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氧化涂层

抗氧化涂层

抗氧化涂层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333671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贵金属研讨会等;抗氧化涂层的相关文献由13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贺军、黄剑锋、周小军等。

抗氧化涂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3671 占比:99.95%

总计:333831篇

抗氧化涂层—发文趋势图

抗氧化涂层

-研究学者

  • 李贺军
  • 黄剑锋
  • 周小军
  • 曹丽云
  • 于新民
  • 刘俊鹏
  • 李争显
  • 刘伟
  • 赵刚
  • 付前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杰胜; 苏博; 张爱军; 孟军虎; 吴有智
    • 摘要: 解决难熔高熵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问题是其应用于工程的前提,在难熔金属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是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采用料浆熔烧法在MoNbTaTiW难熔高熵合金表面制备复杂硅化物抗氧化涂层(Si-20Cr-20Fe),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原始硅化物涂层及其在1300°C氧化后的显微结构、物相和成分,探讨Si,Fe,Cr在涂层中的扩散规律和涂层的抗氧化机理。结果显示:熔烧后的原始硅化物涂层由金属与硅反应生成的二硅化物、5/3硅化物和三元硅化物Cr_(4)Nb_(2)Si_(5)组成,硅化物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扩散反应界面。1300°C氧化后,Si,Fe,Cr 3种元素向基体扩散,扩散反应界面向基体方向移动,涂层厚度增加,扩散反应界面的结构与成分与原始复杂硅化物涂层的无显著差别。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了由CrNbO_(4),SiO_(2),WO_(3)和Fe_(2)SiO_(4)组成的无裂纹致密氧化物层,阻止了氧向基体内的进一步扩散。Si,Fe,Cr在MoNbTaTiW难熔高熵合金中具有不同扩散速度,Si的扩散速度最快,Fe次之,Cr最慢。Fe和Cr在低硅含量的扩散层和硅化层中出现富集现象。料浆熔烧法制备的复杂硅化物涂层在高温下为MoNbTaTiW难熔高熵合金提供了抗氧化防护。
    • 朱双星; 谢奥林; 张贝; 易茂中
    • 摘要: 采用三次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TaB_(2)-SiC复合涂层。对其进行了1500°C静态抗氧化实验和抗热震性能测试,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涂层氧化前后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Si_(2)-TaB_(2)-SiC复合涂层外层疏松内层致密,涂层与涂层之间以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相互嵌合,且生成的(Zr,Ta)B_(2)固溶体相均匀嵌布在涂层中。该涂层在1500°C静态空气中保护基体168 h,质量损失率只有2.91%;经历从室温到1500°C的热循环30次,质量损失率仅3.10%,具有优异的静态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归功于ZrSi_(2)-TaB_(2)-Si C复合涂层的结构,以及涂层氧化后生成Zr-Ta-Si-O复相玻璃层。在高温下,稳定的高熔点ZrO_(2)、Ta_(2)O_(5)和ZrSiO_(4)作为“镶嵌相”弥散在玻璃相中,起到“钉扎”作用,提升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 常园园; 王捷冰; 董耀军; 王乾; 冯韶伟
    • 摘要: 针对C/C复合材料紧固件失效模式多、承载低且无设计标准的特点,本文对影响沉头螺钉承力的公称直径D、钉头高度H、钉头角度α、螺纹啮合深度h等4个设计变量进行分析,结合抗氧化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点,提出抗氧化C/C复合材料螺钉的设计方法,分析涂层对螺钉承载的影响,给出设计变量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H>D×σ_(t)/(4×ζ)、α>ctan(ζ/σ_(c))、h>3H(螺牙进行抗氧化涂层处理后可稍微减小h,但也需大于2H)。该设计方法消除螺纹拉脱、钉头拉脱/压溃等C/C复合材料螺钉的失效模式,大幅度提升螺钉承载能力。设计验证实验,通过实验考核螺钉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验证抗氧化涂层工艺对螺钉承载的影响。
    • 翟旺宜; 郑敏; 李一飞; 曹元鸣; 王诚; 董欣欣
    • 摘要: 基于前驱体裂解法,以三聚氰胺(C_(3)H_(6)N_(6))、硼酸(H_(3)BO_(3))、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为原料,在碳纤维表面成功制备了氮化硼(h-BN)、氧化钼(MoO_(3))复合抗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对涂层碳纤维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浸渍次数为4次、煅烧温度为900°C、保温时间为4 h时,涂层效果较佳。碳纤维上的h-BN、MoO_(3)分布均匀,抗氧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失重率相对于未涂层碳纤维减少了53%左右。
    • 向宇; 余金山; 王洪磊; 周新贵
    • 摘要: SiC纤维作为SiC_(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承载部分,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微观结构演变和性能变化直接影响SiC纤维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SiC纤维的氧化机理和氧化模型、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抗氧化性的方法。根据氧分压将SiC纤维的氧化行为分为被动氧化与主动氧化;氧化环境如水氧环境下的高温氧化加快了SiC纤维氧化层厚度的增加和裂纹的产生,致使SiC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SiC纤维的自身组成与微观结构也会对氧化结果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本文对SiC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李贺松; 孙盛林; 朱晓伟
    • 摘要: 提高炭素阳极的强度和抗氧化性是目前铝电解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总结了在某铝厂400 kA系列磷生铁中加入改性剂和在阳极炭素表面涂盖耐高温防氧化涂层涂料的实验.加入磷生铁改性剂浇筑出的磷生铁具备更好的延展性和膨胀性,使炭块与钢爪之间接触电阻减少,钢爪与炭块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了脱极的几率,降低了铁?碳压降;使用防氧化涂层材料,提高了铝电解电流效率,大大减少了炭块的掉渣量,延长了炭素阳极的使用周期.
    • 李贺松; 孙盛林; 朱晓伟
    • 摘要: 提高炭素阳极的强度和抗氧化性是目前铝电解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总结了在某铝厂400 kA系列磷生铁中加入改性剂和在阳极炭素表面涂盖耐高温防氧化涂层涂料的实验。加入磷生铁改性剂浇筑出的磷生铁具备更好的延展性和膨胀性,使炭块与钢爪之间接触电阻减少,钢爪与炭块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了脱极的几率,降低了铁-碳压降;使用防氧化涂层材料,提高了铝电解电流效率,大大减少了炭块的掉渣量,延长了炭素阳极的使用周期。
    • 胡晶; 熊祎; 陈春亮; 王慧鹏; 董雄伟; 陈悟
    • 摘要: 通过一体烧结法将改性碳纤维和陶瓷粉末(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结合起来制备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烧制过程在氮气氛围下同时实现碳纤维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和无机前驱体的陶瓷化.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复合材料内的碳纤维进行表征,涂覆抗氧化涂层使得碳纤维在高温(1100~1200°C)下烧结时能保持其完整性,进而保证所制备的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具备显著的电热效应.改性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电热效率与碳纤维束长度、碳纤维束根数有关.碳纤维束越长、根数越多,复合材料的电热效率越高.良好的电热特性和稳定性能使该复合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该复合材料投入工业化生产能改善传统的室内采暖设备耗电量大、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是室内采暖的理想选择.
    • 姬梅梅; 朱时珍; 马壮
    • 摘要: 高温合金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热端部件。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行器的热端部件正逐渐面临着更为严峻和复杂的服役环境,因此对高温合金的耐高温、抗氧化等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涂层技术由于具有约束条件少、可设计性强、技术类型和材料的选择空间大、经济环保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热防护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综述了热障涂层、抗氧化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YSZ、稀土锆酸盐、稀土六铝酸盐、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种热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工作原理、适用范围。针对性地提出了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表面热防护涂层未来发展的方向,即继续优化涂层材料的成分设计,改善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综合多种热防护机理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制备多层多功能耦合热防护涂层,使其更好地适用于航空航天用金属的表面热防护。
    • 张其斌; 白瑀
    • 摘要: 通过混合反应容器模型计算了高温燃气与喷管抗氧化涂层典型材料的热化学反应信息.结果表明,混合容器内部的燃气流组分高温下呈稳定状态,喷管抗氧化涂层材料与燃气流组分反应性计算发现了在2 500 K、7 MPa下HfC、ZrB2易被燃气流组分中的氧化性组元所氧化,两者稳定性较弱,但所生成的氧化物HfO2、ZrO2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在喷管表面涂覆涂层时,应选用具有较佳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涂层或涂层体系,以达到提高喷管抗氧化烧蚀性能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