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化血清白蛋白

糖化血清白蛋白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0702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江苏省医学会微循环医学2008年学术会议、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文献由386位作者贡献,包括贾伟平、唐峻岭、李青等。

糖化血清白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702 占比:99.90%

总计:120818篇

糖化血清白蛋白—发文趋势图

糖化血清白蛋白

-研究学者

  • 贾伟平
  • 唐峻岭
  • 李青
  • 包玉倩
  • 潘洁敏
  • 周健
  • 吴松华
  • 陆惠娟
  • 项坤三
  • 马晓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沃燕波
    • 摘要: 评估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按照NCCLS文件EP9-A2的要求,采用微流控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样本的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进行测定,每天8份,连续5d,共收集40份样本的结果,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并对两方法的偏倚进行评估。两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1151+0.9901X,相关系数r=0.9889;医学决定水平处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倚小于允许误差。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相关性。
    • 高鹤; 江思瑜; 郭晓玲; 周博; 王新
    • 摘要: 脑卒中又可别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具有高发病、高致死、高致残、高复发的“四高”特点,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了急性阻塞或破裂致使大脑正常的血供、氧供被迫中断。脑卒中的临床分型为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有研究指出,在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更为常见(大约占比60%~70%)。
    • 苗培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将该院收治的10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53例联合应用胰岛素、阿司匹林治疗,获取两组治疗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清白蛋白(13.02±3.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24±0.78)%、空腹血糖(5.36±0.67)mmol/L低于对照组(16.89±2.34)mmol/L、(6.68±0.91)%、(6.79±0.7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0、8.747、10.507,P<0.05).观察组的早产率11.32%、剖宫产率15.10%、高血压率11.32%、子痫前期率11.32%、新生儿低血糖率9.43%、巨大儿率9.43%、新生儿黄疸率11.32%、新生儿呼吸窘迫率11.32%小于对照组28.30%、39.60%、28.30%、26.42%、28.30%、24.53%、28.30%、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8.022、4.810、3.944、6.163、4.283、4.810、6.719,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胰岛素、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可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可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陶俊; 周漫; 李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糖化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其是否并发酮症酸中毒分为酮症酸中毒组(DKA组,47例)和糖尿病组(非DKA组,67例),并收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间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以及GA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GA水平(12.72±5.03)g/L显著高于非DKA组(9.25±3.09)g/L和对照组(5.25±1.11)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KA组HbA1c、空腹血糖、ALP、尿素、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DKA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A组总蛋白、白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KA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A与HbA1c、空腹血糖、ALP、尿素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总蛋白、白蛋白、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DKA病人血清GA水平显著增高,监测血清GA水平可用于预测DKA的发生.DKA病人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增高,ALP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伴有肝功能受损;尿素、尿酸水平升高,提示可能伴有肾功能受损.
    • 秦爽; 孟文颖; 杨洁; 赵建莉
    • 摘要: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糖化血清白蛋白(GA)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检查分娩的单胎足月产妇1362例,其中GDM孕妇245例,非GDM孕妇1117例.收集两组孕妇基本资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酶法检测GA水平.根据GA水平中位数将GDM组分为高GA组(121例)和低GA组(124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孕妇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HbAlc、GA水平均高于非GDM组(P<0.05);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GDM组(13.5%)与非GDM组(11.4%例)未见差异;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805.6±317.3g)、剖宫产占比(29.4)高于非GDM组(2742.7±322.5g、18.6%),出生1 min Apgar评分(8.7±0.4分)低于非GDM组(9.0±0.5分),新生儿发生死亡、巨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发并发症、高胆红素症比例均高于非GDM组(P<0.05).GDM组中高GA组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19.0%)高于低GA组(8.1%)(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NRDS、呼吸暂停、窒息、湿肺、肺炎、气胸发病比例无差异(P<0.05);孕晚期HbAlc水平升高、GA水平升高、剖宫产是影响GDM孕妇发生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GDM孕妇孕晚期血清GA水平升高,且是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干预治疗,对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 陈祥吉; 刘雅; 姜立敏; 王翠萍; 张廷杰; 黄晓波; 高金娥
    • 摘要: 目的 建立成都地区38~84岁糖代谢正常人群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 A)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地区38~84岁的中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等检测,因经费原因对全部行上述检查的641人中糖耐量正常人群的402人采用正态分布法的95%CI确定GA参考值范围.结果 402名38~84岁糖耐量正常人群的GA呈正态性分布(Z=0.038),平均值为(13.08±1.21)%,正常参考值范围是(10.71%,15.45%),其中女性组GA平均值13.13%,男性组为12.96%,两者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t=-1.22,P=0.22≥0.05).结论 成都地区38~84岁糖代谢正常人群GA参考值范围为(10.71%,15.45%),如超过此范围,需行糖尿病诊断试验,进一步确定血糖异常的阶段.
    • 张俊玮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筛查中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DM筛查的人群740名,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且接受GA、HbA1c水平检测.依据OGTT,将所有人群分为DM组281名、糖调节异常(IGR)组200名及糖耐量正常(NGT)组259名.比较三组的OGTT指标水平、HbA1c、GA水平;分析HbA1c、GA和OGTT中的FPG和2 h PG水平间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bA1c、GA对DM筛查诊断的临床效能.结果:三组的FP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FPG、2 h PG水平均显著高于IGR组和NGT组,IGR组的FPG、2 h PG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HbA1c、G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HbA1c、GA水平均显著高于IGR组和NGT组,IGR组的HbA1c、GA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GA和FPG及2 h PG水平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bA1c联合GA用于DM筛查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HbA1c和GA检测.结论:临床中给予DM实施临床筛查的过程当中,联合检测GA水平及HbA1c水平,可以显著提高对DM的筛查效能,值得应用.
    • 罗金花; 何来鹏; 袁满
    •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2020年12月30日前发表并收录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有关糖化血清白蛋白诊断糖尿病价值的文献.采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纳人文献的质量,应用meta-disc 1.4和Stata 15.1软件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清白蛋白对糖尿病诊断的合并敏感度(SE)=0.73,95%CI=0.71~0.74;合并特异度(SP) =0.89,95%CI=0.88~0.89;合并诊断优势比(DOR)=30.52,95%CI=18.31~50.87;SROC曲线下面积(AUCSROC)=0.8366,SEAUC=0.0522.按人群、人种、诊断标准分成3个亚组后分析,医院人群组的合并SE、合并SP、合并DOR、合并阳性似然比(PLR)、AUCSROC均高于社区人群组,合并阴性似然比(NLR)低于社区人群组;黄种人组的合并SE、合并SP、合并DOR、合并PLR、AUCSROC均高于非黄种人组,合并NLR低于非黄种人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组的合并SP、合并PLR、合并NLR高于非OGTT组,合并SE、合并DOR、AUCSROC低于非OGTT组.结论 糖化血清白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尚可,特异性较高,诊断准确性较高.
    • 林丽燕; 刘首明; 王诗茵; 刘颖
    • 摘要: 目的:研究糖化血清白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进行口服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使用酶法来确定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使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稳态模式分析法对基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评价。评估糖负荷后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时需要使用胰岛素增量和葡萄糖增量比值。结果:(1)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为(7.1±1.2)%,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为(男:97±62)%,(女:120±81)%(2)多元回归分析中,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以及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比值时影响糖化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与胰岛β细胞功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 余丽霞; 于佩佩; 贺洵莹; 张辉
    • 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探究联合传统危险因素及GA预测PCI术后ACS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因ACS在我院住院期间接受PCI治疗的,年龄M18岁患者,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在多个模型中分析GA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传统危险因素联合或不联合GA预测MACCE事件的能力。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59.9±10.1)岁,76.3%(1405例)为男性患者,平均BMI(26±3.2)kg/m^(2),41.8%(769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在患者出院后的18月随访期内共发生118例(6.4%)MACCE事件。将GA三分位数分组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相比较于GA的第1三分位数组患者,第3三分位数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约2倍(中GA组如低GA组:HR=1.69,95%CI:0.81~3.55;高GA组込低GA组:HR=2.30,95%CI:1.30~4.04,P=0.014),即使在调整了传统危险因素以及HbA1C。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A三分位数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传统危险因素联合GA预测MACCE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AUC=0.665,95%CI:0.617~0.713,P<0.001)。结论:GA水平升高与经PCI术后的ACS患者发生MACCE事件密切相关,且与糖尿病状态以及HbA1C无关。另外联合传统危险因素及GA可能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