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瓣周漏

瓣周漏

瓣周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292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八届年会、第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等;瓣周漏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俞世强、刘洋、杨剑等。

瓣周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2292 占比:99.71%

总计:32386篇

瓣周漏—发文趋势图

瓣周漏

-研究学者

  • 俞世强
  • 刘洋
  • 杨剑
  • 尚小珂
  • 唐嘉佑
  • 徐志云
  • 杨秀玲
  • 金屏
  • 金振晓
  • 陈文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芳芳; 李圆圆; 余圣俨; 赖逾鹏; 王梅英
    • 摘要: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病变为主要特征,可以累及全身任何大小和类型的血管。心脏受累为主时称为心脏白塞病(cardiovascular Behcet’s disease CBD),发病率仅占BD总数1.0%~7.0%,病死率却高达15.4%,是无心脏受累BD的3倍^([1])。高病死率原因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第一,CBD患者首诊科室主要为心脏科,心脏科医生的BD认知度低,加之BD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33.3%的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前被误诊^([2])。
    • 樊宗铭; 张建卿; 王国锋; 姬建民; 黄华
    • 摘要: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可能引起中远期发生瓣周漏的高风险因素,为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围手术期预防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706例,术后因各种原因再次住院患者106例。通过拟定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患者49例,男性20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1.8岁,随访时间15~62个月。其中,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为二尖瓣瓣周漏患者16例(A组),无瓣周漏患者33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心功能不全、有无心律失常、BMI、白蛋白、球蛋白等,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高危险因素后,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中远期发生瓣周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BMI(OR=0.547,P<0.05)和白蛋白(OR=0.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BMI和白蛋白水平是二尖瓣置换术后中远期发生瓣周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若积极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可能会减低瓣周漏的发病率。
    • 杨惠; 王静; 秦丫红; 赵帆; 褚嫒嫒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塞封堵外科高危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VL)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经导管介入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10例,并完成中期随访。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记录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相关心血管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发生与PVL封堵相关主要并发症为1例术后溶血加重,1例穿刺部位血肿。患者平均随访1 a,临床心功能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2.8降低至1.5 (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手术后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经导管介入血管塞封堵器封堵人工瓣膜置换术后PVL在外科高危患者中可替代手术,使患者获益。该方法安全有效,应积累经验。
    • 韩喆; 胡海波; 吕建华; 张辉; 黄浩佳; 张戈军; 徐仲英; 潘湘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改良双导丝技术进行瓣周漏介入封堵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评估心功能变化。结果 12例瓣周漏患者包括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瓣周漏介入封堵操作,介入技术成功率100%(12/12)。瓣周漏严重程度分级由术前的(2.42±0.52)级降至术后的(0.67±0.65)级(P<0.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3.33±0.65)级降至术后的(2.08±0.67)级(P<0.001)。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双导丝技术应用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瓣周漏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瓣周组织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临床应用病例数有限,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代芳; 李晓琴
    • 摘要: 瓣周漏是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治疗人工主动脉瓣周漏的常规方法包括瓣周漏修复术、再次行换瓣术以及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但瓣周漏合并白塞病患者极易因瓣环组织脆弱、瓣环愈合困难等因素导致瓣周漏修复术和再次行换瓣术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一般该类患者应考虑行Bentall术[2]。我院收治了1例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瓣周漏合并白塞病患者,经实施Bentall术后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
    • 郭妤绮; 周洁丽; 赵妮; 张诗倩; 胡运
    • 摘要: 患者男,58岁,因外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提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瓣周漏(以下简称主动脉瓣周漏)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机械瓣开瓣音及舒张期杂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机械瓣开瓣音;胸部正位片示主动脉结节突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左室高电压。TTE检查: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瓣叶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附着,瓣环6~9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约18 mm×8 mm的裂隙状瓣周漏;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上血流速度加快,峰值血流速度348 cm/s,压差48 mm Hg(1 mm Hg=0.133 kPa),瓣周大量反流.
    • 杨宝童; 屈占军; 国鹏飞; 傅天瑞; 高政; 江磊
    • 摘要: 瓣周漏(PVL)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的是一例主动脉瓣重度钙化TAVR“瓣中瓣”术后发生重度复杂PVL的老年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多封堵器PVL封堵术,手术成功,术后心脏超声提示轻中度瓣周反流。介入封堵治疗PVL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方案,对于复杂PVL且难以承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多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
    • 白炜; 孟欣; 吴岳; 李昱茜; 刘丽文; 彭建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诊断为疑似二尖瓣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再次接受RT-3D-TEE检查.比较RT-3D-TEE和TTE检查的结果,分析RT-3D-TEE在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异常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92例疑似二尖瓣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患者中,82例TTE检查怀疑存在瓣周漏;经RT-3D-TEE检查后,存在1处瓣周漏患者38例,2处瓣周漏患者26例,3处瓣周漏3例,共67例患者99处瓣周漏,瓣周漏发生率87.0%(67/77);15例为正常人工瓣膜生理性反流,TTE假阳性率为18.3%(15/82).另外10例患者中,5例TTE检查怀疑瓣膜狭窄,经RT-3D-TEE确诊并明确病因,其中3例为血管翳,另2例为血栓;2例TTE检查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未见赘生物,RT-3D-TEE检测到赘生物;3例TTE检查为生物瓣反流,但不能明确病因,RT-3D-TEE诊断为生物瓣退行性改变.结论 RT-3D-TEE技术能够快速、明确二尖瓣人工瓣膜术后瓣膜功能异常原因,定位功能异常发生部位,降低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手段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徐承义; 张龙岩; 郭卉; 宋丹; 王波; 华正东; 苏晞; 王英; 何亚峰
    • 摘要: 瓣周漏(PVL)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发生PVL的老年患者,再次行TAVR联合PVL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无人工瓣反流,轻度瓣周漏."瓣中瓣"技术是TAVR人工瓣膜衰败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选择介入封堵处理严重PVL.
    • 张辉; 胡海波; 吕建华; 谢瑞刚; 逄坤静; 刘垚; 徐亮; 潘湘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经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