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合成基因簇

生物合成基因簇

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99764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等;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子新、张长生、朱义广等。

生物合成基因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9764 占比:99.99%

总计:599847篇

生物合成基因簇—发文趋势图

生物合成基因簇

-研究学者

  • 邓子新
  • 张长生
  • 朱义广
  • 刘文
  • 唐功利
  • 鞠建华
  • 张庆波
  • 张海波
  • 张光涛
  • 陈文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思捷; 王春苗; 王聪聪; 李甲; 郑文; 张璐; 岳泽惠; 李小俊
    • 摘要: 目的探究锡林郭勒盟高原盐湖放线菌的多样性、新颖性及抗菌活性,为新型抗菌活性产物的发掘储备菌种资源。方法采用20种分离培养基,以平板涂布法分离放线菌;依据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PCR检测代表菌株的Ⅰ型聚酮合酶(PKS Ⅰ)、Ⅱ型聚酮合酶(PKS Ⅱ)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功能基因;菌株的发酵液上清和菌体分别经乙酸乙酯和丙酮提取,提取样品经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目标菌株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通过anti SMASH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结果从7份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了365株放线菌,其分布于放线菌纲的8个目15个科28个属,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和拟诺卡菌属。分离获得的链霉菌新颖性突出,13株链霉菌与近缘菌株16S rRNA基因的最高相似度≤98.0%,推测其归属于10个链霉菌属新种。受试放线菌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并从中筛选出3株抗菌作用强且抗菌谱较广的链霉菌;20株受试放线菌同时含有3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菌株XMNu-295基因组含有24个潜在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以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类和萜烯类等为主。结论锡林郭勒盟高原盐湖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较为丰富,新颖性突出,目标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展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
    • 李辉; 方志锴; 郭霞凌
    • 摘要: 目的解析利普斯他汀(lipstatin)高产菌株毒三素链霉菌AP617-N12CA(S.toxytricini AP617-N12CA)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深入研究该菌株高产lipstatin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联合应用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AP617-N12CA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进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对lipstatin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预测。结果AP617-N12CA菌株整个基因组大约6.99Mb,GC含量73.76%,含有6134个编码序列;基因组由一条长约6.38Mb的线型染色体和一个长约0.61Mb的线型质粒组成;同时预测得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lipstatin基因簇定位在线型质粒右臂区域而非在染色体上。结论首次完成了AP617-N12CA菌株全基因组完成图绘制,在S.toxytricini菌中首次发现和描述了线型质粒,在线型质粒上定位并鉴定分析了lipstatin基因簇。为S.toxytricini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lipstatin高产机理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梦源; 常珊珊; 解云英
    • 摘要: 微生物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而且目前仍是新结构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微生物天然产物基数的增加,重复发现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建立起来的基因组挖掘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天然产物相关信息学研究一直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为了使天然产物研究者能够及时了解并选择性使用这些信息学工具,以提高新化合物的发现效率,本文对近两年来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相关的信息学工具进行了综述。
    • 林飞燕; 段颖异; 江晶洁; 黄婷婷; 林双君; 邓子新
    • 摘要: [目的]新颖结构的天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coprisidins(A和B)分离自昆虫肠道相关链霉菌,具有预防癌症的活性.作为首例具有萘醌-氧吲哚骨架的生物碱,对其独特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可为Ⅱ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认知.[方法]本研究对coprisidins的产生菌Streptomyces sp.SNU6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定位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异源表达手段确定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于体内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导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Streptomyces sp.SNU607中有23个基因簇可能参与次级代谢,其中4个基因簇与聚酮合酶(PKS)相关;通过基因敲除与异源表达实验,本研究证实1个Ⅱ型PKS负责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测copH/I/M/O/N构成了1个基因盒,并负责起始单元丁酰CoA的合成;KSβ (CopB)的序列比对表明coprisidins的Ⅱ型PKS系统更倾向于合成C20的初始聚酮链.[结论]Coprisidins的萘醌-吲哚结构是由Ⅱ型PKSs催化形成,我们推测丁酰CoA是coprisidins聚酮骨架的起始单元,在最小PKS、聚酮酶、环化酶的催化下先形成类似蒽环的四环系统,随后在后修饰酶与氧化重排的作用下生成萘醌-氧吲哚骨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Ⅱ型PKSs合成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 杜新阳; 李欢欢; 祁江峰; 陈超逸; 王颖
    • 摘要: 海洋环境具有高压、高盐、低营养、低光照、低氧的特征,因此相比于陆地来源的相同种属的真菌,海洋来源真菌具有更大的产生新型天然产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从海洋来源真菌当中分离得到了上万种化合物。曲霉属真菌作为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种属,深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基因组挖掘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化学分离手段的限制,为寻找新型天然产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现当中。本篇文章对海洋来源曲霉属真菌天然产物进行了总结,并对基因组挖掘技术在海洋真菌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概括。基因组挖掘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海洋真菌天然产物的开发当中,是海洋真菌及其天然产物开发的常用手段,加快了先导化合物和生物资源的研究效率。
    • 摘要: 研究人员完成燕麦基因组草图绘制二倍体燕麦基因组特征分析图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韩斌院士团队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倍体燕麦Avena strigosa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并完整地解析了抗微生物防御化合物燕麦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 王国栋
    • 摘要: 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BGC)由多个(至少三个)行使不同催化功能酶的编码基因在染色体上相邻或是相近的位置组成.典型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负责生成一个或几个结构类似的生物活性特异性代谢物(specialized metabolite)[1].与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常见的操纵子不同,植物基因组中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
    • 翟诗岚; 刘威; 吴正超; 朱义广; 张文军; 张长生; 马亮
    • 摘要: [目的]从珠江口沉积物来源的菌株SCSIO 40020中分离bafilomycins,并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菌株SCSIO 40020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鉴定菌种,以柱层析法和制备色谱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借助波谱学手段完成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bafilomyc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筛选菌株SCSIO 40020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和接合转移将bafilomycins生物合成基因簇导入3种链霉菌进行异源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异源表达菌株的发酵产物.[结果]菌株SCSIO 40020被鉴定为链霉菌属菌株,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单体化合物bafilomycins A1和D.克隆了链霉菌SCSIO 40020中bafilomyc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推导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在3种链霉菌中表达产生了bafilomycins.[结论]从珠江口环境中获得了一株产生bafilomycins的链霉菌SCSIO 40020,成功建立了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并首次在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 SBT18、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1154和Streptomyces albus J1074中进行了表达,获得了bafilomycins,为后续bafilomycins结构类似物的生产和链霉菌SCSIO 40020中新结构活性化合物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 周晓雪; 杨佳凡; 李明哲; 宋永相; 鞠建华; 李晓帆; 王立岩
    • 摘要: 海洋来源真菌的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结构与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关注,而利用基因组信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深入挖掘也成为研究策略之一.[目的]本文以一株南海珊瑚来源的真菌Parengyodontium album SCSIO SX7W11为目标菌株,挖掘其生产聚酮类化合物的潜能.[方法]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SX7W1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基因组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预测和基因功能注释,挖掘可能产生新颖聚酮化合物的基因簇.对SX7W11进行放大发酵后,利用正相色谱、中压反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半制备等分离手段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再利用高分辨质谱(HR-ESI-MS)、1H NMR、13C NMR、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手段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根据生物合成基因簇对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导.[结果]全基因组扫描测序结果显示,P.album SCSIO SX7W11基因组大小为34.0 Mb,含有24个生物合成基因簇,包括6个聚酮合酶基因簇以及3个萜烯合酶基因簇.从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到3个聚酮类化合物:emodin (1)、altemaphenol B(2)和sydowinin A(3),其中化合物3获得了单晶结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菌株基因组中定位到了sydowinin 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合文献对emodin (1)、alternaphenol B(2)和sydowinin A(3)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分析.[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挖掘及培养基优化,发现1株珊瑚来源的真菌P.album SCSIO SX7W11具有生产sydowinins类聚酮类化合物的能力,为该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礼文; István MOLNáR; 徐玉泉
    • 摘要: 肉座菌目虫生真菌合成的非核糖体多肽类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杀虫、抗癌、调节免疫等生物活性,在临床和农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真菌基因组测序数量的迅速增加、注释和分析工具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真菌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产物未知的天然产物合成基因.准确有效地预测这些基因的功能,筛选最有潜力合成新颖天然产物的基因簇,可以提高天然产物挖掘的效率.本研究选取40株肉座菌目虫生真菌基因组,系统分析了编码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的基因及基因簇.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预测了445个模块型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和1243个类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通过提取腺苷酰化结构域,构建序列相似性网络,以已知功能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作为标签,利用马尔可夫聚类算法,分析了非核糖体多肽产物的主要类别,发现了可能合成线性多肽、环缩肽、脂多肽、生物碱等新型结构化合物的基因簇.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肉座菌目虫生真菌合成非核糖体多肽活性产物的巨大潜力,而且为通过激活沉默基因簇挖掘新产物、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合成途径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