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痰痂

痰痂

痰痂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302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现代医院、医疗装备、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次全国年会、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等;痰痂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桂芬、周三连、张建华等。

痰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302 占比:99.13%

总计:9384篇

痰痂—发文趋势图

痰痂

-研究学者

  • 王桂芬
  • 周三连
  • 张建华
  • 李冬梅
  • 王芳
  • 董梅
  • 赵冬梅
  • 陆成芳
  • 黄海清
  • 任玉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莉金; 黄静; 李秀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温湿度补偿法预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痰痂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ICU(E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呼吸机自带气道湿化罐进行常规气道湿化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采用自制温湿度补偿装置输送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患者50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气道痰痂形成率、二次插管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痰痂形成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湿度补偿法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痰痂形成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 黄昕
    •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在急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96例急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分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气道痰液的黏稠度及排痰量.结果 观察组气道堵塞、痰痂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气道痰液的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天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第7天排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能够有效减少痰痂堵管的发生,降低痰液黏稠度,排痰效果显著.
    • 林晓琪
    •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痰痂阻塞气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进行相关诊疗,并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导致痰痂堵塞气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期降低痰痂阻塞气道发生率.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在接受临床观察过程中,共5例发生痰痂堵塞气道,采取湿化、吸痰等操作后转危为安,经分析原发疾病、气道湿化无效、翻身、扣背、气道损伤以及吸痰无效等因素是气道内痰痂形成并堵塞气道的危险因素.结论 气道湿化不足、气道出血、原发疾病、吸痰无效等是引发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正确的吸痰方式、及时更换管道、充分湿化气道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气管内痰痂的形成,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重要作用.
    • 杨叶芳
    • 摘要: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提出几点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经治的、并发人工气道内痰痂的神经内科患者62例其临床数据资料,总结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气道湿化无效、误吸、气道出血和翻身、叩背、吸痰无效皆为神经内科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气道湿化不足、误吸、气道出血以及翻身、叩背、吸痰无效.
    • 李晶; 张丹; 王琳; 云震; 宦海燕
    • 摘要: 目的 讨论对ICU人工气道内痰痂者,施以危险因素护理干预的价值意义.方法 将我院ICU在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人工气道内痰痂者38例,按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各19例,比对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危险因素展开护理)干预结果.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技术缺陷、气道出血、误吸、气道湿化不足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人工气道置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研究组长,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人工气道阻塞率、并发症率,比研究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人工气道内痰痂者,施以优质护理,主动规避病症危险因素,对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值得应用推广.
    • 利雪燕; 刘东平; 高燕霞; 孙秀影
    •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痰痂堵管过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ICU行气管插管且时间>24 h的25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35)和试验组(n=122),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对比痰痂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痰痂发生率为4.09%,对照组为11.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治疗效用显著,可明显降低痰痂发生率,利于患者恢复.
    • 商剑云
    • 摘要: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产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12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272例纳入研究.选取次年3月至11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303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别统计2014和2015年患者的痰痂发生率及痰痂改善进步率.结果 2014年,痰痂发生率为3.68%(10例),包括5例湿化液未及时添加,3例气道黏膜损伤后出血,1例出入量管理不到位和1例误吸.2015年,痰痂发生率为1.32%(4例),包括2例湿化液未及时添加,1例气道黏膜损伤后出血,1例出入量管理不到位.2015年患者痰痂发生率较2014年患者的痰痂发生率明显降低,进步率为64%.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率,对预防痰痂的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 张莉; 尹志勤; 刘俏俊
    • 摘要: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专用雾化器对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专用雾化器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对照组用5ml注射器滴药传统的湿化方法,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痰痂阻管程度、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气管插管72h后两组Ⅰ~Ⅲ度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痰痂形成、痰痂阻管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专用雾化器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可有效稀释痰液、减少痰痂形成,降低气管插管的堵管率,提高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胡维书; 吴琦
    •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后患者气道内痰痂形成的情况.方法:对808例患者随机选取插管方式,经鼻气管插管206例、经口气管插管602例,在仪器设备、吸痰方法、环境温度、湿度等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痰痂形成的情况.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痰痂形成22例(10.7%),经口气管插管痰痂形成25例(4.2%).经鼻气管插管痰痂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气管插管(P<0.05);经口插管轻度痰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鼻气管插管(P<0.05);随着插管时间延长,痰痂发生率均增加.结论:在没有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