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7231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当代石油石化、石油化工、工程塑料应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塑协改性塑料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塑料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安琪、魏刚、黄锐等。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2319 占比:99.96%

总计:572541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发文趋势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研究学者

  • 吴安琪
  • 魏刚
  • 黄锐
  • 孟成铭
  • 戚嵘嵘
  • 孙利明
  • 山本正规
  • 庄司英和
  • 张会轩
  • 彭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龙; 黄伟明; 唐生伟; 李宝玲; 杨小勇
    • 摘要: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平板硫化工艺制备了膨胀型阻燃剂海岛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阻燃材料。首先,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粒径均匀、体积相同、膨胀型阻燃剂含量不同的膨胀型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颗粒,然后采用平板硫化技术,通过熔炼制备膨胀型阻燃剂颗粒含量梯度分布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阻燃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UL-94、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分别得到膨胀型阻燃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含量梯度分布、力学性能和形态特征。极限氧指数和UL-94试验结果表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中颗粒含量梯度分布变化较小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性能较好。拉伸和冲击试验表明,与相同膨胀型阻燃剂含量的均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复合材料相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膨胀型阻燃剂颗粒含量梯度分布的微小变化对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 王英; 陈明清
    • 摘要: 综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两种生产工艺,即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与酯交换法相比,直接酯化法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少,原料消耗少,副产物易于分离,附加经济价值较高。从玻璃纤维改性、合金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三个方面简要说明改性技术的研究情况,通过改性制备PBT复合材料,可以提高负荷变形温度的稳定性、耐刮擦性、耐高温和结构强度等。最后,详细分析了市场供应情况。
    • 金坤; 杨锦; 柳丽楠; 郭伟; 谭志勇; 张会轩
    • 摘要: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核壳比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耐冲击改性剂(ABS-g-GMA)。将合成的耐冲击改性剂用于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考察耐冲击改性剂核壳比对增韧PBT拉伸性能、缺口冲击强度以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冲击改性剂的核壳比对增韧PBT有重要的影响。耐冲击改性剂的增韧效果随着其核壳比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当耐冲击改性剂的核壳比为60/40时,增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可达到531.15 J/m。随着耐冲击改性剂核壳比的增加,增韧PBT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屈服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拉伸弹性模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增韧PBT中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耐冲击改性剂的核壳比对增韧PBT两相相容性的影响不大。
    • 刘诗; 李陵洲; 王银龙; 朱永军; 郑雄峰; 雷勇
    • 摘要: 针对摩托车塑料件材料需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及较高耐化学性的要求,开发了摩托车用高抗冲耐化学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合金材料。探究了PC种类、含量,增韧剂种类、含量对PC/PBT合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硅氧烷PC AG2030,PBT 1100A作基材,且PC/PBT质量比为1∶1,复配质量分数为9%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增韧剂E920、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增韧剂AX8900时,PC/PBT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55.7,80.8 MPa和70.3 kJ/m^(2),能满足摩托车塑料件产品的韧性和刚性要求。将该材料注塑成产品后进行耐油漆试验,发现材料力学性能在试验后的保持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9.62%,97.21%,98.96%,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性。该材料及注塑产品均通过了全面的试验验证,并已成功应用于摩托车塑料盖板产品中。
    • 顾亥楠; 应杰; 邱琪浩; 童奇峰; 王晨晔; 周浩
    •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在PC-R/PBT比例为7/3情况下,复配增韧剂体系对材料韧性影响,及酯交换抑制剂体系对材料外观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增韧剂SOG-02及EM500相比复配增韧剂体系增韧效果更好,4份EM500及1份SOG-02可达到较高抗冲性能。酯交换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黄变问题,但高添加量影响复合材料性能保持率,0.3份酯交换抑制剂能够有效解决材料黄变问题且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
    • 李雅琼; 刘云正; 马瑞泽; 曾宏伟; 王玉龙
    • 摘要: 以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为原位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MDI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热塑性聚氨酯(PBT/TPU)共混物,并对其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结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DI可以有效改善PBT和TPU之间的相容性;随着MDI含量增加,PBT/TPU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当MDI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304%和31.0kJ/m^(2),与不含MDI的共混物相比分别提高了591%和308%。MDI的加入会使PBT/TPU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
    • 董淑玲; 娄帅; 王红霞; 王彦林
    • 摘要: 为了提高饱和聚酯及不饱和聚酯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烯丙胺及苯胺为主要原料,二步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磷氮协同阻燃剂烯丙胺基五苯胺基环三磷腈(ANNCTP),磷氮总含量高达33.7%。探索合成工艺,得到最优反应条件:物料比n(HCCP)∶n(烯丙胺)∶n(苯胺)=1∶1∶5.1,在60°C下反应7 h,产率最高(为89.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表征了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800°C时仍有22.5%的残余物,热稳定性良好。采用氧指数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20%(质量分数,下同)ANNCTP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氧指数(LOI)为29%,添加10%ANNCTP的191不饱和树脂LOI为27%,皆为难燃级别,ANNCTP中磷/氮两种阻燃元素协同作用,阻燃效能良好。材料燃烧后残炭形貌致密而有微孔,主要为气相阻燃机理。
    • 郑夏莲; 马元好
    • 摘要: 采用3种螺杆组合,其特性分别为高输送高剪切组合(1^(#))、低输送高剪切组合(2^(#))、大导程中剪切组合(3^(#)),在3组不同挤出温度组合下制得玻璃纤维增强无卤阻燃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材料,测试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阻燃性能,得出最佳的温度组合;然后在最佳温度组合下,改变主机螺杆转速,测试了3种螺杆组合制备的改性PBT性能,以获得最佳的螺杆转速和螺杆组合。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1^(#)螺杆组合制得的改性PBT的性能比其余两组螺杆组合制得的改性PBT的性能更好,在适中的第2组温度(170~240°C)和较高的主机螺杆转速(375 r/min)下制得的性能更佳。与温度和螺杆转速相比,螺杆组合对改性PBT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 曹亮; 尹继磊; 孙玉增; 钱志国
    • 摘要: 首先对特性黏度相近的不同牌号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在湿热老化试验后的强度和韧性保持率进行了比较;其次,考察了聚合型和单体型抗水解剂对PBT材料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聚合型抗水解剂用量与PBT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关系;最后,对比了添加不同增韧剂的PBT材料经湿热老化试验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结果表明,选用的5个牌号PBT树脂中,端羧基含量最低的树脂湿热老化900 h后拉伸和冲击强度保持率相对较好;添加聚合型抗水解剂较单体型可更为有效改善PBT材料的耐湿热老化性能,聚合型抗水解剂用量与材料力学性能保持率基本呈正向关系;含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增韧剂更有利于提升PBT材料耐湿热老化性能.
    • 朱永军; 李陵洲; 刘诗; 王廷; 郑雄峰; 雷勇
    • 摘要: 从环氧树脂复合增容、阻燃剂类型和协效阻燃剂三个方面着手制备和研究了连接器用玻纤增强、高抗冲、高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结果表明:添加环氧树脂(0191)复合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AX8900)增韧剂(AX8900/0191=8/2)增容后,10%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可以达到UL94 V–0(1.6 mm),熔体流动速率从未添加环氧树脂时的18.6 g/10 min提高到了25.1 g/10 min,提高了35%.用十溴二苯乙烷(DBDPE)/Sb2O3制备的PBT复合材料,阻燃效果最好,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HJ–ZR10/DBDPE/Sb2O3=3:10:3时,制备的PBT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最高、阻燃达到UL94 V–0级,PBT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和成本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