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7929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骨伤、颈腰痛杂志、河北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等;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文元、任礼军、刘伟等。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9292 占比:99.99%

总计:779377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发文趋势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研究学者

  • 丁文元
  • 任礼军
  • 刘伟
  • 吕睿
  • 孔洁
  • 张为
  • 张凯
  • 张骏
  • 朱文辉
  • 李宝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叶玲; 陈妤; 魏林真; 吴荔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行为模式干预对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行为方式、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行为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行为方式、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方式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跨理论模型行为模式干预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行为方式,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刘志壮; 蔡余力; 王晓英; 崔凯莹; 郝延科
    • 摘要: 目的探究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E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7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计算多裂肌CSA及脂肪浸润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CSA与VAS评分、ODI的相关性,并对PET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VAS评分、ODI及多裂肌CSA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T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高于未复发组,多裂肌CSA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复发组患者VAS评分、ODI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CSA与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及ODI均呈负相关(r=-0.322,P=0.002;r=-0.315,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裂肌CSA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TD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VAS评分、ODI及多裂肌CSA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TD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灵敏度为86.11%,特异度为73.21%,P=0.001)。结论多裂肌CSA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TD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与VAS评分、ODI具有一定相关性;多裂肌CSA与VAS评分、ODI联合应用对PETD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刘志鑫; 郭团茂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手术恢复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将8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间开窗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腰椎曲度、腰背伸肌力、腰背屈/伸比值(F/E)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ODI、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比较,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在手术恢复及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 黄剑峰
    • 摘要: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指由于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等因素导致椎管容积变小而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腰椎后路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术和椎体融合术是临床中用于治疗LSS的常见方式。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治疗LSS日益成熟,且随着脊柱内镜相关器械的不断改进,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脊柱内镜手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脊柱内镜的发展历史、手术治疗方式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
    • 朱文辉; 张凯; 郭高升; 李赛; 董晨
    • 摘要: 目的于腰椎管狭窄症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使用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且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总结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本课题65例患者的手术用时为(84.23±10.52)min,手术中的失血量为(29.25±4.33)mL。患者手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术后VAS评分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的腰腿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ODI评分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的腰椎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患者1年,在末次随访时经Nakai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总优良率为89.23%。在65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两天右下肢麻木,且逐渐加重,可能形成血肿,给予患者开放减压术治疗,下肢麻木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治疗时,通过3D技术可确保能够在术前直观、精准、立体对狭窄部位和狭窄范围进行分析,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志伟; 冯晶; 刘伟; 夏平
    • 摘要: 目的 报道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类脊髓高压综合征"1例,以期对今后手术中出现此并发症能早诊断早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中出现"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颈部突发的较为严重的疼痛、胸口憋闷感、耳鸣等,还可以表现为极度烦躁、濒死感,逐渐出现患肢向健肢进展性麻木、腹胀、颅压增高,或出现血压骤升、心率加快等体征.经降低灌注压、吸氧镇静等治疗后恢复.结论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重在预防,提倡早期识别发现,发生后应及时处理.
    • 陈齐齐; 陈立平; 金军; 樊敏; 申文
    • 摘要: 目的 评估多裂肌横截面积对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期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疼痛科接受PETD治疗的155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7例)和未复发组(138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应用MRI成像,Image J软件测量与椎间盘突出侧的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DFF).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多裂肌CSA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性别、病程、手术时间、复工时间、椎间盘突出位置,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在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多裂肌CSA和DE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多裂肌CSA预测PETD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更高.结论 多裂肌CSA是PET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准确预测PELD术后的复发.
    • 李烨; 施晓琪
    • 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作为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84,采取常规术中护理配合)与观察组(n=84,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即刻的焦虑指数,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统计两组术中皮肤发红与发麻的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前随访时,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提示其可能存在轻微焦虑,术前即刻,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较术前随访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较术前随访时有明显上升,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皮肤发红和发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8.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较常规护理更加注重细节,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梁东启; 田艳鹏; 张骏
    •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组课题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传统组32例和微创组32例.手术治疗期间,传统组患者实施椎板开窗手术,微创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①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42,P=0.004);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0,P=0.045).结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期间,采用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程珍泉; 胡关勇; 徐新民; 洪启龙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PELD;观察组行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同组干预前,JOA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1/40),低于对照组的16.33%(8/40,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治疗方面、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可以获得同样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改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时间较长,容易增加手术风险,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