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78375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等;神经内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67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勇、张毅、罗明等。

神经内镜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8375 占比:99.98%

总计:978547篇

神经内镜手术—发文趋势图

神经内镜手术

-研究学者

  • 姚勇
  • 张毅
  • 罗明
  • 俞文华
  • 孙旭
  • 张亚卓
  • 朱建宇
  • 李晓旭
  • 江力
  • 王志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亚超; 方军超; 杨晋生; 范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入路(ETOA)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ETOA手术治疗的17例颅中窝底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显示脑膜瘤9例,胶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短暂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脑梗死1例、颅内大出血1例(再次手术)。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无死亡病例;1例次全切除胶质瘤术后12个月出现进展,二次手术;其余病例未见复发或进展。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14例,3分3例。结论 ETOA手术是治疗颅中窝底病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令人满意的切除程度,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
    • 姚庆东; 殷会咏; 孟艳举; 张一平; 张福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与小脑脚MRI T_(2)加权成像信号强度(TCTI)比值预测肿瘤质地在颅底中线脑膜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ETA)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行ETA切除的20颅底中线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_(2)像,计算TCTI比值。以术中评估为准,判断肿瘤质地,分为质软和质韧。结果根据术中评估,肿瘤整体质韧6例(质韧组),肿瘤整体质软14例(质软组)。质韧组2例(33.3%)和质软组11例(79.0%)获得肿瘤全切除。质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质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20例TCTI比值中位数为1.7(四分位间距1.3~2.4);质韧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6(四分位间距1.3~1.7),4例(66.7%)TCTI比值<1.6;质软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8(四分位间距1.3~2.4),13例(92.9%)TCTI比值≥1.6。TCTI比值≥1.6判断肿瘤质软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6.7%。术后随访6~37个月,中位数25.0个月;质韧组1例复发,TCTI比值为1.3。结论肿瘤质地与ETA切除颅底中线脑膜瘤的效果相关。术前TCTI比值可作为预测肿瘤质地的可靠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质韧的脑膜瘤,建议采用传统的经颅入路手术。
    • 郭防
    • 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HICH)作为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中的一种,不仅有较高发病率,因病情危重,患者残疾、死亡风险同样也居高不下,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预后。目前,临床对于HICH患者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通过有效清除脑内血肿来解除颅内高压,但传统开颅手术所致患者机体创伤较大,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随着临床神经外科手术的持续研发和医疗设备的不断优化,研究表明,利用神经内镜可为外科手术提供清晰的颅内解剖结构图像,有助于缩小开颅范围以减少手术创伤,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 李崇; 毛建辉; 罗伟; 王秋菊; 孙建怀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小窝蛋白-1(caveolin-1)动态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根据神经内镜手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不良组24例、良好组67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及偏相关性分析术后2周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周A-FABP、IL-1β、caveolin-1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出血量>30 ml比例均高于良好组(P<0.05);术后2周,两组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不良组高于良好组(P<0.05)。术后2周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与术后3个月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术后2周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仍与术后3个月GOS评分相关(P<0.01)。术后2周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联合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5,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5.07%。结论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患者血清A-FABP、IL-1β、caveolin-1变化与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 李鹏涛; 王西宪; 王昀; 周凯; 云经纬; 王华一; 张庭荣
    • 摘要: 1病例资料56岁男性,因垂体大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6个月发生意识丧失2次、间断发热2 d入院。6个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垂体大腺瘤(无功能型;图1A、1B),并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2 d前,突发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苏醒,并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1°C,有小便频率及尿量减少(具体不详).
    • 王成浩; 兰小磊; 王建鹏; 姚维成
    • 摘要: 患者,女,57岁,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以右侧颈部、额部、眶部为著,较为频繁,程度较重,药物无法缓解,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视力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激素未见异常。入院后行鞍区(垂体)MR动态增强+单脏器薄层扫描,结果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垂体偏右侧见等T 1信号影,边界较清,大小约14.1 mm×11.8 mm×11.2 mm,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垂体柄向左偏移,视交叉未见明显上抬,肿瘤与右侧海绵窦关系密切,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挤压(图1A、B),诊断为垂体瘤并右侧海绵窦侵犯可能性大。
    • 黄毅; 黄常坚; 黄建荣
    • 摘要: 目的观察3D Slicer软件联合手机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45例)。A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联合手机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均P<0.05)。术后两组的GCS评分与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而A组患者术后的GCS评分高于B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采用3D Slicer软件联合手机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黄伟; 曹建强; 丁健; 姚中平
    • 摘要: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1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观察组)和软通道穿刺手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即时血肿清除率、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即时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手术即时血肿清除率高,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 丁萌; 王红娟; 周洁; 高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蝶眶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2月经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8例蝶眶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眶入路手术9例,扩大经眶入路手术9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1例。未全切除的15例中,13例肿瘤累及海绵窦,8例有眶内受累,8例有鞍旁、翼腭窝、颞下窝或颞肌受累。11例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1例术后辅助放疗。术后出现一过性眼球外活动受限3例,感觉减退2例,脑脊液漏1例。与正常侧相比,患侧眼眶软组织体积减少(91.18±8.19)%,术后眼眶软组织体积增加(113.73±12.92)%。术后眼球突出程度[(1.5±1.9)mm]较术前[(4.2±2.3)mm]明显降低(P<0.05)。10例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视力恶化。18例术后平均随访(20.4±10.4)个月,2例肿瘤进展,2例肿瘤复发。结论 经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蝶眶脑膜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肿瘤切除是有效的,而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压迫性视神经病变也很一定的疗效。
    • 冯文献; 杨扬; 王纵
    • 摘要: 目的 探讨咽鼓管上三角(SET)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13例岩尖下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连接骨性咽鼓管内侧与咽鼓管圆枕顶部的水平线定义为SET,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咽鼓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分别定义为角α和角β。根据术前MRI增强影像评估肿瘤向两侧扩展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扩展。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3例,脑膜瘤2例。肿瘤全切除6例(46.2%),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未发颈内动脉损伤。术后随访6-36个月,2例复发,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定量测量13例26侧SET的面积在28.0-95.2 mm^(2),平均(65.6±22.2)mm^(2)。8侧重度扩展SET面积[(76.5±27.6)mm^(2)]较10侧中度扩展侧SET面积[(42.2±15.7)mm^(2)]和8侧轻度扩展SET面积[(40.5±10.7)mm^(2)]明显扩大(P0.05)。10侧重度扩展中,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侧SET较部分切除侧明显增大(P0.05]。角α与SET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580;P<0.001)。结论 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是可行的,SET面积是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指标,特别肿瘤重度扩展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