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54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齐鲁学刊、学术交流、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等;王禹偁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为兵、秦蓁、潘守皎等。

王禹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17.3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954 占比:82.53%

总计:1156篇

王禹偁—发文趋势图

王禹偁

-研究学者

  • 陈为兵
  • 秦蓁
  • 潘守皎
  • 王彬
  • 黄元英
  • 任梦池
  • 欧阳娉
  • 贺同赏
  • 乙常青
  • 周洪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连旗; 刘嘉诚
    • 摘要: 北宋王禹偁、冯伉是科举同年进士,才干学识相当。他们心忧天下,关心民生疾苦和朝廷政治。他们往复切磋、谈榷品评的交游活动反映了北宋初期政坛的复杂多变。他们的友谊曾出现裂痕,后两人在商州任职期间尽释前嫌,重修旧好。冯伉在生活上给了王禹偁很大的帮助,使王禹偁度过了艰难的贬谪生活。两人通过诗文唱和、赠物达意等交游活动,推动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和仕途竞进,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世心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交游活动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陈为兵
    • 摘要: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诗文上承韩愈,下启欧阳修、苏轼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谢表内容分为到任谢表和谢封赏表,到任谢表显得感情丰富、真挚动人,这也是王禹偁表文最成功之处,到任谢表在王禹偁所有表文中也是最为可读、最为感人的。谢封赏表则满是对帝王的爱戴和歌颂。但无论是到任谢表还是谢封赏表,均是一方面倾诉自己所受的贬谪之苦,另一方面又处处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无论从感情动人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意味浓厚的角度来看,写于被贬时的谢表不但数量最多而且文学价值最高。
    • 汪国林
    • 摘要: 宋人蔡居厚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可见,宋初白居易诗歌对诗坛影响之巨。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其诗风既有宋初白体悠游闲适,平易清丽的共性,也有潇洒散淡,纵横沉郁甚至苍凉厚重的个人特质;在诗歌创作方式方法与技巧上,王禹偁既有宋初白体诗人喜酬唱,擅近体,求平易,不讲究技巧的一面,但他以自己坎坷的经历与独特的诗才,在上述方面又极大开拓了宋初白体诗的创作技法。这不仅使王禹偁成为宋初白体诗创作的集大成者,也让他成为引领宋代诗坛走向的重要旗手,并为宋诗健康发展增加了艺术积淀。
    • 蒋少华; 纪莉莉
    • 摘要: 芍药是扬州的市花之一,可视之为这座城市的风物。这当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若是从时间线索探寻,可追溯至宋代扬州崇尚芍药的风习。宋人喜欢养花,正所谓“养生惟养花”(李之仪《子重相率游任园》),他们对扬州芍药的喜爱非同一般,各种夸奖从不吝啬,“维扬芍药甲天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的观点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如果从空间视角考察,扬州芍药可与洛阳牡丹相媲美。洛阳牡丹兴盛于唐代,扬州芍药闻名于宋朝,宋人通常把两者相提并论,这既是源自社会风俗的惯性,也是基于植物学上的认知,即两者同属毛茛科芍药属,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药为草本植物,正如北宋王禹偁所指出的“牡丹初号木芍药,盖本同而末异也”(王禹偁《芍药诗》)。
    • 贾先奎
    • 摘要: 王禹偁不仅是宋初“白体”诗人的代表,而且也是宋诗的开启者和先行者之一,在宋调的形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梅尧臣一样,他们都不满晚唐五代以来浮艳颓靡的文风,提出了具有复古倾向的诗歌创新主张,其诗作具有朴实平易、喜欢议论和才学化等鲜明的“宋调”特色。只是因为王诗存在着一些不足,加之诗歌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环境限制,王诗的影响才不得充分彰显,但王诗对宋调形成作出的实际贡献却是不能忽略的。
    • 贺同赏
    • 摘要: 王禹偁是北宋第一代士人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身担双重角色,即以养家糊口为首要责任的家庭角色与以忠君爱民为核心使命的仕履角色.在这双重角色相生相济与对立冲突之中,以"道"为基点,形成了其心态的三个基本方面:公私兼顾而以公为先;沟通天、君、臣、民四者而尤重黎民;不计进退而皆忧天下.王禹偁所具有的双重角色与三面心态,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史、文学史意义.
    • 摘要: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音称),生于954年,卒于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因敢于直谏遭贬谪。王禹偁出身贫寒,《东都事略》和《宋史》本传都说他世为农家,以磨面为生。他七八岁的时候就能诗能文,擅长对对子。宋真宗时与寇准同时任宰相的毕士安,当年在郡从事(郡长官的属官)任上时,就听说了这个神童才华过人,便派人把他找来,问他家的情况,原来王家以磨面为生。
    • 乐进进
    • 摘要: 宋初的皇权合法性混沌不明,致使当时的政治生态在皇权授受问题上多有忌讳.王禹偁自身"赋性刚强,不能容物",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些政治忌讳.他以儒家本位坚决地排斥佛教,违拗赵宋以君权神授来粉饰篡权本质的初衷.在太宗继位的敏感问题上,王禹偁又未能迎合上意曲笔增饰,故而屡犯逆鳞.因为君主有政治上的需要,导致王禹偁的罪名尽管相当含糊,却被数度重责.
    • 贺同赏
    • 摘要: 士人耕稼诗,是指士人抒写自身以及其他士人从事农业劳作的诗歌作品。自北宋初年的王禹偁,中间经由梅尧臣、文彦博、韩维、刘敞、强至、沈辽,直到北宋后期的李复、晁冲之、郭霖等,一系列士人耕稼诗作内蕴丰富,有对耕稼场景与劳动果实的鲜活描写,有对健康延年的美好期盼,有对社稷苍生的热切关注,有对隐逸生活的一时向往,有对生命真谛、人生意义的深沉探问,更有对天地万物与人类和谐相生的深情观照与赞美,从而共同营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天地。在上述各家(除苏轼外)耕稼诗作中,应以王禹偁的作品美善兼备而成就最大。
    • 王静
    • 摘要: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因替他人申冤,触怒宋太宗而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贬官后,除了对自己的境遇倍感唏嘘之外,王禹偁仍然念念不忘带一样物件,正是开篇诗中所写的“御书钱”。诗如其名,王禹偁庆幸贬官之余仍能弹琴读书打发时光,汉代辞赋家赵壹曾受小人排挤,人生困顿之余写“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来调侃自己的境遇,而王禹偁觉得自己比赵壹要幸运得多,因为囊中尚存御书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