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穿刺点

穿刺点

穿刺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4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4203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临床护理、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等;穿刺点的相关文献由2065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兴东、刘万兵、纪勇等。

穿刺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203 占比:99.55%

总计:114721篇

穿刺点—发文趋势图

穿刺点

-研究学者

  • 汪兴东
  • 刘万兵
  • 纪勇
  • 陈晶
  • 高宏
  • 任金锐
  • 刘亚红
  • 刘佳
  • 刘素霞
  • 唐永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侯绣伟; 王莉莉; 葛静
    • 摘要: 目的 通过末梢灌注指数的监测,探讨末梢灌注指数的波动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技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与压迫程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3月01日-2020年09月30日在本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共纳入320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撤除桡动脉压迫,观察组根据末梢灌注指数的波动及时调整穿刺部位压迫力度及撤除压迫时机。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末梢灌注指数值的监测,可最大限度缩短穿刺部位压迫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减少医疗成本消耗。
    • 左青娜; 郭娜
    • 摘要: 相信您一定有过这样的抽血经历--抽血后在穿刺点周围一片淤青,甚至胀疼,又红又紫好几天都消不下去。不少人误以为是自己的血管太细,不好扎针造成的。
    • 高希娟; 徐晨艳; 付敬; 高伟
    • 摘要: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治疗结束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点的止血情况。方法:于2021年4月1日~8月31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所医院血透净化科的33名护士和76例MHD治疗患者,分别采用护士、患者压迫止血情况调查表及MHD患者AVF自我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AVF穿刺点压迫止血是护患合作的过程,51.5%的护士认为环绕压迫止血方式适合所有通过AVF进行治疗的MHD患者,72.7%的护士认为穿刺点所用敷料与止血时间长短有关,69.7%的护士认为敷料软硬适中对内瘘的伤害小,45.4%的护士根据患者AVF情况调节压迫力度,30.3%的护士认为穿刺点压迫时间延长的界限是30 min;下机时收缩压水平、肢体是否制动及是否有过渗血经历是MHD患者动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MHD患者AVF自我管理总分为(68.38±4.24)分。结论:护士对AVF穿刺后压迫时间延长的时间界定等方面有待统一,建议针对穿刺点止血时间长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止血方式,并可针对压迫时间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
    • 朱培培; 秦小霞; 唐燕; 韩慧; 王美兰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穿刺点渗血的影响。方法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穿刺点常规采用无菌小纱布折叠后压迫于穿刺点2~5 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常规缠绕加压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穿刺点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与无菌小纱布叠放按压2~5 min后加盖透明贴膜,外用自粘绷带在穿刺点处呈十字交叉加压固定,并再次指压10~15 min。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和渗血程度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渗血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缩短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患者穿刺点渗血的持续时间,减少渗血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刘祥祥; 张艳; 马婕; 王亚玲; 江小琴; 王莹
    • 摘要: 综述了脑血管介入术穿刺点压迫方法(包括人工压迫、弹力带加压、压迫器加压、血管闭合装置压迫、止血敷料压迫、气囊加压6种)、止血压力以及压迫时间,提出由于穿刺点和压迫方法的不同,其压迫时间、减压时间和压力大小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李麟; 孔雪; 刘海欧; 周莹莹
    • 摘要: 目的:探索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新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针对传统压迫止血沙袋进行改良,研制实用的压迫止血装置.结果:改良后的压迫止血装置在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均有很好表现.结论:改良的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可以在临床应用.
    • 杨文霞; 张华英; 邓林军; 淦作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压迫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研究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止血.研究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股动脉血栓、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眠、尿潴留、腰酸背痛、皮肤损伤、心情烦躁等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可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王惠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采取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T-CHG)预防产生的临床出效果.方法 于本院筛选出86例行置管治疗患者,时间选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碘伏湿敷后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为参照组,于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固定穿刺点为实验组,分析两组预防CRBSI的临床效果.结果 就调研结果可见,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7.67%高于参照组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CRBSI发生率2.33%低于参照组18.6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可见实验组分别为(7.02±2.00)d和(1.81±0.32)次,参照组则为(9.01±3.30)d和(2.35±1.6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置管治疗患者给予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可有效预防CRBSI形成,促使治疗进展更加顺利,能够促使穿刺点早日愈合,并减少患者的敷料更换次数,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 赵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 2019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实施脑血管造影介入术的患者中,择取 72 例作为实验对象,其均需要实施穿刺点压迫止血干预。 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 2 组,每组有 36 例。 其中,采取手工压迫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干预的,将其作为对照组;采取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穿刺点止血干预的,将其作为观察组。 就 2 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进行记录,且统计其血管并发症。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与下肢制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股动脉血栓、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压迫止血器运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止血时间与制动时间可缩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安全性增加,可进行推广。
    • 徐利容
    • 摘要: 近年来PICC导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类重大手术治疗,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便捷性和安全性。PICC导管: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一般用于临床手术,而手术的穿刺点一般在外周静脉周围,可供选择的血管穿刺点较多,手术的创伤小,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降低了被感染的风险,减少了因药物外渗而引发的组织坏死的情况,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注射静脉引发的炎症情况。PICC导管的应用,从很多方面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后续恢复的信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