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铆接

电磁铆接

电磁铆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5243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第四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第十届全国冲压学术年会等;电磁铆接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增强、邓将华、李春峰等。

电磁铆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5243 占比:99.94%

总计:145332篇

电磁铆接—发文趋势图

电磁铆接

-研究学者

  • 曹增强
  • 邓将华
  • 李春峰
  • 范治松
  • 崔俊佳
  • 吕枫
  • 左杨杰
  • 于海平
  • 张旭
  • 盛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烨; 张登宇; 侯东旭; 于亮; 仝梦佳
    • 摘要: 结合运载火箭大直径、大长径比铆钉结构特点,研究一次成型电磁铆接工艺。设计铆接模具,制定最优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试片试验,通过剪切、拉脱试验、微观金相分析等验证模具及工艺参数铆接质量可靠性。设计产品电磁铆接工艺流程,完成型号产品应用实践并进行外观分析,实现大直径、大长径比铆钉一次铆接成型。解决大长径比铆钉手工气动锤铆的成型困难问题,为运载火箭的成功飞行提供技术保障。
    • 聂鹏; 李雷; 金源
    • 摘要: 电磁铆接是一种新兴的高能量铆接技术,其加载速率快、效率高,钉杆受力均匀,能够形成较好的干涉配合;但由于能量高与加载速率快的问题,极易造成钉杆裂纹、镦头质量不佳以及被铆接材料损坏等现象。实验采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分析建立铆接模型,对铆接线圈加载电压以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再对公称直径5mm的304不锈钢铆钉进行电磁铆接工艺试验。针对仿真与实验结果的比对,调整工装结构并确定不锈钢铆钉最佳铆接电压的范围,形成较好的铆接镦头,铆钉与被铆接板材实现了较好的干涉配合。
    • 杨柳; 岳婷; 左杨杰; 曹增强; 仇继伟
    • 摘要: 干涉螺栓安装是飞机干涉螺接构件疲劳强化的重要工艺组成。为了优化干涉螺栓电磁力安装方法,基于电磁铆接技术,建立干涉螺栓电磁安装力加载有限元模型,研究控制参数对电磁安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充电电压对安装力峰值影响最显著,但对脉宽无影响;当低电容量放电时,对安装力峰值和脉宽均有明显影响,当高电容量放电时,对安装力峰值影响变小,对脉宽影响仍旧显著;放电电阻可实现安装力峰值线性调控,且不改变脉宽;当次级线圈厚度较小时,次级线圈厚度对安装力峰值影响显著,随着厚度增加,安装力峰值增长速度放缓并最终达到稳定值。工程实际中,为了得到合适的电磁安装力,宜采用大电容量电容、低电阻电缆,并利用充电电压控制安装力峰值。
    • 仇继伟; 左杨杰; 苏娇
    • 摘要: 为解决飞机手工铆接一致性差、劳动强度高等问题,设计一种带托架的半自动化电磁铆接系统,由控制单元、装配型架单元、回形托架单元、门形框单元、铆接单元和顶把单元组成。控制单元控制整体系统运动和施铆;装配型架单元为工件及其他单元的装夹提供刚度支撑;回形托架单元和门形框单元共同作用,保证铆接单元和顶把单元同步联动,实现电磁铆接的单人操作;回形托架单元利用平衡气缸克服铆接单元和顶把单元重力。针对铆接后坐力大的问题,设计缓冲器、顶持气缸双重减振结构来减弱后坐力对操作者的影响;同时根据不同铆钉直径所需铆接力的要求,通过调节顶持气缸压力以适应不同的铆接后坐力。托架坐标系X、Y、Z 3个方向均安装直线导轨,用于铆接单元与顶把单元铆接定位过程的同步导向,保证铆接一致性。利用托架的电磁铆接作业流程进行了5 mm铝铆钉的工件铆接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完成小曲率壁板结构半自动化铆接。
    • 李士宁; 高丽丽; 吕九九; 王岩; 曹健
    • 摘要: 为分析密封电磁铆接的连接强度,分别进行4mm和5mm、锻件和铸件试片、手工和电磁铆接自封铆钉的准静态剪切试验、高速剪切试验和准静态拉脱试验.由剪切试验知铸件的剪切力高于锻件,电磁铆接剪切力略高于手工铆接.由拉脱性能试验知铸件接头与锻件接头的最大拉脱力相差较小,电磁铆接接头最大拉脱力略高于手工铆接接头.
    • 蒋浩; 廖宇轩; 李光耀; 崔俊佳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碳纤维-铝合金电磁铆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电磁铆接技术对直径为Ф5 mm的2A10铝合金铆钉、厚度为2.0 mm的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和1.8 mm的5182铝合金板料进行铆接,借助金相显微镜和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 随着电磁铆接放电能量的增加,铆钉镦头高度逐渐减小,直径逐渐增大.具体地,当放电能量从4.0 kJ增加至5.5 kJ时,H/H0(镦头高度/外伸量)从0.36减小至0.17,而D/D0(镦头直径/铆钉直径)从1.25增长到1.68.通过金相观察结果可知,D/D0=1.4,1.5,1.6这3种类型的铆钉镦头均产生了绝热剪切带,其中下剪切带几乎消失,上剪切带较为明显,并且随着D/D0的增大,绝热剪切带越来越明显.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D0增加,碳纤维-铝合金电磁铆接接头的剪切性能随之变强,其中D/D0=1.6接头的最大剪切力达到最大.结论 在不同性能指标下,电磁铆接接头的最佳工艺参数有所不同.当考虑接头的微观组织等性能指标时,放电能量5.0 kJ(D/D0=1.5)为最佳工艺参数;当考虑接头的剪切性能等因素时,放电能量5.3 kJ(D/D0=1.6)为最佳工艺参数.
    • 黄运凯; 张旭; 李杰; 崔俊佳
    • 摘要: 电磁铆接技术是电磁成形与传统铆接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技术,在复合材料结构连接以及大直径难变形铆钉室温铆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电磁铆接设备、铆接过程数值仿真技术以及工艺试验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笔者相关研究结果对目前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设备研究方面,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电磁铆接设备的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分析表明国外电磁铆接技术仿真较早,而且设备与工艺方法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数值仿真方面,通过对比着重介绍了电磁铆接工艺仿真主流方法的优缺点,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工艺试验方面,国内近些年关于该工艺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工艺研究方面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想使该技术快速得到工程应用仍需长期研究与探索.
    • 方炳鑫; 吕枫; 江星莹; 范治松; 邓将华
    • 摘要: 目的 为了掌握磁阻型电磁铆接新技术,研究工艺参数对铆接驱动力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改变放电电压、线圈导线截面尺寸和弹丸尺寸等参数进行磁阻型电磁铆接试验研究,分析各参数对直径为8 mm的2A10铆钉镦头变形的影响,与感应式电磁铆接的成形铆钉进行对比.结果 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铆钉镦头变形量增加;相同放电能量下,导线截面尺寸为2 mm×3 mm的线圈铆钉变形量小于3 mm×4 mm的线圈,弹丸直径为33 mm的铆钉变形量要大于弹丸直径为28 mm铆钉的变形量.相同放电能量下,外径70 mm螺线管线圈铆钉的变形量大于外径为120 mm平板线圈铆钉的变形量.结论 线圈和弹丸的相关参数是影响磁阻型电磁铆接吸引力的重要参数.与感应式电磁铆接相比,磁阻型电磁铆接能量利用率更高,其线圈外径更小,为电磁铆枪小型化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 杨晓娜; 曹增强; 左杨杰; 杨友涛; 杨柳
    • 摘要: 为了提升电磁铆枪性能,本文对手持式电磁铆枪驱动头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驱动头感生脉冲电磁力、放大电磁力应力波和对铆钉实施加载的基本功能,同时实现了驱动头防松设计.同时,通过电磁铆接力测试试验,研究了应力波放大器的几何形状和次级线圈厚度对电磁铆接力的影响效果,提出了驱动头优化设计建议.
    • 杨宝惠; 曹增强; 左杨杰
    • 摘要: 维修中拆卸原铆钉将导致钉孔间隙明显增大,进而直接影响维修后铆接构件性能.为了实现大间隙量下钛合金铆接构件的有效维修,本文通过试验对TC4钛合金构件电磁铆接极限间隙量进行了研究,并评估了铆接构件拉剪性能.结果表明:电磁铆接通过绝热剪切成形的方式,能有效实现大间隙量下钛合金构件的干涉铆接;随着钉孔间隙量的增加,镦头直径和高度均呈现出近线性递减,尽管钉杆成形后直径明显增大,但干涉量却减小;拉剪试验中,试件分别发生拉弯和剪切失效,拉脱性能对钉孔间隙量不敏感,但试件剪切屈服强度和失效强度均随着钉孔间隙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对于4 mm钛合金铆钉,建议极限钉孔直径为4.3 m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