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碱炼

碱炼

碱炼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3621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产业与科技论坛、安徽农业科学等; 碱炼的相关文献由6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玉兰、于殿宇、张乐等。

碱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36217 占比:99.49%

总计:36401篇

碱炼—发文趋势图

碱炼

-研究学者

  • 刘玉兰
  • 于殿宇
  • 张乐
  • 王立琦
  • 付刚
  • 付海金
  • 周显宏
  • 姚德贵
  • 孙鹏
  • 寇晓适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鹏; 赵祥新
    • 摘要: 民以食为天,生态绿色健康食品关系国计民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油脂加工业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的物理压榨工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化学浸出及精炼工艺逐步普及。最常见的就是大豆油加工,把转基因大豆压成薄片,用含苯含硫的化学溶剂将豆油浸出来。除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之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薛雅琳、西安油脂设计院夏天文、中谷集团刘世鹏等专家的研究还发现,精炼中脱胶过程加入的磷酸、柠檬酸,脱酸工艺碱炼时加入的氢氧化钠,脱蜡工艺加入的硅藻土,脱色工艺使用的活性白土均可能将砷和重金属铅、汞等带入食用油。浸出精炼过程所含硫、苯、磷酸、硫酸均属有毒、有害物质,这给食用油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传统的物理压榨榨油方式无须经过精炼,不含任何添加剂,无化学残留,营养元素和特殊风味都保留了下来,对人体的健康益处良多,品质远高于浸出工艺生产的油脂,亦历经了千年人类食用的安全检验。盐城市射阳县的陆师傅古法小榨油,不仅向社会提供了安全、健康、优质、放心的食用油,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安心,其古法小榨油工艺也成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容磊; 肇立春; 王文静; 魏雨峰
    • 摘要: 米糠油是提取谷维素较为理想的原料油脂.将高酸价米糠原油脱蜡、脱胶,分别保留不同酸价进行头道碱炼脱酸,选择谷维素含量最高的头道碱炼清油进行二道捕集碱炼.以二道碱炼皂脚中谷维素含量作为优化指标,对二道捕集碱炼的工艺参数(温度、时间、碱液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二道碱炼捕集谷维素的最优条件为温度60°C、时间25 min、碱液浓度20°Bé,该条件下皂脚中谷维素的含量为5.68%.
    • 李世磊; 张海军; 刘德安; 高开放; 程倩; 王风艳; 裴云堂; 王翔宇
    • 摘要: 油脂脱酸处理过程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在去除原料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的同时,也会形成产生大量的皂,如果皂不能被有效脱除,会增大油脂后续的加工难度.本文通过对油脂脱酸过程中碱炼的实验条件的研究和优化,确定了在碱反应温度为75°C、碱反应时间为20 min、水洗温度为92°C、水洗水添加量为8%、柠檬酸添加量为0.04%时,可以有效的将脱酸油的含磷量控制在5 mg/kg左右,含皂量控制在30mg/kg内,为油脂后续的精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 李遥; 唐顺之; 蔡鸿飞; 杨玉琼; 李继荣; 李佳俐; 牟肖男; 满兴战; 许文东
    • 摘要: 目的:研究氧化铝在油脂脱酸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氧化铝用量、温度、时间对脱酸和去除氧化物质的影响,并与传统碱炼脱酸工艺对比.结果:氧化铝用量6%、温度20~50°C、时间1~6h,能够使油脂酸值降到0.1mgKOH/kg以下,同时可降低油脂过氧化值、甲氧基苯胺值.结论:氧化铝可作为脱酸剂用于油脂脱酸,同时对油脂中氧化物质有去除效果,与传统碱炼脱酸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 黄会娜; 刘玉兰; 刘配莲; 张刚; 徐彦辉
    • 摘要: 从不同油脂加工厂采集3个工艺软水样品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并分别进行油脂精炼,研究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对精炼油脂中氯离子、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的影响.在油脂浸出生产中采用盐水进行混合油沉降除粕末处理,考察其对浸出毛油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工艺软水中氯离子含量为0.746~1091.205 mg/kg,差异显著;脱胶油和碱炼油中氯离子含量与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直接相关,碱炼油经水洗后氯离子含量与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962;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决定了碱炼脱酸和碱炼油水洗过程氯离子的迁移方向和迁移量,氯离子含量低的1号软水碱炼油和水洗油中氯离子含量降低率分别为13.43%和9.33%,氯离子含量高的3号软水碱炼油和水洗油中氯离子含量升高量分别为毛油中含量的0.873倍和3.756倍.脱臭油中3-MCPD酯含量与精炼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9,采用氯离子含量高的软水对油脂进行精炼,脱臭油中3-MCPD酯含量(16.946 mg/kg)约是氯离子含量低的软水精炼后脱臭油中3-MCPD酯含量(2.369 mg/kg)的7倍.GEs含量未显示随所用软水中氯离子含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采用盐水进行混合油沉降除粕末处理再经蒸发脱溶会造成浸出毛油中氯离子含量升高2.13倍,GEs含量升高1.69倍,3-MCPD酯从未检出升高至0.262 mg/kg.
    • 王晓涵; 温运启; 姜晓明; 李兆杰; 薛勇; 陈桂东; 马磊; 薛长湖
    • 摘要: 以粗鳀鱼油为原料,以全氧化值为考察指标,在充氮或高真空条件下,探究碱炼工艺对鳀鱼油中氧化产物的脱除效果.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超量碱、碱液浓度、温度、时间四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鱼油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最佳碱炼条件为超量碱0.45%、碱液浓度3.65%、温度65°C、反应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全氧化值(Totox value,TV)从123.48降低到59.35,酸价降低从2.1627 mgKOH/g到0.8843 mgKOH/g.Fe和As的脱除率分别为73.70%、97.04%.因此该碱炼工艺条件对鱼油氧化产物及重金属具有良好脱除效果,为鱼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 徐瑶; 陈光静; 谭悦; 王沙沙; 李长凤; 阚建全
    • 摘要: 以菜籽油为原料,模拟出高酸值植物油,分别采用两次碱炼脱酸法、乙醇溶剂多次萃取法和分子蒸馏-碱炼脱酸法进行脱酸,探讨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最大脱酸程度及该脱酸程度下最佳脱酸方案,最后应用于高酸值薏米米糠油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脱酸的最大脱酸程度为60 mgKOH/g;3种方法经优化后,两次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111 mgKOH/g,总得率为34.82%;乙醇萃取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3.158 mgKOH/g,总得率为47.77%;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后精炼油酸值为0.280 mgKOH/g,总得率为57.45%.最佳脱酸方案为分子蒸馏-碱炼脱酸,其工艺为:在蒸发器温度165°C、内冷器温度30°C、转速365 r/min条件下分子蒸馏后,采用60 g/L的NaOH溶液在0°C下脱酸,100 g/L的NaCl溶液洗脱皂脚后分离得最终脱酸油.高酸值薏米米糠油经最佳工艺脱酸后,其酸值由63.41 mgKOH/g降至0.441 mgKOH/g,总得率为57.05%.实际体系和模拟体系脱酸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模拟所得最佳脱酸工艺具有可行性.
    • 刘东风
    • 摘要: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以新米糠油碱炼工艺以替代常规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常温碱炼室温下皂粒凝聚及油皂分离、脱酸脱色过程中精炼率低及返色的难题.新工艺提高了脱色率、精炼率,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也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污水排放,并且米糠油适口性也得到了提升.新工艺也适用于其它油脂的精炼.
    • 王松霞
    • 摘要: 大豆油脂浸出与精炼实际上就是对大豆的"炼油"过程,清除大豆植物油中所含有的固体杂质、磷脂、胶质、游离脂肪酸、色素包括异味等内容因素,实现精炼.本文详细阐述了大豆油脂的浸出与精炼过程,主要对两大环节中的多个细节进行技术性应用分析.
    • 袁超; 包杰; 朱天仪
    • 摘要: 通过小试试验模拟生产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一级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一级大豆油酸价回升的主要因素为碱炼过程中的加碱量.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一级大豆油具有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