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43149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科学发展、经济研究导刊、环境经济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等;碳排放交易的相关文献由549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晓滨、曾鸣、史学瀛等。

碳排放交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3149 占比:99.76%

总计:143498篇

碳排放交易—发文趋势图

碳排放交易

-研究学者

  • 潘晓滨
  • 曾鸣
  • 史学瀛
  • 杨玲玲
  • 刘丹丹
  • 周晟吕
  • 毛睿琦
  • 田廓
  • 黄寰
  • 何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本刊讯(中国造纸协会消息)为加强中日造纸行业的交流合作,3月10日,中国造纸协会与日本制纸联合会召开线上视频会议。日本制纸联合会理事长小川恒弘、总务宣传部相川晃宏等,与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钱毅等人参加了会议。双方分别就疫情以来纸业发展情况及预期、能源结构、碳排放路线图、碳排放交易等问题分享信息、交换意见,进行了深入交流。
    • 袁剑琴
    • 摘要: 一、全国碳市场运行特征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第一批交易正式开启.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在上线初期仅囊括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对结余的碳配额进行交易。与欧盟等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刚刚起步,总体呈现行业覆盖较为单一、市场活跃度较低和价格调整机制不完善等特征。
    • 车凯
    • 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能耗热点行业,如何在推动“碳中和”的工作中有效实现绿色创新,推动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数据中心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持续降低PUE,另一方面通过自建可再生能源、购买“绿电”、开展碳排放交易等手段实现“碳中和”,但更多停留在能源侧。本文从产业的角度探讨一些“碳中和”观点及其可能引发的数据中心变革,希望引起更多的行业思考。
    • 吴正平; 张长全
    • 摘要: 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碳排放控制手段,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构建VAR-BEKK-MGARCH模型对碳排放交易价格、动力煤价格和煤炭企业的股票价格三者进行回归后发现,在均值方面煤炭企业股票价格均值会对煤炭价格和碳排放交易价格的均值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而碳排放交易价格均值的变动也会对煤炭价格的变动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在波动方面,煤炭价格的波动会对碳排放交易价格的波动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对煤炭企业股票价格的波动、煤炭企业股票价格波动对煤炭价格波动和碳排放交易价格均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 苏子龙; 石吉金; 周伟; 马朋林
    • 摘要: 农田土壤碳汇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市场交易潜质,已在国际上引起广泛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就农田土壤碳汇市场交易开展实践,并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本文从法律法规、项目设置、交易情况等方面论述了美、澳农田土壤碳汇市场交易实践进展,分析了我国未来开展农田土壤碳汇市场交易可能存在的政策法规、土地权益、成本收益等主要问题,并借鉴美、澳在法律法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流程安排、借助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从完善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法规、强化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农田土壤碳汇项目方法学、探索多种方式显化农田土壤碳汇价值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 俞增盛; 宋丹丹
    • 摘要: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将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目前碳金融市场发展虽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绿色发展既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又反过来助推碳金融的发展。通过分析国内外碳金融碳交易的现状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措施建议,为“十四五”“双碳”工作提供思路和途径。
    • 丁彩霞
    • 摘要: 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从理论上看,农村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农村碳达峰碳中和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它的实质是走农业生态文明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均有利于实现农村碳达峰碳中和。从实践中看,农村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有农业碳交易需逐渐纳入碳市场、农村发展需增产与减污兼顾、农村劳动力与生产工具必须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政策上看,需要涵摄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的视野与供给,供给方式包括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其中,政策手段顶层设计已有体现,但还需细化并落实;法律手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保障,需加快有关立法;市场手段则是实践先行,需理顺并积极推进。
    • 摘要: 近日,标普全球普氏分析公司(标普全球普氏)发布报告,对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点评与预测。根据多名业内人士的介绍,继电力行业之后,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属或将在年内被纳入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计划,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也将重启。标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随着全国碳市场进入扩张和能力建设阶段,各交易所亟待开发新的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中国碳排放交易计划中排放上限和减排目标尚未清晰,在各方压力下如何应对挑战,将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还有待观察。
    • 刘仁厚; 杨洋; 丁明磊; 王书华
    • 摘要: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向纵深推进,以绿色低碳技术作为核心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思路基本形成。从当前全球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形势来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宣布碳中和计划,并发布相关战略规划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除不断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外,各国政府还运用碳排放交易、碳税和法规等多种政策工具,推动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系统转型,国际绿色低碳技术竞争加剧。我国目前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撑不足,构建思路不明确,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技术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创新路径不明确。我国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需要自上而下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长期发展的理论支撑、自下而上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思路,并以不同发展需求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的创新路径是:实施以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为统筹的系统创新路径;以国有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主体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创新;以私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新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立工业创新平台,推动碳中和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合作,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进程。此外,可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创新能力保障、加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推进“双碳”各项工作,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 耿玉超
    • 摘要: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这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的问题,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应对这一重大挑战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选择,不仅能看到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出现碳排放总量趋稳、碳强度降低、隐含碳流动转向、碳足迹不平等的形势与趋向,而且能够发现其重视国际合作、受经济思想驱动、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赞成"自上而下"的减排分配模式的行动逻辑,进而明晰中国在协同环境与经济发展、完善气候法律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强化技术支撑等降碳减排方面的政策设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