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珍珠层

珍珠层

珍珠层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基础医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756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海洋世界、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第四届全国生物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等;珍珠层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刚生、陈建庭、谢先德等。

珍珠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7567 占比:99.90%

总计:167732篇

珍珠层—发文趋势图

珍珠层

-研究学者

  • 张刚生
  • 陈建庭
  • 谢先德
  • 金大地
  • 严俊
  • 冯庆玲
  • 韩峰
  • 严雪俊
  • 唐焕章
  • 王建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俊; 方诗彬; 严雪俊; 盛嘉伟; 徐江; 徐翀; 张俭
    • 摘要: 主要基于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首次对比研究了经过热处理、有机或无机染料改色或钴-60产生的γ射线辐照三种不同处理工艺对同为珍珠质的淡水与海水珍珠及贝壳珍珠层的漫反射光谱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颜色、淡海水属性的珍珠与贝壳珍珠层的UV-Vis反射光谱的紫外区皆存在约280 nm处的吸收峰,上述吸收峰位归属于珍珠层中自身存在的有机质所致,而非珍珠的致色色素。(2)以上三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对上述280 nm处的吸收峰位存在一致的影响行为,即随着不同的处理工艺强度的增大,处理样品对应的反射谱图中约280 nm处吸收峰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与此同时,珍珠的反射谱图中紫外区的反射主波长的反射强度也随之减弱,且反射主波长的峰位向可见光区发生显著红移。研究工作可为珍珠及珍珠的优化处理的鉴定筛选及其珍珠颜色的形成属性判定提供检测依据与理论支撑。
    • 方诗彬; 蒋扬名; 严俊; 严雪俊; 周扬; 张俭
    • 摘要: 基于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就当前市售流通领域常见的灰色珍珠品类进行表征并依据样品的反射谱图的类同特征予以分类,并初步探究了灰色珍珠的颜色成因。研究表明:(1)基于灰色珍珠的UV-Vis漫反射光谱中约280 nm处吸收峰的有无,首次将灰色珍珠分为Ⅰ型(存在明显的吸收)与Ⅱ型(无吸收或仅存在较弱的吸收)。并据Ⅰ型珍珠在其紫外可见光区的反射峰形与其反射主波长位置的差异进一步分为Ⅰn,Ⅰp与Ⅰf三个亚型,上述Ⅰ型珍珠均为有核珍珠。其中Ⅰp型珍珠的内核为白色、内核与珍珠层之间较多存在褐色、黑褐色的过渡层,该过渡层可能是导致珍珠呈灰色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上述Ⅰp型珍珠在宝玉石鉴定领域一般认为是未经处理的。(2)结合前人就珍珠辐照的相关工作及本工作中贝壳珍珠层辐照前后颜色的改变及UV-Vis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推断辐照仍是人工处理导致珍珠呈现灰色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样品对应的UV-Vis反射光谱中约280 nm吸收峰的消失或仅呈现一吸收肩可初步定性该类珍珠经优化处理。同时,从Ⅱ类灰色珍珠的断面结构看,当前灰色珍珠并不仅局限于有核珍珠,无核灰色珍珠同样存在于流通领域。课题研究工作可为灰色珍珠及其优化处理品的鉴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方飚; 严雪俊; 孙青; 吴静怡; 李淑华; 严俊
    • 摘要: 近年来海水灰色Akoya珍珠是珍珠类饰品的新宠,前期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其海水属性、各结构单元的元素赋存特征、辐照处理及其鉴别方法等方面.本文借助紫外可见(UV-Vis)反射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具有白色内核的一类灰色珍珠的宝石学与其精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珍珠的珠核与珍珠层之间,基本存在厚约几十微米的褐色有机质过渡层.在珠核至珍珠表面的径向上,靠近褐色过渡层的珍珠层区域中存在无特定形态区域,该区域物相组成所对应的红外光谱中可见分别归属球文石(约1444cm-1、887cm-1)与方解石(约1410cm-1、872cm-1、708cm-1)的特征吸收.同时,在接近珍珠表面处的珍珠层中,文石板片形貌较不规则;而在珍珠径向上并位于珍珠层的中间区域中,文石则呈规则的板片形貌,且自内核至珍珠表层方向上,文石板片的厚度呈现渐薄特征.②整个珍珠表面的反射光谱与外层单一的珍珠层的光谱特征一致,上述褐色过渡层对整个珍珠的UV-Vis反射光谱无直接影响,因此该褐色过渡层是否对珍珠呈现灰色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商榷.本研究工作对灰色Akoya珍珠的呈色机理探究及形成属性的鉴别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可进一步丰富人们对具有0.3~0.6mm薄层珍珠层的珍珠品类精细结构及矿化特征的认知.
    • 白志毅; 袁立; 刘晓军; 李家乐
    • 摘要: 贝壳和珍珠是碳酸钙在有机基质调控下形成的结构高度有序的生物矿化物.贝壳有机基质包括贝壳基质蛋白、糖和少量的脂类,其中贝壳基质蛋白对贝壳和珍珠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三角帆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贝壳基质蛋白的研究对于揭示淡水珍珠形成机理和培育高品质淡水珍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已发现的与三角帆蚌棱柱层和珍珠层形成相关的26个基质蛋白,包括氨基酸组成、一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结构特征,以及参与贝壳碳酸钙沉积、贝壳有机框架形成、晶体形貌调控、贝壳着色调控及与珍珠重量性状的关联性等生物矿化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珍珠质量提供参考.
    • 杨艳兰; 徐普
    • 摘要: 在口腔颌面领域,骨缺损通常是由牙周炎症、外伤、肿瘤等引起的,而骨移植是目前治疗颌面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牙种植的广泛开展,口腔临床对骨再生修复的需求越来越大,骨替代物移植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自体骨移植以及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弊端,探索有效的组织工程修复方法势在必行.珍珠层是一种由有机基质与碳酸钙耦合构成的天然生物材料,广泛存在软体动物珍珠贝或贝类的最内层,坚硬且富有光泽,由软体动物外套膜组织的上皮细胞分泌晶体前体(Ca2+和CO32-)和无定形碳酸钙以及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有机基质分子组成,是由95%无机碳酸钙和5%有机成分组成的无机-有机复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机械强度和成骨潜能等许多利于成骨的优异特性,是一种天然的、多用途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本文综述了珍珠层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及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应用前景,为进行珍珠层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胡仙超; 汪涛; 严雪俊; 邵惠萍; 刘晋华; 余思逸; 严俊
    • 摘要: 以海水养殖金色珍珠(以下简称:金珠)为参比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能量色散X射线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对一类仿海水养殖金色珍珠的微结构与鉴定筛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仿金珠具备内核与外层单元的分区结构,且外表面与外层结构的断面分别呈现"叠瓦"状与"砖-浆-砖"的层状堆砌结构特征;外层结构单元中主要的无机物相组成为生物成因文石,即外层结构单元为珍珠层结构;该仿金珠表层的UV-Vis吸收光谱中,出现约420 nm处的吸收主峰;外层单元的EDX分析表明该仿金珠的珍珠层呈现富Mn、贫Sr特征,与淡水珍珠中微量金属元素Mn、Sr的量化大小特征相同。基于上述结果,该类仿金珠可定性为经改色处理的淡水养殖有核金色珍珠。
    • 刘晓军; 郭炜; 金参; 白志毅; 李家乐
    •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珍珠质形成的分子机理,使用RACE-PCR技术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克隆到一个新的贝壳基质蛋白基因hic9.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显示,hic9主要在闭壳肌和外套膜中表达,且在外套膜外褶的外表皮各部分都有信号,在壳皮沟中同样有信号,这些结果表明,hic9是一个同时参与了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形成的多功能基质蛋白基因.hic9富含甘氨酸(14.81%)、脯氨酸(13.58%)和丙氨酸(12.35%),在序列中部形成“Gly-X-X”的结构(X为任意氨基酸),与近C末端连续重复丙氨酸结构(polyA)一起使hic9具有类似蛛丝蛋白的结构特征.hic9 C末端由一段疏水性序列“LAWMLFV”组成,推测这段序列形成β折叠结构,紧邻该序列89~91位是“Asp-Leu-Asp”序列,这是一个典型的Ca2+结合位点.此外,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了珍珠形成早期阶段hic9在初生珍珠囊中的表达情况,插片后3~15 dhic9在珍珠囊中的表达水平维持在大致相同的表达水平,在碳酸钙沉积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时期(18~25 d),表达水平较第15天有显著的升高,这表明hic9参与了这一过程,在珍珠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