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速训练

等速训练

等速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3653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3年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等;等速训练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剑伟、吴昶霖、陈永源等。

等速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653 占比:99.92%

总计:93727篇

等速训练—发文趋势图

等速训练

-研究学者

  • 刘剑伟
  • 吴昶霖
  • 陈永源
  • 陈雷
  • 修林功
  • 方德双
  • 王勇
  • 刘正士
  • 刘洪海
  • 刘金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晓晶; 陈金; 王勇军; 王文龙; 周宇; 赵健; 杜金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5 d,每天1次。比较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并观察双下肢屈伸肌最大峰力矩值(PT)、屈伸肌相对峰力矩[PT/体质量(BW)]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JOA,OD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侧屈PT、屈PT/BW、伸PT/BW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不仅能明显缓解LDH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提高其功能,更能明显增加患侧下肢肌力恢复。
    • 王连伟; 周荃; 王芳; 黎剑奇; 刘小军; 王华土; 邓敏仪; 陈霭沂; 韩俊奇
    • 摘要: 分析A8系列多关节等速训练与测试系统的结构原理,对使用中遇到的开机自检报错设备未连接、初始力矩异常、动力头轴杆无法转动或只能单方向转动以及等速模式下不限速或超出设定活动范围的维修案例进行故障分析,通过设备重启、急停按钮检查、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检查以及动力头线材检查等方法,快速排除故障,以减少A8等速的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正常使用率,保障患者及时康复治疗。
    • 宋小妹; 周密
    • 摘要: 目的:运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评定其对运动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需重建手术的20例运动员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10例,接受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结果。结果:在术后第12周,角速度为30°/s的测试中,实验组踝关节跖屈、内翻与外翻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2周,实验组患肢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总做功所有测试中,实验组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与外翻总做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4周,角速度为120°/s的背屈与跖屈测试中,实验组患肢总做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运动员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运动员踝关节各方向的峰值力矩与做功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 孙祎
    • 摘要: 目的 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辅助等速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关节镜术后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辅助等速训练治疗,对照组在关节镜术后给予等速训练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术后康复效果、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肩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压力疼痛阈值(PP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肩关节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辅助等速训练能够促进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关节疼痛,且并发症少,可广泛推广应用。
    • 周先珊; 高澍; 吴立红; 祝春华; 余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特勤人员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FAI特勤人员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负重、平衡功能训练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Thera-Band抗阻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CAIT评分、踝关节周围肌群峰力矩及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AIT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误差比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踝关节周围肌群峰力矩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FAI特勤人员踝关节的功能.
    • 李长辉; 汤丽珠; 林斌强; 张坤木; 李智荣; 周桂飞; 林志辉
    •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屈伸肌力的影响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KOA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推拿+等速训练+五禽戏),B组(推拿+等速训练),C组(推拿+五禽戏),每组各60例。三组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肌力和临床总疗效,以及6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复发率。结果:三组KOA患者的临床疗效A组最佳(P0.05)。治疗后三组的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Lysholm评分组间两两比较A>B=C。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B>C。6个月随访显示VAS、Lysholm评分组间两两比较A>B=C,复发率比较A>B=C。结论: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治疗KO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可以提高膝关节的屈伸肌力,进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热迪娜·亚生; 阿依努尔·艾尼; 谢荣
    • 摘要: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等速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个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速训练,观察组给予激光联合等速训练.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功能恢复、肌肉力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推荐的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ASIA评分(4.35±0.24)分、MBI评分(56.84±12.58)分、FIM评分(56.34±14.87)分均高于对照组ASIA评分(3.92±0.18)分、MBI(48.98±10.68)分、FIM(48.95±12.68)分(P<0.05);治疗后两组伸肌群、屈肌群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及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伸肌群、屈肌群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及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观察组(3.57%)(P<0.05).结论 激光联合等速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宿旺; 张孝权; 吴春春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等速肌力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详细的资料提取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研究,共有112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速肌力训练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屈伸力矩、关节活动范围(ROM)有所提高,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01).此外,等速训练后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Lysholm、Lequesne index等膝关节评分有所改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步行速度、躯体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但还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及延长观察周期从而为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