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30334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土壤学报、土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全国功能高分子行业委员会、水溶性聚合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离子强度的相关文献由15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琴萍、吕殿祯、周丽华等。

离子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0334 占比:99.86%

总计:330804篇

离子强度—发文趋势图

离子强度

-研究学者

  • 王琴萍
  • 吕殿祯
  • 周丽华
  • 徐绍辉
  • 杨家振
  • 周春霞
  • 徐仁扣
  • 李大塘
  • 洪梅
  • 洪鹏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小倩; 张梦; 周伟; 李如一; 何俊燕; 李积华; 吴邦昊
    • 摘要: 以甘蔗渣为原料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s)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考察pH和离子强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得到的CNCs,长度为120 nm左右,结晶度为70%。CNC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随制备条件pH的升高而减小,在pH11的条件下,由于去质子化,使得乳液相对均一;此外,CNC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00 mmol/L的浓度下,由于盐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致使静电斥力减小,乳液破乳,分层更加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了甘蔗渣CNCs在作为固体粒子制备Pickering乳液中具有潜力,为甘蔗渣的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 李艳; 李啸天; 郭文渊; 郑亚军
    • 摘要: 为提高椰子加工副产物的利用,本研究从椰麸中依次提取4种组分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1和谷蛋白-2。分析这4种组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并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其亚基组成和分子量。同时分析其表面疏水性,并研究不同离子强度对椰麸各组分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椰麸蛋白质中清单白、球蛋白、谷蛋白-1和谷蛋白-2的含量分别为(8.84±1.16)、(54.35±3.69)、(20.49±1.11)、(6.14±1.42)g/100 g。各组分蛋白都富含精氨酸与谷氨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比FAO/WHO的推荐值要高,而且氨基酸的配比合理。在4种椰麸组分蛋白中,椰麸清蛋白的生物效价最高(58.63)。SDS-PAGE分析表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1的亚基组成差异较大,分子量范围约为17.7~53.3 kDa。谷蛋白-1中酸性亚基含量为46.1%,而谷蛋白-2中碱性亚基的含量为27.5%,这是二者不同溶解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谷蛋白-2由10条亚基组成,分子量范围为18.8~119.2 kDa,是5种椰麸组分蛋白中分子量分布最广的。椰麸球蛋白和谷蛋白-2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高于清蛋白和谷蛋白-1(P<0.05)。此外,椰麸球蛋白表现出最高的乳化性(127.3 m^(2)/g)和乳化稳定性(98.13%),其次为谷蛋白-2和清蛋白,而谷蛋白-1的乳化性最低(11.79 m^(2)/g)。在离子强度为0 mol/L时,椰麸球蛋白、谷蛋白-2和清蛋白的乳化性都显著大于大豆分离蛋白。椰麸球蛋白、谷蛋白-2和清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都高于大豆分离蛋白(P<0.05)。当离子强度为0~0.4 mol/L时,随着离子强度增大,球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提高,清蛋白和谷蛋白-2的乳化性反而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椰子蛋白质的精深加工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唐超; 易晓华; 沙元帅; 曹靖茹; 郭立忠
    • 摘要: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在科研、临床和生产中应用广泛,但是常用电极缓冲液组分巴比妥和巴比妥钠具有毒性,不易大量购置,需要用一种常规缓冲系统替代。试验结果表明,硼酸-四硼酸钠能够替代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系统完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电泳效果相同,其适宜的离子强度为0.22~0.26 mol/L,pH值为8.7~8.8,重复应用6次不影响电泳效果。
    • 张志军; 束蒋成; 谢智翔; 高奕珏
    • 摘要: 采用聚合氯化铝与壳聚糖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对酸性黑10B具有高吸附容量的复合膜。通过试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以及吸附过程中溶液pH、离子强度等对制备的复合膜吸附酸性黑10B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78时,制备的复合膜对酸性黑10B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中,溶液pH在3~8之间时,复合膜吸附性能稳定;添加NaCl增强离子强度有利于复合膜对酸性黑10B的吸附;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复合膜对酸性黑10B的吸附过程;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复合膜吸附容量的上升,但低温下复合膜对酸性黑10B的吸附亲和力及吸附强度更高。当温度为320 K,溶液pH为3.0时,根据Langmuir模型,膜的吸附容量可达4 155.723 mg/g,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以化学吸附为主。复合膜与酸性黑10B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偶极-偶极氢键作用为主。
    • 杨杰; 白杨; 苗腾飞; 邓中诚; 李沛; 曹钊
    • 摘要: 研究了常温碱性低氧环境中pH对活性炭吸附氰金络合阴离子Au(CN)_(2)^(-)的影响。等温吸附试验显示,该过程放热,从能级判断应属物理吸附。溶液化学计算和XPS分析显示,在常温碱性低氧的条件下,溶液中或活性炭上的金几乎都为Au(CN)_(2)^(-)或其离子对,金吸附过程无明显化学变化。吸附试验表明,金吸附量受pH与离子强度共同作用,且金吸附量随pH的变动规律受离子强度控制,即高离子强度下与pH负相关,反之则正相关。结合电动电位分析和离子对吸附理论推测,在低离子强度下,碱提供吸附紧缺的阳离子,虽然增大体系的电斥力,但整体上仍加强了吸附;而在高离子强度下,体系中阳离子充足,加碱则增大电斥力,削弱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金吸附试验必须控制离子强度才能准确反映pH的作用。
    • 刁玲玲; 王帅; 王晓霞; 马东
    • 摘要: 采用低温炭化磷酸活化法改性薏苡秸秆吸附水中六价铬[Cr(VI)],并从Cr(VI)浓度、吸附时间、pH、干扰离子影响4方面研究了其对水中Cr(VI)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r(VI)低浓度时更有利于去除,pH值对吸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时吸附效果最好,随着pH值的升高,吸附效果有明显下降,吸附平衡时间加长。加入CuSO_(4)、ZnSO_(4)和NaCl均能够提高改性薏苡杆对Cr(VI)的吸附量,CuSO_(4)效果最好,ZnSO_(4)次之,NaCl影响轻微。
    • 屠依娜; 唐威; 马艳琼; 张志宇; 田森林; 李英杰
    • 摘要: 溶解性黑碳(DBC)是天然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但其在河口水环境中的光化学活性尚不清楚.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大豆秸秆溶解性黑碳为目标物,使用山梨酸能量转移同分异构方法研究河口水卤素离子浓度条件下激发三重态DBC(^(3)DBC^(*))的生成速率(F_(T))、淬灭速率(k_(s)’)、稳态浓度([T]_(ss))变化规律,并使用2,4,6-三甲基苯酚电子转移探针方法研究卤素离子对^(3)DBC^(*)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F_(T)无显著影响,但k_(s)’因离子强度和Br-重原子效应而减小,导致^(3)DBC^(*)的[T]_(ss)增加.高浓度DBC光化学实验证实离子强度作用引起DBC分子聚集,导致^(3)DBC^(*)的电荷转移过程减弱,从而抑制^(3)DBC^(*)的淬灭.山梨酸探针实验表明,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3)DBC^(*)的能量转移无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3)DBC^(*)的淬灭,增加[T]_(ss).进一步研究发现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低能态^(3)DBC^(*)(E_(T)250kJ/mol)的电子转移,且随卤素离子和离子强度的增加而愈发明显.
    • 于保强; 刘敬智; 王怀; 杨思敏; 胡学平
    • 摘要: 我国铂族资源非常匮乏,随着我国对海外铂族金属矿山的开发,如何实现对铂族金属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对目前铂钯矿的选矿工艺、选矿药剂以及选矿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铂钯矿选矿技术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硫化型铂钯矿,浮选法仍然是最主要的选矿方法,包括一段磨浮、阶段磨浮、重浮联合流程以及闪速浮选等。对于氧化型铂钯矿,其处理方法有直接浮选、硫化浮选、酸化预处理浮选以及氰化浸出、酸浸法和微生物浸出。铂钯矿常用的捕收剂为黄药和黑药,也有采用螯合类捕收剂进行复配使用,常用的抑制剂为水玻璃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硫酸铜是最主要的活化剂,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和松醇油是最常用的起泡剂,还有学者研发了纳米二氧化硅基起泡剂。此外,铂钯矿选矿过程中磨矿介质、磨矿环境、矿浆离子强度、矿浆电位都会对铂族金属元素的回收造成影响。未来铂钯矿选矿技术的研究应重点关注铂钯矿物或铂钯载体矿物的矿物学特性研究、新型高效浮选药剂的设计和筛选、浮选工艺的优化以及新型高效选矿设备的研发。
    • 崔瑞娟; 杜新强; 冶雪艳
    • 摘要: 通过室内砂柱实验及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回灌水中离子强度及回灌过程中水-岩作用对细菌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及滞留的影响,揭示回灌过程中离子强度对介质生物堵塞演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离子强度刺激细菌的生长及胞外聚合物(EPS)的生成,导致介质渗透性下降幅度达到99%,离子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Na+可以中和介质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通过压缩双电层及减少静电斥力,进而增强细菌在介质表面的附着能力;介质中的碳酸盐矿物水解可导致环境pH值升高,诱导介质中的微量SiO_(2),Al_(2)O_(3)等矿物溶解,促使介质孔隙度增大,延缓生物堵塞的发生时间并缓解堵塞程度;外源Na+及内源介质溶解产生的Ca^(2+),Mg^(2+),Al(III),刺激细菌产生更多的EPS,同时化学离子与EPS的官能团以新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结合,形成新的物质,对堵塞的发生和演化起促进作用;溶解产生的Mg^(2+),Ca^(2+)与细菌呼吸产生的CO_(2),在微碱性条件下反应形成新的沉淀,也对堵塞产生促进作用.
    • 苏瑞; 祁宝川; 赵丽红; 高艳娇
    • 摘要: 采用臭葱石(FeAsO_(4)·2H_(2)O)沉淀法处理有色冶炼含砷污酸,研究离子强度对污酸除砷效率和臭葱石结晶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阐述。实验表明,污酸离子强度的增加仅会短暂降低砷的去除速率,即使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最终砷的去除效率也可达~98%。XRD、SEM、IR及Raman表明,离子强度的增加仅对臭葱石结晶速率具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影响臭葱石最终的结晶,表明臭葱石法对高离子强度的含砷污酸具有很好的固砷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