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538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英、汤秀容、胡长娥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5380 占比:99.96%

总计:235478篇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发文趋势图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研究学者

  • 刘小英
  • 汤秀容
  • 胡长娥
  • 虞玲
  • 刘艳
  • 宋学英
  • 李霞
  • 梁皓
  • 王华华
  • 罗书科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马倩; 闫梅; 马雅玲; 李娜; 张奇; 崔护兵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眼。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钝性分离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并同期行房角镜检查评估房角开放情况,对所得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wk,1、3、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5)。术后1wk,1、3、6mo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wk,1、3、6mo ACD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1wk,1、3、6mo TIA均较术前增宽(P0.05)。术后1wk,1、3、6mo AOD500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患者术前上象限、鼻侧象限、下象限及颞侧象限房角宽度与术后1wk,1、3、6mo时相比,宽角眼数明显高于术前,房角宽度构成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钝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开放房角,且术后效果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石采灵; 肖伟
    • 摘要: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属复杂性白内障,具有高致盲性,一直以来手术为唯一治疗方法,但在预测术后屈光状态时始终与术后实际屈光度有差异。现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对术后屈光状态与视觉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为求更高的预测准确度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临床上可供选择的IOL度数计算公式有很多,但对更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公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根据不同公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就IOL度数计算公式的发展和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IOL度数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吴志勇; 方箴军; 李玉梅
    • 摘要: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对患者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DES)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9-01在本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17例139眼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72眼)、B组(52例67眼);两组均接受超声乳化摘除术,A组使用2.2mm微切口,B组使用3.0mm切口;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SDES、BUT及疗效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结果:两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BUT较术前1d有下降趋势,至术后3mo时SDES评分、BUT恢复至术前水平;但A组术后1d,1wk时的干眼评分显著低于B组,BUT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可靠,且2.2mm微切口术后泪膜功能更佳.
    • 邵光辉; 崔新君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人工晶体植入术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更好,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雯; 杜兆江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房角情况.结果:两组内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眼压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内手术前后房角关闭范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A组术后房角开放情况好于B组(P<0.05).结论: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白内障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在解除瞳孔阻滞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恢复了前房角功能,操作更简便,手术更安全.
    • 刘德友; 杭炜
    • 摘要: 目的:分析玻切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激光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66例激光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6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玻切联合超乳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两种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1)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切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激光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且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王维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采用健康教育与术前术后护理,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经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后,在术后3个月的视力随着时间而延长,并在根据数据分析视力有好转的可能性,在术后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对比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眼压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数据对比中,差异具有统计下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成熟、高效、可行的.
    • 牛立伟
    • 摘要: 目的 比较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林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12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等数据进行统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视力均明显改善,眼内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陈妍鹏; 仝真真; 赵亭亭; 吕红娟; 李毅
    • 摘要: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接受散瞳处理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并白内障患者瞳孔直径及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00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后每天(以手术次日为术后第1天)同时刻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次,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同时刻散瞳1次,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散瞳后瞳孔直径、散瞳时间,于术后第14天计算两组瞳孔达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速度峰值(PSV)升高,阻力指数(RI)下降(P均<0.05);与第7天比较,术后第14天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上升,RI下降,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降低,RI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14天观察组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P均<0.05).与第7天比较,术后第14天观察组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4天观察组瞳孔达标率、基本达标率更高(P均<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每日接受散瞳处理的NPDR并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平均值降低,RI平均值升高,且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患者瞳孔接近或达到进一步眼底诊疗所需的散瞳直径.
    • 黄亚玲; 廖武; 曾广川; 叶阳君; 郭艳; 贾晓静; 聂美娣
    • 摘要: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95眼)PDR并发NVG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30,32眼)、B组(n=30,31眼)及C组(n=30,32眼).3组患者均给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A组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B组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C组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3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评分,观察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3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患者虹膜新生血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3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评分均较术前降低;A组、B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能有效改善PDR并发NVG患者裸眼视力、眼压,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