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罗尔斯顿

罗尔斯顿

罗尔斯顿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与环境、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09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技术哲学第十届年会等;罗尔斯顿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也奔、李慈慈、翟乐等。

罗尔斯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2.2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109 占比:97.72%

总计:4205篇

罗尔斯顿—发文趋势图

罗尔斯顿

-研究学者

  • 陈也奔
  • 李慈慈
  • 翟乐
  • 冷守琴
  • 叶平
  • 孙乾
  • 张丽丽
  • 徐正刚
  • 朱润晔
  • 杨英姿

罗尔斯顿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思钊
    • 摘要: 肯定美学是当代西方环境美学领域最富有标识性的理论成果,但是自它诞生之初,便面临着合法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尔斯顿为肯定美学提供了富有辩证色彩的环境伦理学论证,其内在逻辑在于三重转变:一是将肯定美学转变为伦理学命题;二是将肯定美学转变为中观视野问题;三是承认生态系统具有将丑转变为美的功能.罗尔斯顿的论证将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关于自然的深层美学,为当代环境美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增长点,同时也揭示出肯定美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意蕴,因而可以将其整合进中国生态美学建构当中.
    • 刘军
    • 摘要: 生态问题尽管成了这两年的热点话题,然而,必要的概念梳理尚未形成系统。在当下,生态主义作为全球性的思潮,呈现出层级系统的特征,这其中,处于最重要层级的是生态哲学和生态理论,诸如史怀哲的生命哲学和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就隶属于生态哲学。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则为生态理论的重要成果。
    • 柯进华;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 摘要: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他倡导当代哲学的荒野转向,对自然的内在价值进行了严密的哲学辩护,被广泛誉为"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的学科视野开阔,先后研习过物理学、神学、生物学和哲学等学科。他在生态伦理学上的重大影响发轫于1975年在国际权威期刊《伦理学》上发表《存在一种生态伦理吗?》一文,该文引发了国际学界对环境伦理学的持续关注。此后,罗尔斯顿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领域发表一系列论文、出版一系列著作,其中许多作品成为相关领域的必读经典,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并多次再版,国际影响广泛,如1986年出版的《哲学走向荒野》(Philosophy Gone Wild:Environmental Ethics)、1988年出版的《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2012年出版的《新伦理学:为下一个千年的地球生命》(A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The Next Millennium for Life on Earth,2020年再版)等。罗尔斯顿于1992年成为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第一位文科终身荣誉教授,2003年因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坦普顿奖(Templeton Prize)。罗尔斯顿对荒野有着深沉的热爱,自称是"走向荒野的哲学家",其荒野情结贯穿于他的思想和生活,是当今世界对荒野问题进行了最深入探讨的哲学家之一。在此次采访中,罗尔斯顿重点强调:荒野是自然中能够保持其自发性和自然进化过程的部分;荒野是"生命世界的根",孕育和支撑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荒野是价值的一个生发源;荒野是人类的他者,塑造了人类的身心,丰富了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即使是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也需要依赖荒野自然来支撑和维系。罗尔斯顿一直致力于倡导一种新伦理学来引导现实的荒野保护,这种新伦理学主张一种包容性的爱,反对仅仅视自然为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倡导人类作为地球唯一的道德代理人应肩负起荒野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荒野保护不仅为了人类的生态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也为了非人类生命自身的善;荒野保护的更大目标是可持续的生物圈。希望此次访谈能激发更多的人关注荒野问题,认识到荒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基础、充分的荒野保护是生态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从而推动中国的荒野保护和管理,让"野性中国"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此次访谈以邮件笔谈的方式进行,其间文稿历经多次中英文转换,最终文稿英文版经罗尔斯顿审定后再由采访者翻译成中文。在此特别感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为促成此次访谈所做的卓越工作。
    • 裴士军
    • 摘要: “事实-价值”问题是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罗尔斯顿为当前活跃在西方环境伦理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立足环境伦理学对如何从“事实”推出“价值”提出了见解。罗尔斯顿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大自然本身拥有价值。在《环境伦理学》中,他列举了大自然所承载的14种价值,其中有些价值是客观地存在于自然中的,如生命支撑价值;而有些价值又是人们赋予自然的,如宗教价值。在罗尔斯顿的理论体系中,他更为关注那些客观地存在于自然中的价值,即自然的“内在价值”。
    • 徐亮
    • 摘要: 罗尔斯顿的名著《哲学走向荒野》中的第四章论述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生命之流综合有机自然与无机自然,深刻地阐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关系,把时间上的实在与潜在和空间上的人类与自然视为完整的一体.罗尔斯顿从群体中看待个体,将整个自然体系视为一个生命之流.
    • 王鹏伟
    • 摘要: 罗尔斯顿的自然内在价值论是以自然物本身及其属性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所谓自然的内在价值,来主张自然物的道德地位的.因此,从表面上看它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但实际上却是泛内在价值论,是等级主义的、整体主义的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因而也是"非人类中心论"中最可取的.
    • 余怀龙1
    • 摘要: 荒野是自然的创造物,是自然的一种呈现方式,而不是自然本身。自然也不会把自身局限于荒野。因此,荒野只是呈现自然与理解自然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荒野(wilderness)”是环境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赋予了它重要意义。罗尔斯顿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指出:“在古英语中,deor意为兽。现代英语中的wilderness源于古英语中的wilddeoren,意为‘属于野兽的’”。因此,罗尔斯顿把“荒野”理解为不受人管制的地方,即“荒野(wilderness)的词根wild-deor-ness意为在这样的地方野兽不受人的管制。
    • 黄亚丽; 王伟
    • 摘要: 被称为"环境伦理学之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却自称是"一个走向荒野的哲学家".因为他的"荒野转向",在突破与发展传统的工具价值论的基础上也开阔了环境伦理学的新视野,并对价值观的范畴进行了扩展.立足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思想,结合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荒野价值对我国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的现实价值.
    • 邓凤玉; 庄穆
    • 摘要: 古树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具有丰富的价值.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中的古树只有单一的工具价值,对古树大肆破坏.罗尔斯顿从自然价值论出发提出,自然价值是客观的、多元的存在,是工具价值、内在价值与系统价值的有机统一,并主张人类应对自然界承担道德义务.这一理论不仅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给古树保护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通过对古树价值的梳理,分析目前古树保护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及原因是自然价值观上的盲点,并结合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提出对古树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 马胜男
    • 摘要: 罗尔斯顿被称为是"一个走向荒野的哲学家",他创立了一套自己的环境伦理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以荒野的自然观作为本体论,以生态整体主义理论作为认识论和思维方法,以自然的内在价值为价值论.这一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某些不合理的理念,也影响了后人如何认识自然和理解生态哲学.本文从罗尔斯顿的"荒野"自然观、生态整体主义理论、自然价值论这些相关角度来探究罗尔斯顿的思想内涵,深入理解罗尔斯顿的哲学理论为早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添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