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碱胁迫

碱胁迫

碱胁迫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1028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种子、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等;碱胁迫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德成、蔺吉祥、杨国会等。

碱胁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1028 占比:99.32%

总计:31239篇

碱胁迫—发文趋势图

碱胁迫

-研究学者

  • 石德成
  • 蔺吉祥
  • 杨国会
  • 刘建新
  • 尹尚军
  • 穆春生
  • 颜宏
  • 孙健
  • 李晓宇
  • 王金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奚婷婷
    • 摘要: 采用人工气候箱内水培培养,以40 mmol·L^(-1)碱(NaHCO_(3))溶液模拟碱胁迫环境,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各品种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株高与叶鲜重、叶干重相关性极显著,根鲜重与根干重相关性极显著;10个高粱品种按耐盐碱性强弱分为三大类,其中,Z2、Z3、Z8为耐盐碱品种,Z5、Z1、Z7为中等耐盐碱品种,Z9、Z10、Z4、Z6排名靠后为盐碱敏感品种。
    • 项越; 赵淑婷; 吴昊; 李政; 张震宇; 王欢
    • 摘要: 虎尾草(Chloris virgata)是天然抗碱盐生植物,为深入探究其抗碱生理机制,本研究选择盆栽营养液控制培养方法,使用150 mmol·L^(-1)碱性盐溶液(NaHCO_(3):Na_(2)CO_(3)=9:1)对虎尾草幼苗进行长达一个月的碱胁迫处理,研究碱胁迫对虎尾草叶片光合作用、不同器官(茎叶、穗和根)中不同矿质元素(Na、K、Ca、Mg、P、Fe)积累的影响,并计算不同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间的分布。结果表明:长期碱化环境下,虎尾草叶片光合指标明显下降,同时降低虎尾草不同器官中K、Ca、P和Mg大量元素的含量。对虎尾草不同元素在不同器官间的积累分布百分率分析表明,碱胁迫后,Na、K、Ca、Mg、Fe各元素在茎叶中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穗和根(P <0.05),而P元素碱胁迫后仍在穗中大量积累,虎尾草P元素在穗中积累49.80%,碱胁迫后为50.02%。虎尾草各元素在整株植物不同器官中占所有元素总含量贡献百分率具体分析表明,元素K大量分布在茎叶、穗和根中,其次是Ca、P元素,在碱化环境下,3个器官中均大量积累Na元素,尤其是茎叶中元素Na的相对含量由原来的0.707%升高至28.397%,胁迫后茎叶中元素Na含量是无胁迫对照的28.399倍,而虎尾草穗部仍维持较高的K含量,供给穗正常生长。综上所述,虎尾草在长期碱化环境下抽穗完成生活史,表现在对Na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根和茎叶中积累大量的Na来保护幼嫩的穗,同时仍能维持正常的元素P含量,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来抵抗碱化环境带来的伤害。
    • 苏艺; 冯国军; 刘大军; 杨晓旭; 闫志山; 刘畅
    • 摘要: 盐碱胁迫是制约菜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菜豆幼苗期耐碱性鉴定指标对耐碱菜豆品种选育及促进盐碱地菜豆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35个菜豆品种为试验材料,以60 mmol·L^(-1) NaHCO_(3)溶液模拟碱胁迫对菜豆幼苗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丙二醛含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等共10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菜豆幼苗期耐碱性鉴定指标,使用模糊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对菜豆苗期的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碱胁迫明显抑制菜豆幼苗生长,根长、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及气孔导度等8个指标可作为快速鉴定菜豆幼苗期耐碱性的主要指标。通过对综合评价值(D值)排序及聚类分析,将35个品种分为耐碱性不同的5类,粉冠为耐碱品种,14-4-1-3等4个品种为相对耐碱品种,赤裕21号等13个品种为中等耐碱品种,44-1-1等16个品种为相对碱敏感品种,泰来白条为碱敏感品种。
    • 郭家鑫; 鲁晓宇; 陶一凡; 郭慧娟; 闵伟
    • 摘要: 阐明植物盐碱胁迫下的代谢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育种和栽培,从而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棉花叶片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分析棉花在盐碱胁迫下的代谢差异。结果显示,盐胁迫下棉花叶片中糖类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7种和2种上调,氨基酸类各有3种上调,有机酸类分别有12种和8种上调;碱胁迫下棉花叶片中的糖类分别有3种和5种上调,有机酸类分别有2种和9种上调,氨基酸类各有2种上调。盐胁迫下发现10条差异代谢通路,变化最明显的代谢通路是亚油酸代谢,其次是淀粉和蔗糖代谢与精氨酸生物合成;碱胁迫下发现5条差异代谢通路,变化最明显的代谢通路是色氨酸代谢,其次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与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棉花采取不同的代谢机制抵抗盐碱胁迫,盐胁迫更倾向于积累糖类,碱胁迫更倾向于积累有机酸;在能量代谢方面,盐胁迫下棉花淀粉和蔗糖代谢更加活跃,碱胁迫下TCA循环更加活跃;盐胁迫提高了棉花氮素同化能力,碱胁迫降低了氮的同化能力。
    • 王凯; 杨宝钰; 陈水红; 席琳乔
    • 摘要: 为了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光合性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布顿大麦为试验材料,用0,50,100,150,200 mmol·L^(-1)的混合碱溶液处理布顿大麦植株21天,分析其光合特征和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出降低趋势;渗透调节物质、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同时,E+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E-,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E-。得出内生真菌可显著改善布顿大麦植株在碱胁迫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生理耐受能力,此布顿大麦内生真菌具有开发耐碱新品系的潜在作用。
    • 范佳雪; 李永涛; 胡传鹤; 李杰; 张振; 李冬琴; 李文彦
    • 摘要: 为解决养殖业废弃物沼液长期灌溉引起农田盐渍化风险问题,本研究选择油葵作为沼液消纳作物研究其耐盐碱性并进行大田验证。通过室内模拟沼液中盐分主要的胁迫类型,配制不同浓度盐、碱离子进行油葵种子发芽胁迫实验,明确油葵发芽期对沼液中盐、碱胁迫的耐受阈值,同时大田实验设置不同沼液灌溉量灌溉油葵,观测生长状况和农艺性状,综合分析油葵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油葵发芽对中性盐耐受阈值在180~240 mmol∙L^(-1)之间,对碱性盐离子耐受阈值在60~120 mmol∙L^(-1)之间。发芽过程中,碱性盐离子浓度为60 mmol∙L^(-1)时,细胞膜相对透性为24%,与中性盐(22%)相近,但相对盐害率为32.36%,显著高于中性盐处理(1.45%),K^(+)/Na^(+)下降91.11%~92.81%,中性盐处理下K^(+)/Na^(+)下降79.90%~87.33%。大田试验利用Na^(+)浓度约为35 mmol∙L^(-1)沼液长期灌溉油葵,在低灌溉量(150 m^(3)∙hm^(-2))下,油葵各农艺性状变化不大,且K^(+)/Na^(+)差异不显著,但在高灌溉量(600 m^(3)∙hm^(-2))下,油葵生长各农艺指标受到抑制,各组织K^(+)/Na^(+)下降57%~88%。研究表明,碱性盐产生的高pH危害高于盐离子渗透胁迫,且碱性盐会更大程度破坏油葵离子稳态,影响油葵发芽与生长。利用养殖业废弃物中沼液作为再生水资源灌溉农田,应控制其HCO_(3)^(-)、CO_(3)^(2-)的含量,调控废水pH,以降低对农作物的伤害。
    • 白健慧; 王育青
    • 摘要: 【目的】探索碱胁迫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外源精胺缓解效应,进而为盐碱地作物栽培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碱品种蒙燕1号和碱敏感品种太阳神为试验材料,设置碱胁迫+Hoagland营养液、碱胁迫+精胺1+Hoagland营养液、碱胁迫+精胺2+Hoagland营养液、Hoagland营养液(对照)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燕麦光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碱胁迫抑制燕麦的光合作用。碱胁迫处理下,两个燕麦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气孔限制值提高,其中蒙燕1号叶绿素减幅低于太阳神;碱胁迫导致光系统Ⅱ(PSⅡ)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变化,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v/Fm、ABS/CSm、TrO/CSm、EtO/CSm、PI_(ABS)呈降低趋势,蒙燕1号的Fv/Fm、PI_(ABS)减幅低于太阳神。与碱胁迫相比,外源精胺有助于叶绿素累积,促进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EtO/CSm、PI_(ABS)提高,Fo降低;与碱胁迫相比,0.01 mmol/L精胺处理下PI_(ABS)升高达23.96%~125.25%,0.01 mmol/L精胺处理下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增幅高于0.06 mmol/L精胺处理。【结论】外源精胺可降低碱胁迫对燕麦PSⅡ的损伤效应,增加蒸腾拉力,缓解碱胁迫对气孔的限制作用,促进CO_(2)向叶绿体的运输,进而增强光合作用,0.01 mmol/L为精胺施用较佳浓度。
    • 郭家鑫; 鲁晓宇; 陶一凡; 郭慧娟; 侯振安; 闵伟
    • 摘要: 选取棉花品种鲁棉研24号为研究对象,探究盐胁迫(CS,NaCl含盐量为4.43 g·kg^(-1))和碱胁迫(AS,Na2CO3+NaHCO3质量比1∶1,含盐量为2.03 g·kg^(-1))对棉花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棉花生长,与CK相比,CS处理叶、茎、根的K/Na值分别降低86.4%、9.2%和75.0%,总生物量降低57.5%,叶片REC、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PRO含量分别增加74.2%、211.7%、118.9%、9.0%、134.0%和230.0%;AS处理叶、茎、根的K/Na值分别降低94.4%、91.7%和84.5%,总生物量降低58.8%,叶片REC、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PRO含量分别增加31.5%、208.3%、215.3%、12.4%、276.1%和264.2%;CS处理叶中Na含量提高563.0%,N含量提高13.9%,P含量降低35.5%,K含量降低10.0%,Ca含量降低21.4%,Mg含量降低19.2%,S含量降低14.3%,Fe含量提高26.2%,Mn含量提高37.2%,Zn含量提高32.2%,Cu含量降低11.1%,B含量提高5.7%,Mo含量提高21.1%,Ni含量降低5.1%;AS处理叶中Na含量提高1761.0%,N含量降低2.7%,P含量降低23.3%,K含量提高5.9%,Ca含量降低40.0%,Mg含量降低27.3%,S含量降低17.5%,Fe含量提高71.8%,Mn含量提高81.8%,Zn含量提高19.7%,Cu含量提高10.3%,B含量降低20.3%,Mo含量提高133.7%,Ni含量提高66.8%。棉花通过强化抗氧化酶系统和积累脯氨酸适应盐碱胁迫。盐胁迫下叶面喷施N、P、K、Ca、Mg、S、B、Fe、Cu和Ni,碱胁迫下叶面喷施N、P、Ca、Mg、S、Fe、Zn和B可以缓解盐碱胁迫对养分吸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 赵洲; 刘景辉; 萨如拉; 周玉雷
    • 摘要: 盐碱胁迫抑制作物穗的发育与生长,并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考查碱胁迫下燕麦穗组织的蛋白组学响应机制,以碱抗性燕麦品种Vao-9和碱敏感品种Xin-17为材料,抽穗期进行短期碱胁迫处理,对其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碱处理后的Vao-9表型稳定,穗组织没有明显变化,而Xin-17的穗生长发育则明显被抑制;Vao-9穗组织中,参与蛋白合成、修复加工过程的蛋白以及参与次生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的酶类显著增加,而Xin-17穗组织中,参与多糖类降解、能量转化的酶类以及PRs类蛋白显著增加。总体上,抗性品种表现为主动防御,而敏感品种表现为被动消耗。
    • 杨合霖; 张颖; 王念民; 徐伟; 吕伟华
    • 摘要: 为探究碱胁迫下杂交鲟“鲟龙1号”(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的响应机制,本研究设置了淡水组(3.13~3.20 mmol/L)与胁迫组(14.4~16.67 mmol/L),采集鳃进行了组织病理分析,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高碱胁迫下“鲟龙1号”鳃组织出现明显损伤,鳃小片末端发生肿胀、卷曲和融合,鳃上细胞出现增生和膨大。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0422条Unigene,富集到GO数据库的差异表达基因为371个,其中87个基因表达上调,284个基因表达下调,富集到KEGG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矿物吸收、近曲小管碳酸氢盐重吸收和胃酸分泌等通路,其中近曲小管碳酸氢盐重吸收为主效应途径,该途径的Nhe3、Atp1a、Atp1b和Gdha基因显著表达下调。综上所述,碱度为14.4~16.67 mmol/L的条件下,“鲟龙1号”幼鱼已发生鳃组织损伤,且矿物质重吸收、钾/钠离子转运与排氨等功能受到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