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06168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解放军健康、医疗卫生装备、军事史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九届航海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27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全国第二届航海预防医学、海军第八次预防医学专业学术会议等;生物战剂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姜蔚、侯丽丽、方华等。

生物战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06168 占比:99.97%

总计:906407篇

生物战剂—发文趋势图

生物战剂

-研究学者

  • 姜蔚
  • 侯丽丽
  • 方华
  • 王曼琳
  • 刘耀先
  • 夏治强
  • 孔景临
  • 朱晓行
  • 李铁虎
  • 王景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海龙(摄影报道)
    • 摘要: 当舰艇遭受核化生武器袭击时,舰艇立即打开水幕系统。水幕系统是舰艇防御核化生武器袭击的一种主动防御措施,它是利用水灭火系统提供海水在1甲板以上外露表面及露天设备表面形成流动水膜,将舰艇包裹在水膜中,可以有效遮挡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直接伤害。
    • 李婧; 王怀明
    • 摘要: 生物战剂能以微小剂量在极短时间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均可视为潜在的生物战剂,在生物袭击早期准确识别生物战剂及其导致的疾病,对采取有效的防御治疗策略十分必要.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简单、便携、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设计灵活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床旁检测及实时诊断分析工具的研发,将在生物战剂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战现场实时检测和满足军队应急需要的理想装备.综述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战剂检测研究中的新进展,以期把握现代生物战剂检测策略的新趋势.
    • 丁敏; 何家伟; 李向坤
    • 摘要: 在现代海战中,舰船面临来自海上、空中和水下的威胁,可能是炮弹,导弹等对舰船的击穿和杀伤作用,可能是鱼雷、水雷等在水下爆炸对舰船的强烈冲击和破坏作用,可能是核武器爆炸对舰船巨大的冲击及辐射,也可能是化学和生物战剂对作战人员的伤害;此外,在恶劣海况,意外事故及各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事故导致的非战斗事故,都会严重影响舰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舰船损害管制成为舰船正常运行,维持和修复作战能力的重要保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 王英; 齐岩磊; 廉成强
    • 摘要: 针对生物袭击的不确定性,快速检测并确定生物战剂的种类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加强对生物战剂预警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保证生物报警器具有实时性的同时,提高对战剂种类分析的特异性,将生物本征荧光检测和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应用到生物战剂报警器中.该报警器集成了生物气溶胶浓缩分离部件、监测单元、采样单元、检验单元和中控显示单元,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报警器能全自动、连续工作,实现了预警和鉴别技术综合一体化.
    • 陈家曾; 俞如旺
    • 摘要: 生物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与伤害.本文介绍生物武器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主要种类,分析生物武器所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武器的管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观点.
    • 刘广勇; 刘明涛
    • 摘要: 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而生物战剂是指能满足军事目的与使用技术要求,对人畜造成大面积杀伤,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破坏的致病微生物以及由此产生的传染性物质的总称。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使用生物手段攻城略地或守城防御。公元前1325年,赫梯人在攻打腓尼基人城市士麦拿时,就利用兔热病在对方城池中引发了“瘟疫”。
    • 杨辉; 马修兵; 孙彦飞; 王铁栋; 庆丰; 赵雪松
    • 摘要: 对成团泛菌 (Pan)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 (Sta) 、球芽孢杆菌 (BG) 和大肠杆菌 (EH) 四种生物战剂模拟物进行了培养和生长曲线测定, 四种菌的代时分别为0.99, 0.835, 1.07和1.909 h;设计研制了近场小型荧光测量激光雷达, 266和355 nm波长分别用于测量生物战剂模拟物氨基酸段和NADH段二维荧光谱;在可控的荧光测量腔室, 测得了分辨率为4 nm的营养态细菌液态气溶胶以及牛血清 (BSA) 、卵清蛋白 (OVA) 两种毒素类模拟物液态气溶胶的二维荧光谱;二维荧光谱数据表明, Pan, Sta, BG, EH, BSA和OVA气溶胶, 在氨基酸段的荧光谱形与标准荧光组分色氨酸较为一致, FWHM为60 nm, 受培养生化环境、细菌内部荧光组分及比例的影响, 荧光分子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量差增大, 荧光谱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蓝/紫移;在Pan, Sta, BG和EH营养细菌气溶胶中均检出了较弱的NADH荧光组分, 且水、氮等的拉曼散射不能完全扣除, 光谱锯齿严重, FWHM为100 nm;二阶求导后的二维荧光谱表明, 荧光谱的高阶处理和分辨识别是可行的.%Four kinds of bioagents simulants, Pantoea agglomerans (Pan), Staphylococcus aureus subsp. Aureus (Sta), Bacillus globigii (BG) and Escherichia coli (EH) were cultured and the strains growth curv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generation time were 0.99, 0.835, 1.07 and 1.909 h respectively. Two wavelengths at 266 and 355 nm of a designed short range fluorescence lidar were engaged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two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in the amino acid band and NADH band of the biological warfare agents, respectively. The simulants were diffused homogeneously inside a controll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chamber and interogated by the lidar. The 2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four kinds of vegetative bacteria, BSA and OVA (as simulant of toxin agents) were obtained with resolution of 4 nm.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Pan, Sta, EH and BG, BSA and OVA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ard fluorescent component tryptophan in the amino acid band with FWHM of 60 nm, but the central wavelength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se simulants blue/purple shifted obviously as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biochemical environment,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different bacterial internal fluorophores, so the energy level between the excited state and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fluorescence molecule increased. Accordingly, weak NADH fluorescence spectra with 100 nm FWHM inside the four vegetative bacteria aerosols were also detected, but Raman scattering contribution of water and nitrogen could not be effectively extracted. The second-order derivativ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four simulants showed that the high-order processing and recognition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was feasible.
    • 丁翠玲; 戚中田
    • 摘要: 核生化武器是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各国均十分重视核生化战剂的研制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生化武器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在未来战争中,核生化武器使用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侦测技术、洗消技术、防护技术装备的进展,并分析了水面舰艇生物战剂防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海军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