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专利文献40019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层医学论坛、中国民康医学等; 经伤椎固定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小明、冯纪川、刘雄业等。

经伤椎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00190 占比:99.96%

总计:400351篇

经伤椎固定—发文趋势图

经伤椎固定

-研究学者

  • 严小明
  • 冯纪川
  • 刘雄业
  • 利洪艺
  • 杨子斌
  • 杨立群
  • 杨荣新
  • 梁维
  • 汤勇智
  • 潘绍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李敬玉
    • 摘要: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致病原因有高空坠落、重物砸伤、交通事故等,大部分患者伴随脊髓、韧带、椎间盘损伤,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腰背疼痛[1]。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促进患者恢复为主。目前,临床常采用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但对患者伤椎高度的维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经伤椎固定属于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本院将其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观察对其腰背疼痛的缓解效果。
    • 孙耿锋; 孙俊凯; 孙楚伟
    • 摘要: 目的研究经伤椎固定用于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行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加用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情况,随访记录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Cobb角)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ODI和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用于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脊柱功能作用显著。
    • 谢志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爆裂性腰椎骨折患者11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经伤椎固定。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年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Cobb's角均缩小,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对更小;术后1年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升高,且相对对照组,观察组相对更高;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骨折愈合各个时间相对短;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可改善患者椎体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樊锋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长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80例展开分析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4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跨伤椎固定术,观察组应用经伤椎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改善情况、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费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长或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神经受损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Cobb角丢失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突出,显著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术后疼痛轻,利于改善伤椎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应用。
    • 王振; 尹景星; 张勋梦; 萧锦瑜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伤椎及跨伤椎手术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后恢复进程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伤椎固定组(45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和跨伤椎固定组(45例,采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跨伤椎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固定组,卧床时间短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低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低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相较于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但卧床时间较短,能有效改善脊柱矢状位力学性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赵成; 杨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创伤骨科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分析 临床资料,其中20例纳入实验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另外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实验组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恢复情况、治疗后VAS评分、治疗效果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经伤 椎固定,可以取得确切治疗效果。
    • 黄健; 廖新江; 麦宗梨
    • 摘要: 目的:研究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应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VAS评分、JOA评分、伤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经伤椎固定的应用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更加优越,有助于患者脊椎功能和伤椎的恢复,术后疼痛感轻且安全性更高.
    • 黄兴华
    • 摘要: 目的 讨论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医治中,分别实行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之间,100例进院诊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实验患者.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跨伤椎固定治疗方案,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方案,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医治中,实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余斌; 管四炎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132例,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68例(观察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64例(对照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腰背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痛觉、触觉、运动功能评分、椎体前高比均高于对照组,椎管侵占率、伤椎后凸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有助于促进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腰背功能.
    • 魏振宇
    •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了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了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有所提高,Cobb角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中均有较好的表现,但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可以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促进腰椎的生理性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