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5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24467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第十届理化检测、失效分析学术交流会等;磨粒磨损的相关文献由135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彰雄、王群、贺定勇等。

磨粒磨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4467 占比:99.59%

总计:124985篇

磨粒磨损—发文趋势图

磨粒磨损

-研究学者

  • 丁彰雄
  • 王群
  • 贺定勇
  • 纪岗昌
  • 蒋建敏
  • 许斌
  • 王世杰
  • 王明海
  • 郦剑
  • 丁红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良; 徐浩杰; 陈亮; 刘丽
    • 摘要: 纺织机械配件在产品测试时,发现走针圈有未达到预期设计寿命的快速磨损现象,磨损位置位于走针圈上与针片的接触区域。选取1个严重磨损的走针圈和1个长期使用良好未磨损的走针圈,结合宏观观察、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微观金相、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形貌,以及能谱分析等相关检测,对磨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走针圈的磨损从磨损机理上属于磨粒磨损类型;形成磨粒磨损的原因是碳化物呈大颗粒网状以及长条状聚集分布,马氏体中的二次碳化物颗粒数量偏少使得马氏体基体对共晶碳化物的包裹支撑能力降低,导致块状分布的共晶碳化物容易与马氏体基体剥落形成磨损磨粒,从而导致非正常磨损。
    • 肖贵坚; 陈树林; 李少川; 陈本强; 卓晓琴; 黄云
    • 摘要: 砂带磨粒磨损直接影响磨削表面质量进而影响构件综合服役性能。以表面完整性为评估指标,对砂带磨损前后钛合金的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砂带磨粒磨损对磨削TC17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磨粒磨损后由于高度均匀化、单位面积切削磨粒数增加、磨削深度减小,使得表面粗糙度减小、纹理均匀细腻,粗糙度降低可达70.3%。与磨损磨粒相比,锋利磨粒砂带加工表面材料发生了明显加工硬化,使表面硬度提升达到20%以上,而磨损磨粒加工表面发生了塑性涂敷,显微硬度略低于基体硬度。试验中,砂带磨削表面均实现了残余拉应力(约400MPa)向残余压应力(-300MPa左右)的转变。不同砂带的磨粒磨损对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影响不同,锆刚玉砂带磨粒磨损使磨削表面残余压应力提升了33%,金刚石砂带磨粒磨损使磨削表面残余压应力降低了34%。
    • 张腾龙; 宋伟; 王万里; 吴跃; 李丹
    • 摘要: 某电厂高压调节阀阀杆运行了12000 h后断裂。对断裂的阀杆进行了宏观分析、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测定、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阀杆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较低,有较多大尺寸夹杂物和沿晶裂纹,降低了阀杆的抗疲劳性能。运行中,阀杆在发电机组负荷波动造成的振动、磨粒磨损及交变载荷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
    • 王志明; 李庆达; 汪昊; 王宏立; 胡军; 赵胜雪
    • 摘要: 目的提高65Mn钢的固体粉末渗铬层厚度和耐磨性能。方法对65Mn钢进行超声冲击(UI)和固体粉末渗铬(SPC)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UI+SPC复合工艺处理后65Mn渗铬层的物相结构、厚度及元素分布。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渗铬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SPC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45μm,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的渗层厚度约为58μm,相比SPC试样,渗层厚度提高了13μm。渗铬层表面均匀致密,主要相组成为(Cr,Fe)_(23)C_(6)、(Cr,Fe)_(7)C_(6)、Cr_(2)C。UI+SPC试样渗层表面硬度达1659HV,约为基体表面硬度的6倍,且硬度从表面至心部呈梯度下降。UI+SPC试样表面渗铬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平均摩擦系数为0.170,磨损量约为基材的1/4,其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伴随着磨粒磨损。结论UI可有效提高SPC工艺的Cr原子扩散性能,提高渗铬层厚度。相比于单一的SPC处理试样,UI+SPC复合工艺处理试样渗铬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UI处理的加入,使SPC试样的磨损机理由“磨粒+粘着”转化为“粘着、氧化+磨粒”。
    • 郝丽敏; 葛志宏; 都宇
    • 摘要: 研究了一种用于内圆表面的电火花合金化强化修复装置,用此装置在试样表面制备强化修复层,并对修复层进行了微观形貌、微观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测试。经过SEM照片和X-RAY衍射相结构分析以及硬度梯度测试,综合判断该装置生成的强化修复层比较完整,且修复层含有碳化物、氮化物以及非晶组织;表层硬度高,强化过程中发生合金化,可达到修复和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目的。磨损测试证明了修复层可以有效保护工件,使得工件耐磨性提高3倍以上;磨损过程中,磨损特性表现为磨粒磨损和一定量的疲劳剥落。综合分析可知,研究的内圆表面电火花合金化强化修复装置可实现预期强化修复目的,在电火花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严伟林
    • 摘要: 机械零部件的构成材料的耐磨性对其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显著的影响。材料的磨损(尤其是磨粒磨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设计机械零件时必须考虑所选材料的磨粒磨损特性,这对材料的实际应用尤为关键。而低合金钢在工程中是一类重要的耐磨材料,耐磨料磨损性能属于中等。该研究以多向锻造及退火处理技术加工中碳低合金钢为例,探讨了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强度、延伸率和磨粒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多向锻造加工使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但不能增强耐磨性。多向锻造合金经退火处理,延伸率得到改善,耐磨性也获得提高。
    • 段嘉旭; 魏炜; 陶文嘉; 杨威; 张海燕; 高站起
    • 摘要: 采用真空烧结得到TiC钢结硬质合金,对其进行190 N载荷不同转速下的干砂橡胶轮磨损试验,并与Fe-Cr-C-Nb堆焊合金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磨损失重测试等显微分析方法对两种试样的显微组织及磨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TiC钢结硬质合金在滚动磨粒环境下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TiC钢结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基体以及球形TiC构成。随着转速的提高,TiC钢结硬质合金的磨损失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耐磨性明显优于Fe-Cr-C-Nb堆焊合金。
    • 叶衔真; 胡晓添; 赖伏荣
    • 摘要: 文章使用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Ti N涂层刀具分别对SKD61模具钢进行车削加工试验,改变主轴转速、车削宽度和进给量等切削参数,通过基恩士扫描显微镜测量刀具后刀面磨损量并观察磨损形态,研究两种不同刀具后刀面的磨损机理及磨损量,得出了相应磨损形式与合理切削参数,为实际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有效的参数依据。
    • 徐乙人; 祁志浩; 李永健; 赵炬颖; 马婷
    • 摘要: 刷式密封能够提升各类透平机械的性能,近年来航空发动机对刷式密封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温度要求。为研究高温条件下跑道对刷丝尖端的磨损作用,针对性地研制基于电磁加热原理的刷式密封高温磨损试验设备,并成功完成GH5605材料的刷封试样与转子跑道之间的高温高速磨损试验,试验温度达到700°C,试验线速度达到100 m/s。为研究刷丝柱面的高温摩擦磨损行为,基于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刷丝柱面模拟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刷丝尖端与跑道耐磨涂层之间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跑道温度升高,刷丝尖端附着的氧化物增加,并可使刷丝柱面产生粗糙氧化层;温度对刷丝柱面的磨损行为有显著影响,常温条件下刷丝柱面呈现出显著的黏着磨损特征,在300°C和700°C的试验温度条件下,氧化现象削弱了刷丝柱面的黏着磨损作用,并使其摩擦因数和磨损速率降低。研究结果揭示了刷式密封的磨损机理及高温条件对其磨损行为的影响,可为提升刷式密封的磨损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 薛楷杰; 王雪
    • 摘要: 滚动轴承的性能,失效及润滑寿命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轴承润滑脂有关。用球轴承研究了在脂润滑下滚动摩擦的磨损过程。借助于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程序计数器(PCounter)及红外光谱(IR)等对球轴承在试验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就滚动磨损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磨损颗粒的形成机制,磨损微粒与润滑脂氧化失效的相关性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试验数据证实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金属磨损微粒通过自由基反应加速了润滑脂氧化失效的推论,对先前润滑脂氧化和失效机理主要受控于轴承摩擦温升及轴承环境温度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同时借助于大数据,对某风力发电场的轴承润滑脂失效与润滑脂中磨损铁含量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载低速条件下轴承失效的临界磨损参数,为评估轴承在使用中润滑脂失效和预期寿命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