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392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6篇、会议论文140篇、专利文献1106522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碳/碳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由20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贺军、黄剑锋、曹丽云等。

碳/碳复合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6522 占比:99.95%

总计:1107098篇

碳/碳复合材料—发文趋势图

碳/碳复合材料

-研究学者

  • 李贺军
  • 黄剑锋
  • 曹丽云
  • 李克智
  • 曾燮榕
  • 付前刚
  • 李翠艳
  • 廖寄乔
  • 张守阳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毛祖莉; 杨丽; 伍杰; 周术
    • 摘要: 为了提高碳/碳复合材料表面SiC涂层的耐磨性,采用包埋法和氮化处理制备SiC/Si_(3)N_(4)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及摩擦磨损试验,分别评价SiC涂层与SiC/Si_(3)N_(4)涂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磨损形貌及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涂层显微组织结构与磨损机理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SiC/Si_(3)N_(4)涂层由Si_(3)N_(4)相、SiC相和C相组成,涂层平整且致密;SiC/Si_(3)N_(4)涂层的摩擦系数低于0.05且更稳定;SiC涂层高摩擦系数值的主要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和磨料磨损;SiC/Si_(3)N_(4)涂层中形成了一层较薄的润滑膜,并在摩擦磨损的后续阶段降低摩擦系数。Si_(3)N_(4)相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SiC涂层的表面结构,使得SiC涂层摩擦系数更小且更稳定,从而提高涂层耐磨性。
    • 王化中; 杨宇; 夏莉红; 尹成; 朱学宏; 丰雪帆; 张福勤
    • 摘要: 以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无纬布和短切网胎纤维交互叠层针刺,在预制体制备过程中掺杂0%、5%、15%、25%和35%五种不同质量分数的BaTiO_(3),制备得到纵向纤维排布环形碳纤维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液相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BaTiO_(3)改性碳/碳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的力学性能测试,并且观察断口处的组织结构及其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引入纳米BaTiO_(3)后,加快了热解碳形核与生长的过程,改变了热解碳的组织结构,由单一的光滑层组织结构转变为光滑层和粗糙层两种组织结构。随着BaTiO_(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垂直压缩强度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增大,平行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复合材料的垂直压缩断裂方式均为脆性断裂,平行压缩断裂方式也均为脆性断裂同时呈现层间断裂的特征。
    • 李筱暄; 付前刚; 胡逗
    • 摘要: 氧化敏感性是限制碳/碳(C/C)复合材料作为超高温结构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瓶颈。表面涂层技术是目前在高温含氧环境下有望实现C/C复合材料长时稳定服役的最有效手段。其中,广泛应用于制备航空发动机热防护涂层的等离子喷涂技术备受关注。从C/C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高温抗氧化涂层体系出发,综述了硼化物、硅化物和氧化物基抗氧化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不同喷涂工艺、成分/结构设计和测试环境下的防护性能进行了对比总结,并对后续该方向研究提出了展望。
    • 王俊山; 宋永忠; 李兴超; 刘风亮; 张莹
    • 摘要: 通过向碳/碳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结合表面超高温抗氧化涂层,研制出了超高温本体涂层协同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通过微结构设计及控制,解决了纤维异构化、基体与陶瓷涂层间热胀匹配和多相复合陶瓷成分和结构精确控制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动态高频等离子风洞超高温抗氧化试验表明,在驻点温度1900~2500°C,经过2500s烧蚀,烧蚀速率10^(-4)mm/s,实现非烧蚀,而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816s的烧蚀量则达到20mm以上。
    • 王晓昱; 贾建刚; 刘第强; 巨佳康; 柴昌盛; 季根顺
    • 摘要: 通过在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铺设Si、CaO/Al_(2)O_(3)微晶玻璃(简称CA)和Si浆料,形成一种三明治结构的涂层,经热压扩散连接实现C/C复合材料自身连接。C/C复合材料和玻璃陶瓷之间的润湿性差,而Si与C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因此希望通过Si和基体C在高温下原位生成SiC,同时Si和CA接触扩散并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硅酸盐玻璃,使得采用微晶玻璃来连接C/C复合材料成为可能。对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接头连接层上的裂纹和孔洞减少,连接层变得更为致密。在1480°C、0.5~1 MPa及保温90 min的工艺条件下,所得接头在室温下的剪切强度达30.45 MPa。熔融的中间层产物与C/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浸润性,并渗透填充到C/C复合材料基体的空隙中形成了“钉扎结构”,从而提高了接头的剪切强度。
    • 任会娟; 黄丽霞; 张雪英; 李凤莲; 杜海文; 于丽君
    • 摘要: 为解决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在处理冲突证据时,融合结果与事实相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冲突证据组合方法。首先,对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改进并计算证据间的支持度,对原证据体进行第一次修正;然后,结合基于定积分的区间距离的优势,针对证据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新的折扣系数,对原证据体进行二次修正;最后,使用Dempster组合规则得到融合结果。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融合冲突证据,较经典改进算法有较高的基本概率分配。将所提方法用于碳/碳复合材料沉积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碳/碳复合材料沉积质量预测模型,较几个经典分类器和已有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提高了5%~1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徐昌; 孙志宏
    • 摘要: 为准确预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的热化学烧蚀率,探究碳碳复合材料的物理属性对烧蚀率的影响。依据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三维喷管的动态流-固-热耦合数值模型;热化学烧蚀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壁面化学反应完成,利用动网格技术实现壁面退移。以70-lb BATES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研究案例,研究推进剂配方、材料密度和热导率对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烧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的烧蚀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烧蚀率在喷管喉部上游入口处达到峰值;烧蚀率随碳碳复合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壁面温度随碳碳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增大而降低。
    • 孙林; 白建强; 赵瑜; 惠卫华; 成沉
    • 摘要: 喉衬是固体火箭发动机非常关键的部件.自20世纪60年代起,碳/碳复合材料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喉衬材料不仅要承受热负荷、力学负荷和热冲击,还要经受化学侵蚀.喉衬的烧蚀规律,尤其是烧蚀速率及烧蚀机理,对于火箭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碳/碳喉衬的烧蚀过程.理论方面,将烧蚀划分为热化学烧蚀及机械剥蚀,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借助商业软件MSCMarc,建立简化的边界条件,采用精确的材料参数,获得了喉衬的烧蚀速率.结果表明,喉部前端烧蚀最为严重,平均烧蚀率约为0.068 mm/s.采用微米CT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试验前后喉衬形貌,得到了喉衬各点烧蚀率.数值结果同试验结果最大误差约为20%.考虑到数值模拟忽略了点火阶段及拖尾段对喉衬的烧蚀作用较小,数值分析得到的烧蚀率应大于实际.
    • 周蕊; 韩文静; 施伟伟
    • 摘要: 分析讨论了高温热处理温度对C/C复合刹车材料石墨化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C/C复合刹车材料热解碳结构与最终热处理温度无关,均呈现典型的粗糙型结构;从裂解态至2600°C热处理状态,C/C复合刹车材料石墨化度由7.3%提升至67.2%,对应综合导热系数由11.3 W·m^(-1)·k^(-1)增加至50.1 W·m^(-1)·k^(-1);材料摩擦系数随着刹车压力、单位面积能载和速度的升高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相同条件下,石墨化度越高,摩擦系数及磨损率越高。
    • 陈波; 翁少东; 温卫东; 杨兴林
    • 摘要: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耐高温、耐摩擦的新型复合材料。为了研究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和失效机理,针对有、无抗氧化涂层(以下简称"涂层")[0]_(16)单向板碳/碳复合材料,开展了700°C下轴向拉伸测试,并对相应试验件的断口进行了SEM显微观测分析。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有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700°C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线性,相比于室温,700°C下有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得到了强化;无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700°C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高度非线性,相应的力学性能下降明显。显微观测结果表明:试验700°C下有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纤维束损伤形式为纤维束内纤维拉伸破坏、基体开裂和纤维拔出破坏;无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纤维束断口变细且呈散状分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