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节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46514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等;结节性硬化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旭、等、郭刚等。

结节性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6514 占比:99.93%

总计:446834篇

结节性硬化—发文趋势图

结节性硬化

-研究学者

  • 张旭
  • 郭刚
  • 万霞
  • 刘卫金
  • 史洁
  • 周文静
  • 孙清荣
  • 张冬
  • 张冰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贺影忠; 李松; 姚如恩; 王纪文
    • 摘要: 目的评估监测结节性硬化(TSC)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mTORC1信号通路活性,以及雷帕霉素血药浓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19例TSC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细胞mTORC1信号通路活性,检测雷帕霉素血药浓度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儿,男11例、女8例,年龄8个月~13岁(中位年龄6岁),检测TSC基因,4例TSC 1变异、12例TSC 2变异;其中无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4例,错义变异4例,剪切位点变异2例。19例患儿的mTORC1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使用雷帕霉素治疗后,血药浓度3.0~10.7ng/mL,平均浓度为(6.87±2.01)ng/mL。用药后随访半年以上,12例患儿惊厥控制,7例患儿惊厥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血药浓度和惊厥控制无相关性。通过监测外周血中mTORC1活性调整用药剂量,发现惊厥控制患儿6例血药平均浓度在6.87ng/mL以下。结论雷帕霉素血浓度变化波动大,单纯依靠血浓度变化调整剂量不能满足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案,结合患儿mTORC1活性变化、用药后惊厥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对有效控制发病并避免不良反应提供一种思路,有望为个体化用药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 肖晓君; 赵霞; 张玉娟; 王丽娟; 叶园珍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complex,TSC)患儿在产前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对其出生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追踪分析,为产前诊断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两家医院确诊为TSC并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础资料,影像学资料,遗传学资料,随访资料等,总结其产前超声特征及出生后的转归。结果53例经基因测定确诊为TSC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纳入研究,其中50例(50/53)在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了心脏横纹肌瘤,46例为多发性,4例为单发性,其中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分别为左心室,右心室和室间隔;53例患儿产前超声发现26例(26/53)伴有颅内结节,而MRI诊断颅内结节共37例;4例(4/53)发现肾囊肿。TSC患儿出生后35例(35/53)存在不同程度癫痫,其中5例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行癫痫灶手术切除术,其中4例术后无复发;31例存在智力发育、运动或语言能力落后,出现痉挛19例;2例(2/53)出生后因流出道梗阻和心律失常死亡。结论TSC在胎儿期最主要的表现为多发性心脏横纹肌瘤和颅内结节;MRI在诊断胎儿颅内结节方面较超声具有优越性;TSC患儿出生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TSC相关性癫痫和智力、运动和语言能力发育落后,对于药物难治性TSC相关性癫痫,切除性手术可能是改善患儿认知行为的有效方法。
    • 沈雁文; 王爱春; 姚致雅; 吴冬
    • 摘要: 目的:分析1例因胎儿横纹肌瘤及胎儿心律异常而引产孕妇的胎儿发病原因。方法:对胎儿脑、心脏、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胎儿组织和父母外周血及父亲精子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发现了结节性硬化的遗传学证据和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结论:对胎儿结节性硬化散发病例应重视胎儿父母生殖腺嵌合体及体细胞嵌合体的筛查及巨细胞病毒的监测。
    • 郭博昕; 苏瑞平; 倪建鑫; 武国军
    • 摘要: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几乎可以累积人体所有的器官及系统,最常见的是位于脑、皮肤、肾脏、肺和心脏的良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破裂导致的腹膜后大出血是成年结节性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相关研究表明依维莫司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保护肾功能和预防急性大出血.2012年国际TSC委员会推荐雷帕霉素复合物(mTOR)抑制剂作为治疗TSC-AML的一线方案.目前,依维莫司是国内唯一获得批准用于治疗TSC-AML的mTOR抑制剂.
    • 马洁华; 娄斌奇; 钱方达; 俞瀛一
    • 摘要: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17例均表现为沿室管膜下分布结节,5例同时伴有皮层及皮层下结节,1例合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CT对钙化结节显示比较有优势,而MRI对非钙化性病灶,尤其是皮层及皮层下脑白质内的病灶更具有优势.结论 结节性硬化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结合能增加病灶的检出率,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 何治成
    • 摘要: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0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8例患者出现癫痫和智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时发现横纹肌瘤.头部MRI检查发现有3例患者室管膜、4例皮质和1例白质出现散在钙化灶和稍高密度影;胸部CT发现3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2例心脏横纹肌瘤;腹部CT发现3例肝血管平滑肌瘤,4例肾脏血管平滑肌瘤或多囊肾.结论:皮肤损伤和癫痫发作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T或MRI用于结节性硬化症的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禚志红; 王瑶; 靳培娜; 孔慧敏; 陈铮; 方敩; 陈晓昕; 王怀立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24例TSC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遗传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4例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均因癫痫发作就诊,癫痫起病年龄1月龄~8岁7月龄,其中≤1岁起病9例,1~3岁(包括3岁)起病6例,3~6岁(包括6岁)起病3例,>6岁起病6例.常见发作类型为局灶发作、痉挛.13例伴有智力发育迟缓;24例患儿均有皮肤表现,包括面部纤维瘤、色素脱失斑、鲨革样斑和斑秃;1例患儿具有骨骼受损,表现为下颌骨肿块.21例患儿行视频脑电图检测,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有癫痫样发电的15例,无癫痫样放电6例;伴有高峰失律2例.23例患儿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均表现异常,包括皮层、皮层下结节、双侧室管膜下结节及脑白质病灶.1例患儿行头颅CT检查,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钙化灶.累及心脏7例,表现为横纹肌瘤,其中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累及肾脏9例,表现为错构瘤和囊肿.18例患儿行二代基因测序,TSC2突变12例,其中2例杂合缺失;TSC1突变4例;2例结果阴性.末次随访年龄1岁5月龄~13岁6月龄,21例患儿癫痫控制6个月~7年.联用西罗莫司治疗有18例,排除在加用西罗莫司治疗前癫痫得到控制的7例,其中9例患儿在AED治疗基础上加用西罗莫司后,癫痫发作疗效由有效转为控制;1例由无效转变为有效;1例仍为无效.色素脱失斑颜色变浅或变小者11例,1例下颌骨肿块变小,1例斑秃处已生发.结论 TSC患儿中癫痫多数在婴儿期或幼儿期起病,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常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TSC2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西罗莫司可有效改善癫痫发作频率和皮肤表现.
    • 贺晶; 柏建军; 周文静; 史洁; 林久銮; 孙朝晖; 王海祥; 张冰清; 刘一鸥; 宋宪成; 丰倩
    • 摘要: 目的 分析42例儿童结节性硬化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硬化伴难治性癫痫患儿42例.所有患儿均行磁共振检查,41例实施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30例实施基因检测.所有患儿均实施详细术前评估并行直接切除手术或颅内电极热凝手术.结果 42例患儿中EngelⅠ级31例,占73.8%;Ⅱ级6例,占14.3%;Ⅲ级3例,占7.1%;Ⅳ级2例,占4.8%.31例无发作患儿中有脑电图异常19例,其中16例一直有放电,3例在术后1年内脑电图异常,之后正常;其余12例患儿术后复查脑电图正常.1例全面性痉挛发作术后6年无发作.结论 儿童结节性硬化伴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往往是单一病灶或者有主要局限区域,通过详细术前评估可准确识别出致痫结节,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 张成秀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并诊断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15例孕妇,常规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发现心内占位,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及附着部位,随后行头颅MRI及结节性硬化基因检测.结果:产前超声发现15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均为多发,其中3例合并心内并发症,MRI发现颅内硬化结节6例,15例胎儿均行结节性硬化基因检测,其中7例阳性,7例基因阳性中6例合并颅内硬化结节,7例基因阳性及3例心内并发症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并经引产后病理证实,余5例继续妊娠,经超声密切追踪随访至出生后,其中2例轻度缩小,1例轻度增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产前超声可发现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并追踪超声随访,根据其附着部位预估继续妊娠有无阻塞及压迫并发症,并结合头颅MRI及结节性硬化基因检测进一步综合分析评估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