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破裂过程

破裂过程

破裂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6962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破裂过程的相关文献由65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春安、陈运泰、许力生等。

破裂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6962 占比:99.74%

总计:77162篇

破裂过程—发文趋势图

破裂过程

-研究学者

  • 唐春安
  • 陈运泰
  • 许力生
  • 张勇
  • 徐涛
  • 冯夏庭
  • 左宇军
  • 杨天鸿
  • 梁正召
  • 刘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剑雄; 高妍妍; 李秀华; 尹得余
    • 摘要: 2017年Mw7.3伊拉克-伊朗交界附近发生了Mw7.3级地震,此次地震事件造成至少530人死亡,超过720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快速给出地震事件的发生过程,能为快速救灾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为此,搜集了此次地震事件的远场数据,利用反演方法,采用矩形断层模型反推了此次地震事件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事件过程较简单,表现为逆冲型,在初始破裂位置产生了最大的滑动5.2 m。整个地震事件持续20 s左右,主要的能量释放为前10 s,释放了总能量的75%。整个破裂范围825 km^(2),应力降6.1 MPa。研究结果为事件后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 邬忠虎; 刘贵川; 龚锦玉琼; 余小越; 李浩
    • 摘要: 为研究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含裂缝页岩的力学性质以及破坏模式,利用岩石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2D)-Flow,建立7组含不同角度预制裂缝的页岩模型,并对其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页岩的破裂过程分为线性变形、屈服变形以及完全破坏三个阶段,源于裂缝的存在,页岩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且试样的最终破裂模式可分为斜线型、X型、λ型与崩坏型四种。对于不同层理倾角下的裂纹分布,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页岩试样的破坏主要是拉伸破坏,并伴随着剪切破坏,其中试验表明,当α=90°时,试样所受的剪切破坏最严重。该研究结果对页岩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
    • 梁皓; 戴丹青; 杨志高; 席楠; 邓文泽; 孙丽
    • 摘要: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N,102.94°E)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岷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的交汇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97km^(2),涉及四镇一乡。
    • 张建勇; 戴丹青; 杨志高; 席楠; 邓文泽; 徐泰然; 孙丽
    • 摘要: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0日1时28分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32.25°N,101.82°E)发生6.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约7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质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对于发震断层的孕震构造给出了初步约束。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松岗断裂附近,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阿坝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是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与主震性质整体一致。余震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70km^(2);Ⅷ度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34km^(2),涉及7个乡。
    • 徐泰然; 戴丹青; 杨志高; 席楠; 邓文泽; 张建勇; 房立华; 孙丽
    • 摘要: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6.8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6.1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1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基本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地震矩张量、余震精定位、地震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合上述应急产品,对本次地震进行了研究,初步刻画了地震的构造环境、震源特征、断层形态和受灾区域,并分析了地震成因。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是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的一次倾角近直立的走滑型事件,自起始破裂点向南东破裂,破裂长度约20km,最大滑移点深度约6km。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NW—SE向展布,长度约50km,深度主要集中在3~14km,展布方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震震中处断层倾角近乎垂直,与震源机制揭示的特征一致。烈度速报推测与地震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80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505km^(2),涉及17个乡镇。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隆升和高原上地壳物质向南东挤出,导致鲜水河断裂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积累的应力的一次快速释放过程。
    • 王博文; 张燕; 申重阳; 谈洪波
    • 摘要: 在Qt平台上,基于QSSP软件,利用C^(++)进行地震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采用按阶段反演的方法,第1阶段反演采用热浴算法进行全局搜索,先按断层区域的构造背景等初始条件对参数范围进行划取,在该范围内随机给定一组初始值开始迭代,使波形初步拟合避开局部最优解;第2阶段反演使用拟牛顿法进行快速收敛,提高波形拟合程度,迭代至目标函数小于误差条件时停止,输出满足误差条件的待解模型参数。为避免模型参数出现病态问题,使用拉普拉斯方程建立平滑矩阵并引入平滑因子对断层模型进行平滑约束。使用棋盘模型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将全国13个台站的重力数据积分后对2013-04-20芦山7.0级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反演,并与其他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
    • 李海; 赵昌杰; 王文涛
    • 摘要: 为探究石英含量和层理倾角对页岩裂缝扩展影响规律,运用RFPA^(2D)数值试验软件,通过固定围压对不同层理倾角与石英含量下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含量与层理倾角耦合下页岩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其破裂模式,并通过破裂产生的声发射进一步揭示了页岩的破坏规律。为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压裂开采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 杨成祥; 陈祥艳; 周建华
    • 摘要: 以深部三种不同的蚀变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真三轴加载系统和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岩样进行加载试验和声发射监测试验,对三种蚀变岩的变形、强度、破裂演化过程及微观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受动力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影响,三种蚀变岩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蚀变后产生方解石含量高的岩样脆性大,破坏过程最剧烈,弹性能释放最快;遭受严重动力变质作用和发生碳酸盐化蚀变都会降低蚀变岩的强度,且其抵抗和容纳变形的能力较弱,岩石容易破坏;蚀变产物中白云石含量高会导致蚀变岩主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偏转.
    • 李振宇; 贠晓瑞; 何碧竹; 张新远; 蔡志慧; 郑孟林; 刘若涵; 陈海锋
    • 摘要: 花岗岩中先存裂缝系统的识别、评价与建模,关系到干热岩热能提取的有效性、规模性、安全性,是地热能勘查、开采的难点与关键点。本文对共和盆地东北部干热岩勘察开采示范区紧邻的当家寺岩体开展了详细地质野外调查及综合分析,观测了花岗岩体内裂缝的产状、类型和样式,详细解剖了岩体裂缝系统组成及空间分布,探讨了构造作用对裂缝系统形成的时限、动力学成因的控制。研究发现其宏观裂缝系统以构造破裂缝为主,同时还发育少量的成岩缝。构造缝主要由小尺度断裂、火成岩脉、石英脉、方解石脉及多期节理缝共同构成;在岩体不同分区部位的断裂、脉体及节理等裂缝体系发育差异明显,脉体、节理受临近断层控制,其三者走向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且存在明显的多期次性。根据产状、交切关系及应力机制可以划分为5种构造破裂类型:单一应力场形成的节理系、叠加先期形成单向滑移的共轭节理组、持续走滑剪切形成的雁列石英脉与共轭节理组合、拉张形成的岩脉及脉内雁列节理组、多期次叠加形成的网状裂缝。宏观裂缝系统的形成与三叠纪末期碰撞后伸展、侏罗-白垩纪区域性隆升、渐新世-中新世中期走滑断裂活动、中新世晚期以来走滑-逆冲转换等有关。现存大量共轭剪节理形成应力场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NE)有差异,反映了古走滑剪切构造作用的影响。宏观裂缝系统的差异分布,不仅对花岗岩型干热岩热储层规模、质量、分布有约束,也控制着后期的建储与改造。
    • 马聪慧; 钱峰; 张海明
    • 摘要: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芦山发生了Ms7.0地震,震源运动学反演结果给出了此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同震滑动分布.为了更好地理解造成芦山地震破裂过程的力学原因,本文综合野外地质调查、余震定位、深地震反射剖面等结果,构建芦山地震铲型断层模型,以震源运动学反演结果为约束,将震源参数与震源附近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建立断层面上滑动量和牵引力的时空分布关系,通过试错法给定震源动力学计算参数模拟芦山地震破裂传播的可能情况,进而分析讨论不同动力学计算参数对芦山地震破裂过程和同震滑动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应力是决定断层是否发生错动的关键;临界滑动弱化位移Dc对破裂滑动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成核区半径和初始应力主要影响破裂成核的快慢;局部不均匀破裂强度主要影响破裂行为和断层最终滑动量分布.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法可以有效计算芦山地震铲型断层模型的动力学破裂过程,再现此次地震的主要特征.通过探究动力学参数对破裂过程影响,可解释运动学反演结果所揭示的破裂特征的力学原因,对于深入了解地震震源过程的物理本质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主要特征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