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轨道炮

电磁轨道炮

电磁轨道炮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电工技术、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37676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兵工学报、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现代军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机械维修学术会议、2015年全国堆焊再制造技术学术会议、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等;电磁轨道炮的相关文献由57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辉、吕庆敖、栗保明等。

电磁轨道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7676 占比:99.88%

总计:237963篇

电磁轨道炮—发文趋势图

电磁轨道炮

-研究学者

  • 刘辉
  • 吕庆敖
  • 栗保明
  • 王爱涛
  • 于歆杰
  • 马萍
  • 杨明
  • 闫涛
  • 雷彬
  • 何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鲍爱达; 杜壮波; 马游春; 张泽宇
    • 摘要: 针对用于传统火炮测试的弹载记录仪未考虑强磁干扰的问题,从而无法胜任新型电磁发射武器的测试任务,设计了一种可以有效屏蔽电磁轨道炮膛内电磁干扰的过载记录仪。该记录仪外壳由多层电磁屏蔽性能良好的金属组成,结构内部使用聚氨酯进行一体化灌封。为了确保获取电枢的测试数据,记录仪采用FLASH+FRAM的数据存储形式,由FLASH记录测试全过程的数据,FRAM记录弹丸发射后的过载数据。经电磁轨道炮实弹测试,该记录仪完整可靠地记录了电枢的过载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记录仪的外壳可以有效屏蔽电磁轨道炮发射时膛内的强电磁场,整体结构也可以抗高过载,使内部的电路系统得以成功获取过载数据。
    • 陈帅; 马偃亳; 赵婉瑜; 唐晓燕
    • 摘要: 当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电磁轨道发射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美国在电磁轨道发射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文章对美国、中国以及土耳其在电磁轨道炮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叙述,并对当前电磁轨道发射技术面临的瓶颈进行阐述。最后,对电磁轨道炮的应用进行总结。
    • 伍尚慧; 李晓东
    • 摘要: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和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武器的潜在作战效能和应用前景已引起了各军事大国的广泛重视,纷纷加入了这场军事博弈。2021年新概念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不断向前推进,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推陈出新。文中以2021年新概念武器中的定向能武器、智能弹药、电磁轨道炮的最新发展态势为视点,从战略规划、资金投入、实验测试、装备研发等方面,介绍了世界新概念武器领域的发展现状、新技术和新思路,以期为武器装备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 张博; 孟祥欣; 王琨; 韩涛
    • 摘要: 主要针对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百千安级脉冲大电流引起的瞬态强磁场的对外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CST软件建立了电磁轨道炮发射系统准静态磁场特性分析模型,研究了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探针位置与瞬态磁通密度辐射的影响规律及频率特性,线缆对外辐射的磁通密度略大于汇流排对外辐射的磁通密度。基于RE101要求,改进频谱仪和环天线测试系统实现瞬态磁场频域测试,获取了发射系统周围的磁通密度,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趋势一致、吻合较好,主要磁场辐射均集中在1 kHz以下,仿真和实测方法均可为电磁轨道炮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电磁轨道炮系统合理布局。
    • 鲁海鹏
    • 摘要: 运用大学物理知识近似计算了不考虑厚度时平板简单轨道炮的出膛速度,根据得到的速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弹丸出膛速度的因素,而实际的平板轨道是有厚度的,在不考虑厚度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到了考虑平板厚度时弹丸的出膛速度,通过图像法定性反映此时平板轨道的几何尺寸是如何影响弹丸的出膛速度的,并讨论了考虑厚度所带来的影响,可发现考虑或者增大平板厚度时,相当于稀释电流,会减小弹丸的出膛速度,最后还给出了提高弹丸出膛速度的方法。
    • 杜翔宇; 刘少伟; 关娇; 时建明
    • 摘要: 电枢与轨道之间的接触特性直接影响电磁轨道发射器工作过程中电枢与轨道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分布和电枢与轨道上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发射器的焦耳热分布,从而影响电磁轨道发射器的性能和寿命。为了改善发射器电枢与轨道之间的接触特性,对非过盈配合状态下电枢膛内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电枢的运动特性和接触压力随时间变化情况。选取电枢膛内运动过程中与轨道之间接触状态最严峻的典型时刻,基于Cooper-Mikic-Yovanovich电接触理论和“1 g/A”经验法则分析枢轨间接触压力,设计了期望电接触特性,并针对典型时刻的接触状态基于反向加载法设计了电枢的过盈尺寸和形态。对装配过盈电枢和非过盈电枢的发射器进行仿真研究,比较其在典型时刻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电枢结构可以使电枢与轨道接触面上的电导率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电枢与轨道的接触状态,缓解了电枢区域电流分布集中现象和焦耳热集中现象,进而延长发射装置寿命。
    • 刘赛男; 孙洋洋; 翟鹏远; 高大伟; 张永统; 赵钰辉; 杨国义; 肖来荣; 蔡圳阳
    • 摘要: 电磁轨道炮作为未来新型概念武器,自20世纪以来被世界各军事强国广泛研究,但由铜合金导轨失效带来的使用寿命短、发射稳定性差等问题却限制其进一步实战化应用。铜合金导轨主要存在超高速刨削、载流摩擦磨损以及电弧烧蚀等3种失效形式,总结分析了铜合金导轨这3种失效形式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铜合金材料强化、表面改性与覆层制备、导轨结构优化等解决策略,展望了未来电磁轨道炮铜合金导轨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电磁轨道炮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 葛霞; 曹斌; 李明涛; 裴朋超; 王钊; 李菊香
    • 摘要: 针对轨道炮电枢出炮口时拉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流器形式的炮口电弧抑制方案.以固体电枢为研究对象,采用Simulink软件根据发射器与消弧装置的电气参数建立含有炮口消弧装置的发射系统仿真模型,目的是通过对消弧装置电气参数不同阻抗值的仿真计算,实现消弧装置电气参数与发射系统电气参数的最佳匹配,达到降低消弧支路对电枢出炮口速度的影响,同时有效地抑制炮口电弧.由于与消弧装置串联的电枢前方轨道阻抗在消弧支路阻抗中占比很大,通过消弧装置阻抗电阻、电感优化调整,实现电枢在膛内运动起始阶段,消弧支路的阻抗远大于电枢支路的阻抗,发射电流大部分都流过电枢,保证了电枢的加速运动.随着电枢向炮口方向运行,消弧支路阻抗快速减小,同时在磁通压缩作用下,消弧支路中电流快速增加,电枢支路电流减小,但由于电枢前后方磁场对其都是推进作用,电枢出炮口速度基本不受影响,保持较高的系统效率;电枢出炮口后,消弧支路的阻抗小于电弧的阻抗值,建立合理的电弧快速消引条件,消弧支路电流远大于电枢上电流,发射系统的剩余能量可通过消弧装置释放,降低炮口拉弧对发射性能的影响.经过消弧装置的电阻和电感多参数值的计算与分析,最后确定与文中发射系统匹配的消弧装置电阻约为1 mΩ,电感约为0.1μH.结合发射装置结构,设计出的消弧装置电阻为1.32 mΩ,电感为0.124μH,在搭建的发射系统仿真模型中对其进行了充电电压3 kV等级的发射仿真计算,在充电电压3 kV的发射能量等级下进行了消弧发射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消弧效果良好.
    • 张志勇; 王团团; 郭浩; 王亚飞
    • 摘要: 基于电磁轨道炮射弹速度可调的特点,研究其对视距内空中目标的射击策略.建立弹丸六自由度外弹道运动方程组以及弹丸对空中目标单发射击、全航路连续射击时的命中概率模型,系统分析单发射击、全航路连续射击下目标距离、弹丸初速对命中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发射击下弹丸初速越大,目标命中概率越大;全航路连续射击下,累积命中概率随着弹丸初速增大,整体趋势上先增大、后减小,但存在局部阶跃下降现象;由近及远、有效射程内单发命中概率最大、射击远界上多发同时弹着的全航路平衡射击策略可兼顾全航路累积命中概率和舰炮打击成本,以较小的打击成本获得较优的作战效能.
    • 摘要: @大愚若智等:电磁轨道炮的优点之一是射击时无声响、无烟雾、无炮口焰,但在很多电磁轨道炮的试验照片验照片中,炮口却有非常明显的火焰,这是怎么回事?石宏:那是由瞬间电弧产生的。电磁炮共有三类,线圈炮、电磁轨道炮、重接炮,其中电磁轨道炮是各国发展的重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射击试验照片和视频,基本都是来自电磁轨道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