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瓦斯渗流

瓦斯渗流

瓦斯渗流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337篇;相关期刊2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中国矿山安全管理与技术装备大会、2009年煤矿瓦斯灾害预防与控制国际研讨会、力学2000大会渗流力学专题讨论会暨第六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等;瓦斯渗流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凯、田坤云、李波等。

瓦斯渗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337 占比:99.50%

总计:16419篇

瓦斯渗流—发文趋势图

瓦斯渗流

-研究学者

  • 王凯
  • 田坤云
  • 李波
  • 李祥春
  • 谭云亮
  • 周爱桃
  • 滕桂荣
  • 王登科
  • 聂百胜
  • 郑吉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党震; 李树清; 杨凤玲; 李波; 段蓉
    • 摘要: 金刚石串珠绳锯切割煤层可以实现连续性大面积煤层割缝,为了获得割缝后煤层内部的卸压渗流规律,通过煤体瓦斯渗流试验,得出不同损伤煤样的应力-渗透率拟合公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割缝后煤层的应力及渗透率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煤层割缝后,缝槽上方和下方的煤岩体应力得到释放,形成卸压区,且卸压效果与缝槽的垂直距离成反比,缝槽左右两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随着割缝工作面的推进,卸压区与渗透率升高区的范围逐渐扩大;随着缝槽数量的增多,煤层应力降低值和渗透率升高值越大,即增加缝槽数量可以获得更好的卸压增透效果.该研究成果对金刚石串珠绳锯切割煤层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白杰
    • 摘要: 快速准确考察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一直是煤矿瓦斯高效防治的难题之一,常规数值模拟方法因未贴合真实抽采状态,模拟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本研究基于瓦斯吸附、解吸特性和可压缩性,重点分析抽采时煤体的有效应力与孔隙率、渗透性的关系,对瓦斯流动综合偏微分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流固耦合的偏微分控制方程组,随后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不同点位瓦斯压力、孔隙率等变化进行数值模拟,根据阳泉矿区某矿实际拟合得到有效抽采半径公式,现场试验发现理论模拟和实际抽采达标时间偏差小于3天,验证方法可行有效。
    • 万军凤; 王飞; 王艳丽; 王学武
    • 摘要: 为深入研究多因素综合作用时煤岩瓦斯渗流规律,自主研制了煤岩力热耦合渗流特性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优势明显:可在模拟煤储层原位地质条件下,开展温度、含水率、地应力及注气压力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煤岩瓦斯渗流特性实验,且回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保证了煤岩渗流特性实验与煤矿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利用实验装置进行了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瓦斯渗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恒定温度、注气压力条件下,随加载应力的增大,煤样渗透率大幅下降,但加载应力增幅相同时,渗透率下降幅度明显变小;煤样渗透率随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减小趋势逐渐减缓,且两者符合负相关关系变化规律.
    • 王刚; 李怀兴; 常博
    • 摘要: 为了明确急倾斜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有效抽采范围,合理布置抽采钻孔位置,以乌东煤矿43号煤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得到急倾斜煤层瓦斯钻孔有效抽采范围随时间变化规律,建立急倾斜煤层钻孔周围气体渗流单元模型,推导了急倾斜煤层有效抽采范围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对数值模拟和数学模型进行验证,且平均相对误差率较小(均小于5%).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与常规煤层瓦斯钻孔有效抽采范围相比,急倾斜煤层有效抽采距离与抽采时间呈非线性关系;在抽采过程中,有效抽采范围随时间的增加,在钻孔平面不同方向上扩展速度不同,最终趋于稳定后有效抽采范围呈椭圆形区域.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钻孔周围煤壁上受力状态分析,认为有效抽采范围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钻孔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地应力的分布状态,钻孔周围煤壁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其附近一定范围内的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此外,地应力的重新分布对钻孔周围煤层渗透率也产生一定影响.为定量研究垂直于钻孔二维截面上有效抽采范围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急倾斜煤层有效抽采范围的数学模型得到急倾斜煤层有效抽采范围表达式,分析不同方向上抽采距离扩展速度造成的差异程度,对急倾斜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崔佳楠
    • 摘要: 为了达到增透煤层与强化瓦斯抽采的目的,选用高压液体割裂煤层设备,在煤峪口矿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进行了高压液体割裂煤层现场工业试验研究,共计完成了6个循环、总计450 m左右的高压液体割裂煤层工业性试验.经过试验后,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抽放孔的瓦斯总流量和瓦斯浓度显著增大.
    • 田坤云; 宫伟东; 魏二剑; 张瑞林; 宋志敏; 张文勇; 李冰; 吴小旭
    • 摘要: 为了考察水力挠动措施对软煤及砂岩的卸压增透效果,克服采取高压注水进行煤层瓦斯增浓提效的盲目性.采用自行设计改造的"真三轴水力挠动-瓦斯渗流实验装置"对正方体砂岩及松软煤样试件进行了水力挠动实验.根据泵注压力实时演化曲线分析掌握了2种试件注水过程中裂隙发育、延展规律:泵注过程中砂岩试件经历压裂—多次压裂—完全破裂,最终被高压水完全压裂,其内部裂隙得到充分扩张、衍生,最终相互贯通的裂隙网形成;相反,软煤样试件则经过压裂—压实—闭合,最终被压实闭缝,内部裂隙网络未能展开连通.基于挠动前后渗透率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实验验证了水力挠动措施对2种试件的适用性:挠动后砂岩试件的渗透率成百倍增加,而软煤试件的渗透能力几乎丧失.与模拟实验相对应,在试验井松软煤层及顶板砂岩中分别布置钻孔进行高压水挠动,措施后采用相关指标对挠动后的瓦斯抽采效果进行了考察:砂岩挠动钻孔措施后的抽采流量、浓度及纯量大幅增加,衰减系数急剧下降;而煤层挠动钻孔相应指标则呈相反趋势.实验结果及现场工程实践均表明:水力挠动作用下砂岩内部发生脆性变形,持续高水压作用下裂隙较好地发育、延展、贯通,较发育的网络系统形成,为下部煤体瓦斯解吸、扩散和运移提供了畅通的流动通道.相反,尽管挠动初期松软煤体内部出现裂隙,但随着注水持续,煤体发生塑性变形,水与煤体形成的煤泥堵塞了天然及人造裂缝(隙),软煤逐渐被压实,瓦斯流动性弱化,渗透性降低.研究成果表明转移挠动对象松软煤体至其坚硬顶板是松软煤层卸压增透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于不适宜采用水力挠动的低透气性突出煤层有望取得较理想的瓦斯治理效果.
    • 岑培山; 田坤云; 魏二剑; 刘松; 毕寸光
    • 摘要: 为了获取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煤体平行层理及垂直层理裂隙方向的瓦斯渗流规律,采用真三轴瓦斯渗透实验装置对层理裂隙煤样进行多级加卸载路径下轴向瓦斯渗流实验.实验表明:煤样在多级加载过程中经历压实、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3个阶段,2个轴向的瓦斯渗透率均随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卸载过程中,2个轴向的瓦斯渗透率均有部分恢复;加卸载下平行层理x轴向的瓦斯渗透率始终大于垂直层理y轴向.实践中在回采工作面前方布置了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方向的2种钻孔考察瓦斯抽采量.实践表明:加卸载条件下层理裂隙煤样2个轴向的瓦斯渗透特性能真实反映受采动影响的煤体内瓦斯渗透规律;但煤样的加卸载过程不完全等同于回采工作面煤层应力"三区"变化过程,回采工作面充分卸压后的煤体各向渗透率均有较大提高.
    • 位乐
    • 摘要: 通过煤体中瓦斯渗透性能测试,采用渗流理论分析瓦斯在煤体中的渗流机制,结果表明:在高压阶段,瓦斯渗透流量Q与压力项△2p/L线性相关,在低压时,渗流曲线Q-△2p/L表现为对Darcy定律线性关系的偏离;瓦斯在煤体中的渗流由非线性转变为线性,即瓦斯在煤体中的渗流由非达西渗流转变为达西渗流,存在转变的临界点.瓦斯在煤体中的渗流与雷诺数相关,雷诺数大时渗流属达西渗流,雷诺数小时渗流为非达西渗流.理论计算分析揭示了瓦斯分子自由程和煤体孔隙结构共同作用导致了非达西渗流现象.
    • 苏政睿; 韦善阳
    • 摘要: 使用常规X射线或CT扫描进行图像处理,研究裂隙结构时,主裂隙不易提取,其特征不明显,不能直接反映主裂隙构造与流体速度关系.运用高清相机拍摄井下煤壁X形真实裂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运用AutoCAD软件提取裂隙特征,将图片矢量化导入Comsol Mutiphysics仿真模拟软件进行计算,模拟得到瓦斯分布压力场和渗流速度场云图.结果表明:含X形裂隙煤样中,瓦斯自入口开始,渗流压力从左至右递减,裂隙通道内瓦斯压力均匀分布,是一段压力缓冲区;非裂隙区渗流速度场分布不均匀,X形裂隙支流处较汇流处瓦斯渗流更为活跃,瓦斯的流向和裂隙走向的夹角对渗流速度有明显的影响,瓦斯自下边界流入时的最大渗流速度是自左边界流入的29.5倍;裂隙通道内的渗流速度与裂隙的尺度成单调递减对数函数关系,裂缝尺度越大,达西渗流速度越低,当裂隙尺度为0.68~1.23 mm时对渗流速度影响最明显.研究成果可直观地了解煤裂隙内瓦斯渗流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