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轴承

电磁轴承

电磁轴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272617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风机技术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6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年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全国第五届磁悬浮轴承学术会议等;电磁轴承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雷、时振刚、虞烈等。

电磁轴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2617 占比:99.86%

总计:272988篇

电磁轴承—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国荣; 张鹏飞; 王志恒; 席光; 邹瀚森
    • 摘要: 针对比例-微分控制(proportional-derivative,PD)控制下轴向电磁轴承-转子系统,运用多尺度法详细研究了控制器比例增益、微分增益以及扰动力对系统软硬弹簧特性的影响,并根据骨架线方程推导出判别软硬弹簧特性的条件;使用四阶Runge-Kutta法探究转子非线性振动及分岔。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力对软硬弹簧特性没有影响;无量纲比例增益K_(p)增大时系统会在软弹簧与硬弹簧特性之间切换,K_(p)>2时表现为软弹簧特性;微分增益较大时幅频特性曲线发生分裂,稳态解不再具有多值现象;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发生二次Hopf分岔,转子振动由周期-1变为拟周期振动,拟周期情况下振动形式为拍振,在基频f_(0)附近存在相近的频率f_(0)±f_(b)。
    • 仝宇; 田中梁; 孙岩桦; 曹建荣
    • 摘要: 针对电磁轴承支承转子质量不平衡引起的同频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s,MRAS)的转子不平衡量辨识与在线补偿相结合的算法,该算法鲁棒性强且能够有效简化控制器结构。针对转子在两个轴承平面内的等效不平衡量,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不平衡量辨识算法,根据Popov超稳定性理论进行自适应律设计并通过设计相位补偿角保证辨识算法在全转速范围内的稳定性;针对模型误差和复杂工况带来的系统参数变化,根据辨识结果生成补偿电流的初始值,并利用同样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对补偿电流进行在线微调,从而在保证补偿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使两端轴承处的转子振幅在0.2 s内迅速衰减并保持稳定,对振动位移中的转速同频分量抑制效果达到90%以上,且能够自适应转速的变化。所提算法能快速准确地抑制不平衡所引起的转子振动,可满足多种场合下对转子高回转精度的要求。
    • 王荣辉; 胡雄心; 谭大鹏; 赵林杰
    • 摘要: 针对自传感磁轴承建模的电感估计和悬浮力精度问题,以8极异极磁轴承为对象,考虑气隙磁通的边缘效应,建立了包含涡流和漏磁计算的耦合磁阻网络模型(RNM)。引入动态相对磁导率,利用等效建模替代方法得到涡流对磁场的影响规律。基于上述模型,进行了不同偏心距下的磁轴承电感和磁通的计算以及同时考虑涡流和漏磁影响下的悬浮力计算。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磁路中电感和磁通的参数计算误差不超过5%,考虑涡流和漏磁后的悬浮力计算具有较高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基于电感估计位移的自传感磁轴承提供有益参考。
    • 邓航; 时振刚; 莫逆; 孙喆; 赵晶晶; 刘兴男
    • 摘要: 保护轴承是电磁轴承结构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由于拆机检查成本较高,且因为保护轴承的特殊性,拆机后单独对保护轴承检查难以判断其还能否继续工作,迫切需要一种在线评估方法。本文首先开展电磁轴承高速跌落试验,直到某型号保护轴承完全失效。记录每次高速跌落前转子低速跌落过程中的位移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分别应用多尺度排列熵、马氏距离、多尺度模糊熵等方法,研究保护轴承随着高速跌落次数增加的衰退规律。研究发现,应用多尺度模糊熵指标可反映多次高速跌落后保护轴承性能的衰退,实现对保护轴承性能在线评估。马氏距离指标也可用于辅助判断,但效果不如多尺度模糊熵方法。而多尺度排列熵指标不适合这一应用。
    • 侯天阳; 李明
    • 摘要: 推力磁轴承是磁悬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控制转子的轴向位移.设计获得质量轻巧、损耗较低、性能良好的推力磁轴承是工程中追求的目标.在考虑轴承承载力、温升及磁密限制等约束情况下建立了寻求轴承最优质量的目标函数,利用相应的求解方法获得了轴承的最优结构参数.同时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下气隙磁密、涡流损耗等参数,揭示了不同工作条件下涡流的影响程度.
    • 赵宏凯; 蒋科坚
    • 摘要: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建立了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径向力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可逆性分析.在证明系统可逆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逆系统,通过将此逆系统与原系统级联,使原系统解耦成4个独立子系统,实现了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径向电磁力解耦,同时设计闭环控制器.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解耦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转矩与转子径向位移和悬浮力之间的耦合问题,并且能使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悬浮,达到了高性能控制的目的.
    • 陈润田; 祝长生
    • 摘要: 针对基础激励会导致转子碰撞保护轴承,甚至引起系统失稳的问题,对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在基础平动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响应特性及其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基础坐标系中建立了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然后,以基础加速度为输入信号和LMS变步长算法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根据位移差值自适应调节其输出信号,抑制了系统在该种扰动下的振动位移响应;接着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基础平动激励条件下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位移响应特性,并验证了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在基础平动激励条件下对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振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平动激励条件下,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位移响应与激励频率、激励幅值、激励相位等有关;该自适应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基础平动激励条件下电磁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位移响应.
    • 王佳良; 蒋科坚
    • 摘要: 当电磁轴承设计有容错要求时,往往采用磁极独立驱动的方案,磁极的拓扑结构体现更加复杂多样化。本文以8极结构独立驱动的径向电磁轴承为研究对象,对电磁轴承定转子本体模型进行网格剖分,以变分原理和分片差值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来确定网格内各点的矢量磁位,得到了不同拓扑结构(全N(S)型、NSNS型和NNSS型)下,电磁轴承定转子磁极磁场分布,给出了这3种拓扑结构下转子和定子的二维磁力线分布图、磁通密度分布图以及转子和定子间气隙的磁密波形图,从而以磁场分布的角度,分析这3种拓扑结构电磁轴承对转子稳定悬浮的影响。
    • 王纯一; 张剀; 徐旸
    • 摘要: 电感位移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线性度好、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磁轴承转子位置的测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通常与功率正相关.为获得较高的灵敏度,需要提升功率,尤其对于恒磁通轴向电感位移传感器应用,这对功率运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感传感器的无功补偿技术,可在不影响传感器灵敏度的前提下,在传感器的使用频率范围内(20~40 kHz),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视在功率降低70%以上,降低了对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要求.评估了补偿电容精度对补偿效果的影响,证明了无功补偿对补偿电容容值精度要求不高,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 于苏杭; 郭文勇; 滕玉平; 桑文举; 蔡洋; 田晨雨
    • 摘要: 飞轮储能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低损耗的特点,在不间断电源和电网调频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飞轮储能轴承起到支撑飞轮重量、降低摩擦阻力的作用,是决定飞轮储能量、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结构和控制是飞轮轴承的两个核心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应用于飞轮储能的机械轴承、电磁轴承、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以及混合轴承的结构,并总结了不同轴承飞轮储能的损耗、转速、储能量和承载力等性能参数,指出混合磁轴承性能最优,可以降低飞轮的损耗和提高飞轮的转速.另外归纳了目前应用于电磁轴承系统的控制方法,介绍了PID控制、滑模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和解耦控制在电磁轴承控制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未来飞轮磁悬浮轴承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各种控制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飞轮转子线性工作范围内PID控制方法能保持系统稳定;在飞轮转子非线性工作区域,滑模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效果更优;而解耦控制进一步提高了飞轮在高转速下的控制精度.本文可为开展飞轮储能轴承结构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