA分别测定观察组(原发性HCC患者)52例与对照组(健康成年人)50例血清中的IL-33/ST2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其AFP的含量,另外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组中4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IL-33/ST2的表达;比较分析IL-33/ST2在HCC患者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性别、年龄、HBV、AFP、肿瘤大小等因素的临床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IL-33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ST2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及ST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33及ST2在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可见表达,而癌旁组织的血管内皮处未见表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炎性细胞聚集处可见ST2表达,未发现IL-33表达.结论 HCC患者的血清ST2高表达,IL-33/ST2在HCC癌组织及其血管内皮中的低表达,而ST2只在癌及癌旁组织的炎性细胞聚集处均有表达;由此认为,IL-33/ST2轴可能参与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微环境中的炎性反应,与HBV感染和AFP浓度无关,可进一步研究IL-33/ST2轴作用机制,寻找HCC早期筛查新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周万飞; 刘高峰; 秦中强; 胡小梅; 谈燚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转染有效的PD-L1基因siRNA干扰片段进入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下调细胞中PD-L1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PD-L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G2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融合率,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侵袭实验,观察其对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结果:下调PD-L1后,HepG2细胞PD-L1基因表达量、PD-L1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下调PD-L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D-L1可能成为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新基因靶位.
    • 肖金荣; 王可; 刘颖; 李泽武; 周玉静; 王唤卓; 卢静雅; 程珊珊; 魏晟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公共数据库中肝细胞癌病例癌和癌旁组织RNA测序数据的分析,挖掘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分子标签.方法 截至2018年2月,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77例肝细胞癌病例的癌及癌旁组织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信息,将50对癌和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水平进行差异t检验分析,进而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并构建lncRNA分子标签.将所有病例按分子标签表达水平分为4组(<P25、P25~、P50~、≥P75),采用Cox回归计算P25~、P50~、≥P75组相对于<P25组的预后风险比,进而评估分子标签表达水平对肝细胞癌病例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951个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lncRNA,通过LASSO 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3个lncRNA(LNCSRLR、MKLN1-AS及ZFPM2-AS1),并构建分子标签.分子标签表达水平≥P75组的死亡风险是<P25组的1.57倍(95%CI:1.06~ 2.31,P<0.05).结论 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由LNCSRLR、MKLN1-AS及ZFPM2-AS1构建的lncRNA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病例的预后有关.%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signature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NA sequencing data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and peritumoral tissues in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database.Method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NA sequencing data of 377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CGA database by the end of February 2018.Then,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s between 50 pairs of tumor and peritumoral tissues were explored using student's t-test.Next,a lncRNA signature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LASSO Cox regression analysi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P25,P25-,P50-,≥P75) based on the cut-off quartiles signature.Final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25),the hazard ratios (HRs) of three groups (P25-,P50-,≥P75)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Cox regression.The survival outcomes of patients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the lncRNA signature model.Results A total of 95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lncRNA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tumor and peritumoral tissues.A three-lncRNA signature,including LNCSRLR,MKLN1-AS and ZFPM2-AS1,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The outcome suggested that the death risk of the ≥P75 group was 1.57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25 group (95%CI:1.06-2.31,P<0.05).Conclusion The three-lncRNA signature,which established by LNCSRLR,MKLN1-AS and ZFPM2-AS1,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based on TCGA database data.
    • 吴凡; 马俊芬; 平杰丹; 马小涵; 王央霞; 明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Q786243(LncRNA DQ786243)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175例肝细胞癌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DQ786243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瞬时转染LncRNA DQ786243的小干扰RNA片段(si-DQ786243),CCK-8实验检测降低LncRNA DQ786243的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降低LncRNA DQ786243表达对p18蛋白表达的影响;在HepG2细胞中瞬时共转染si-DQ786243、p18的小干扰RNA片段(si-p18),CCK-8法检测同时降低LncRNA DQ786243、p18的表达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DQ786243的表达增加(P<0.05);在HepG2细胞中降低LncRNA DQ786243的表达,细胞增殖减慢,p18表达增加(P均<0.05);降低p18表达可部分逆转LncRNA DQ786243表达下降导致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 LncRNA DQ786243可通过下调p18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 曹金玉; 张德元; 刘繁荣
    • 摘要: 消化系统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清楚是影响肿瘤治疗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RNA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ln-cRNA、mRNA、假基因转录物、环状RNA等各类RNA分子,仅需相同的miRNA应答元件,就可竞争性结合相同的miRNA调控靶基因,从而调节各自的表达.这些RNA分子互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该文着重探讨ceRNA假说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 谢而付; 张巧娣; 马建锋; 凌芸; 杨瑞霞; 唐未名; 徐华国
    • 摘要: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试剂盒性能进行评价,以及评估该指标初步用于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CNAS-CL02和《CLIA88》修订版的要求,对厂商提供CHI3L1的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四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选取入院且经病理学证实肝细胞癌患者,同时按性别和年龄配对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肿瘤组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HI3L1,并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HI3L1性能验证结果如下:低浓度和高浓度水平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3.60%和3.06%,总不精密度分别为3.95%和5.49%,均小于厂家声明的15%;通过和其他医院进行比对,正确度指标符合要求;CHI3L1为一阶线性,线性回归方程和判定系数为 Y =0.995X-13.217, r =0.998, b、 a 和 r 均符合要求,线性范围为60.35~969.98 pg/mL;20例健康人群的CHI3L1结果有19例检测结果在厂家声明参考区间范围之内,厂家给定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CHI3L1结果, HCC 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法检测CHI3L1的验证指标均到达规定要求,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显示,HCC 时 CHI3L1指标会升高,可以初步应用于HCC临床辅助诊断。
    • 刘扬; 王跃如; 姚乐; 荀林娟; 庄英; 张柏和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阻塞性黄疸均系肝癌引发胆总管癌栓所致.其中,45例进行了总胆管切开取癌栓T管引流术,同时行肝肿瘤切除22例、患侧肝动脉结扎者23例;5例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在4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例肝左叶肿瘤患者术后平均生存11个月,28例肝右叶肿瘤患者生存7个月,总平均存活时间为9个月;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手术患者较非手术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外科手术明显延长阻塞性黄疸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 陆新元; 谷晓媛
    • 摘要: 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能与靶基因3'UTR进行不完全配对,通过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信使RNA降解来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血管生成、术后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并有研究者将miRNA用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与肝细胞癌相关的miRNA研究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