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场观测

现场观测

现场观测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9750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海洋与湖沼、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2全国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2010年路基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等;现场观测的相关文献由72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政清、李为华、王修勇等。

现场观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9750 占比:99.47%

总计:50015篇

现场观测—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梦发; 刘毅; 程谦恭; 常仁举; 任雨欣
    • 摘要: 以西南某铁路车站软岩路堑开挖为对象,通过监测施工动态与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分析软岩路堑开挖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开挖导致基底中部下伏浅部地层先期沉降,后期回弹,数值量级较小;软岩开挖变形在发育较好的层理面特征鲜明;模拟得到基面中部与边坡坡脚位移和应力与开挖步数的关系,开挖导致的基面变形具有差异性,且与实际监测数据吻合良好,能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量与深度等特征加以佐证。
    • 张永垂; 汪浩笛; 陈诗尧; 王宁; 杨霄; 谭成伟
    • 摘要: 重点回顾了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早期开展的日本海海洋环境调查;简要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海开展的多国联合调查及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介绍了在浮标、潜标、Argo等现场观测以及卫星遥感大面积观测能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日本海海洋调查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对我国如何在日本海开展海洋环境调查提出建议。
    • 朱影; 陈宇
    • 摘要: 受到原岩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影响的巷道会产生非均匀变形,甚至会引发顶板事故。针对长岭一号煤矿152106工作面轨道巷受到采动影响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呈非均匀性,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量小于工作面后方,巷道煤柱侧变形量大于煤壁侧,顶板出现离层,并且靠近煤柱侧底鼓量更大。
    • 彭丽英; 郭雨; 娄婷婷; 崔旭东; 张桂成; 傅晓婷; 谷挺; 马兴; 孙军
    • 摘要: 渤海、黄海是高产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的大陆架海区。该海区DMS的现场调查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估海洋DMS释放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目前,无论是基于模型还是直接测量法的通量估算均以表层海水或低层大气DMS浓度为基础,因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其通量估算的准确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化学发光法以及卫星遥感技术是现在常用的观测技术,而本文则基于苯辅助光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可在海域现场观测海水中DMS的方法。通过结合动态气提-Nafion管在线除水进样系统,消除环境水汽的干扰;在最优条件下,基于DMS两个产物离子峰,可以实现0.10~120 nmol/L之间DMS的定量分析,检测限低至0.065 nmol/L;然后将所建方法应用于2019年秋季渤海、北黄海海水中DMS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的浓度为0.080~0.96 nmol/L(平均值为(0.44±0.34)nmol/L),其海气通量为0.12~17.75μmol/(m^(2)·d)(平均值为(3.23±4.02)μmol/(m^(2)·d));通过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讨论了海水样品低温储存条件下DMS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营养盐成分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是影响储存样品中DMS浓度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表明了现场观测方法的建立对海洋DMS释放量的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唐世界
    • 摘要: 为解决14040工作面下顺槽底抽巷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问题,针对巷道地质条件及原支护变形情况,分析了巷道变形原因,研究了深井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机理,同时根据巷道条件提出了强力一次性支护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岩控制效果,并进行现场观测验证了支护技术的围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原支护围岩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泥岩受扰动易破坏,同时对塑性破坏区的支护强度不够;深井软岩巷道变形控制的思路为提高巷道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控制外承载结构位置,通过增大内承载结构支护强度,提高巷道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现场观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后,巷道顶板下沉量为110 mm,底鼓量为200 mm,两帮收缩量为190 mm,巷道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满足行人运料要求。表明通过采用强力一次性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变形,保障巷道服务期间的正常使用,不仅降低了支护成本,同时提高了矿井巷道掘进的单进水平。
    • 王火平; 鞠霞; 孙佳; 于龙
    • 摘要: 为获取南海北部陆坡海区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动力结构及时间变化特征,本文利用该海区1套内孤立波浮标观测数据,对陆坡海区的内孤立波现场观测数据分析,识别判定了2021年5月5日至6月3日共30 d的179次第1模态内孤立波过程,并进行了内孤立波的特征分析。南海北部陆坡海区第1模态内孤立波剖面流场为双层结构,上层主要为西偏北向流动,下层流向与之相背,流速转向发生在100~150 m深度处。内孤立波期间,最大流速多发生于上层,流速为60~120 cm/s,底层流增强,上层流与下层流流向相反。受内潮影响,研究区域内孤立波存在半日和全日2个周期,主要以20~30 min间隔的波列形式向西偏北方向传播。本文关于南海北部陆坡海区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升对该海区内孤立波时空变化特征的认识,为工程水下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 曾毅港; 经志友; 黄小龙; 郑瑞玺
    • 摘要: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对南海北部粤东陆架的锋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观测结果显示,夏季南海北部陆架存在活跃的上升流温度锋面,其水平尺度约为50km,强度达到0.06°C·km^(–1),大于同时期卫星遥感观测结果,垂向影响深度超过20m,且具有一阶理查森数(Richardson number,Ri)的典型动力学特征。进一步的ROMS模式诊断分析结果显示,锋面处水平梯度增强,且动力学上表现出一阶Ri数,为锋面不稳定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显示,在夏季西南风的驱动下,沿锋面地转流方向的风应力引起的跨陆架Ekman输运将锋面处冷水向暖水运移,导致水平浮力梯度和锋面强度增强并形成负Ertel位涡(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EPV)。因此,夏季风场强迫引起的Ekman浮力通量(Ekman buoyancy flux,EBF)可能是南海北部锋面不稳定现象的主要贡献者,对局地动力环境有重要影响。
    • 郁奇涛; 刘冬梅; 葛泽强
    • 摘要: 分析杭州地铁换乘站凤起路与火车东站站点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客流拥堵情况,设计现场观测布点方案,通过对闸口、换乘通道、扶梯口等节点处乘客行为特征关键数据的现场视频采集和观测统计,定量地给出地铁凤起路换乘站点的安全隐患:约19%低头看手机的乘客会降低客流速度,并会造成拥堵或诱发潜在安全风险;仅16.4%的乘客自愿走扶梯,大量乘客选择乘扶梯,导致从1号线换乘2号线的站厅扶梯处客流大量拥挤.地铁站内一些空间位置设置不合理的附属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客流交会,在客流高峰期会加剧站台客流堵塞程度.基于地铁站内客流路径及拥堵区域分布,挖掘出潜在的建筑结构、设备、导向标识等疏散障碍和安全隐患节点,并提出相应的疏解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能够为杭州地铁安全运营优化升级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基础.
    • 蔡树群; 牛建伟; 何映晖; 陈学彬; 张永康; 许洁馨; 陈植武; 林世柽; 谢皆烁
    • 摘要: 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简述了海上风电发展概况,并介绍了广东省在南海北部建设海上风电场的进展,同时描述了南海北部一些典型的海洋水动力过程及其现场观测研究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利用海上风电场构建海洋水文现场同步实时网络系统的观点,指出利用这些长期定点的网络式观测数据对研究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等的优势.希望能为促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 徐华; 薛伟; 闫杰超; 汪昊; 沈保根
    • 摘要: 针对引江济淮工程巢湖口门航道的整治工程问题,通过MIKE3软件建立巢湖波浪泥沙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巢湖湖流、波浪及泥沙的现场观测资料,对巢湖风浪特征及泥沙运动对口门航道淤积的影响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巢湖湖区的风浪特性及白石天河口门与马尾河航道风速与波高的响应关系、有效波高与底部剪切应力的响应关系,并探讨与分析波浪湖流作用下巢湖泥沙输移对湖区口门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波浪特性与其风况条件密切相关,其近岸泥沙主要以"波浪掀沙、水流输沙"的形式运动,将对巢湖口门航道的淤积产生直接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