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高压直流

特高压直流

特高压直流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0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59880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电力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武汉(南方十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等;特高压直流的相关文献由49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束洪春、薛春林、田鑫萃等。

特高压直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9880 占比:99.64%

总计:260826篇

特高压直流—发文趋势图

特高压直流

-研究学者

  • 束洪春
  • 薛春林
  • 田鑫萃
  • 罗兵
  • 卓然
  • 陈仕龙
  • 饶宏
  • 黎小林
  • 何江
  • 张庆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龚飞; 卢东斌; 邹强; 张靖
    • 摘要: 特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具有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等优势而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个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设计中,控制器参数的优化选取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及动态响应性能。传统的控制器选取方式一般采用经验试凑法,在系统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会耗费大量时间重新调试参数。根据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参数调试问题,给出了一种能较精确反映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运用根轨迹方法能快速判定出系统的稳定边界,并给出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实用的运用频率响应法设计控制器参数的方法。
    • 李湘旗; 章德; 廖长风; 李勇; 马俊杰
    • 摘要: 目前中国特高压直流接入的受端电网大多呈现“强直弱交”的情况。特高压受端换流站发生直流闭锁故障时,系统将发生大规模潮流转移,并可能引发部分线路过载。在此背景下,提出在受端电网中加入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装置改善含特高压直流接入受端电网安全稳定问题,并建立了计及N-1安全约束的TCSC装置定容选址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加装TCSC装置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规划模型以N-1约束下最优潮流为目标,下层通过最优潮流求解结果选取给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N-1故障返回上层,增加新的约束,上下层通过互相迭代求得最终解。提出规划模型在修改IEEE 39节点系统中得到验证。
    • 李帛洋; 晁璞璞; 徐式蕴; 李卫星; 刘新元; 李志民
    • 摘要: 大规模风电通过特高压直流线路外送时,换相失败、直流闭锁等故障引发的暂态过电压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约了系统的输电能力。针对风电经特高压直流送出系统暂态过电压问题的研究步骤和关键技术挑战,从系统仿真建模、暂态过电压根源解析、抑制策略设计3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和综述:从大规模风电经特高压直流送出系统的仿真建模出发,梳理、评述了各主要部分的建模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2类典型暂态过电压的演化过程,解析了其产生根源、影响因素及量化分析方法;根据控制策略的实施对象,从系统级保护控制、直流系统控制、风电集群控制、无功补偿控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分别针对上述3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现有成果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规模风电经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的故障穿越控制提供依据。
    • 彭福先; 张玮; 韩梦梦
    • 摘要: 文中介绍了特高压直流系统址2 km范围内绝缘基础、阴极保护的原理及施工方法,主要从施工角度、运维角度对绝缘基础和阴极保护进行技术分析和探讨,进而为后期特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的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参考经验。
    • 戴国华; 戴睿; 程广岩; 杜尔顺
    • 摘要: 特高压直流风光火联合外送中,风电、光伏出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配备足量火电平抑其波动。以提高联合外送新能源占比、降低火电出力为目标,建立风光火联合直流外送经济调度模型,在保证直流安全运行的原则下,分析风电、光伏爬坡特性,优化配置其配套的最小火电机组容量。采用CPLEX求解所提出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日前经济调度模型与火电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典型日内,所提出的优化运行方式与传统直流定功率运行方式相比,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提高13.37%、6.16%、4.97%、17.85%,直流外送功率中火电机组出力占比分别降低12.67%、2.29%、2.09%、14.24%,总经济成本分别降低12.1万元、8.9万元、6.3万元、15.9万元。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风光火联合外送运行方式可有效提高新能源出力占比,降低送端电网的经济成本。
    • 王渝红; 陈立维; 寇然; 曾琦; 朱杰
    • 摘要: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中逆变侧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可能造成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对此,综合考虑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电压、电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双判据的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换相失败预防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换流母线电压变化特征,动态调整关断面积控制中关断角参考值;同时基于直流电流变化特征,得到换相电流面积控制中晶闸管触发角的修正量,进而优化选取各层换流器的触发角,预防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所提换相失败预防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快速应对逆变侧交流系统故障,减小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可预防分层接入系统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
    • 张炜; 杨国华; 李勇杰; 郭伊宇; 吴泽华; 刘鹏; 彭宗仁
    • 摘要: 合理设计高海拔地区特高压换流站均压屏蔽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站内电晕放电,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实现高海拔地区均压屏蔽金具的可靠应用,文中在平原地区(平顶山)和高海拔地区(羊八井)进行了特高压换流站典型电极的起晕试验,计算获得了不同尺寸典型电极的起晕场强,并提出了海拔4300 m金具的控制场强值。仿真分析了球形、鼓形电极表面电场分布随关键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设计并在羊八井开展了高海拔地区换流站用典型均压屏蔽金具真型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小尺寸电极起晕场强的影响程度较大尺寸电极高,4300 m处等效曲率半径大于200 mm的电极表面电场强度可控制为1.0 kV/mm,小于200 mm的可控制为1.3 kV/mm;所设计的电极通过了真型试验验证,高海拔地区抗晕性能良好。文中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地区特高压换流站金具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 司雯; 李海波
    • 摘要: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传统带电作业方式中,高空作业人员存在较强的危险性。本文基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的数字孪生安全防护技术,针对其中使用的作业人员无线定位装置展开强直流电场下设备安全性研究。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对电场强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对比了有、无屏蔽层情况下定位装置承受电场强度分布情况。无屏蔽层保护的情况下,装置壳体及天线顶端的电场强度较高;使用屏蔽层包裹后,装置各部分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屏蔽效果。验证了在实际生产中结合相应的绝缘材料壳体,使用无线定位装置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安全定位防护具有实用性。
    • 俞翔; 鲁江; 董云龙; 张庆武; 甘宗跃; 王杨正
    • 摘要: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时,定直流电压站的控制目标是维持首端整流站的端口电压为设定值。当首端整流站不是定直流电压站时,则需考虑线路压降带来的影响,而此时传统的电压偏差控制和下垂控制无法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无差控制。因此基于主从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电压控制方法。基于当前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线路电阻和电流,计算出定直流电压站和首端整流站之间的压降。然后对定直流电压站的电压参考值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首端整流站电压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线路电阻变化或者未知的情况,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稳态电压控制方法。最后利用实时数字仿真仪(RTDS)搭建了三端直流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耿龙飞; 韩兵; 陶征
    • 摘要: 0引言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维持发电机机端电压,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抑制系统低频振荡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大量的电力电子逆变器投运以及特高压直流、柔性直流输电等电力电子设备集中接入电网运行,系统的稳定风险增加,对常规机组运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业界广泛应用的基于晶闸管的励磁系统存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升能力有限,低频振荡抑制能力较弱等缺点。其调控能力已越来越难满足现代与未来电力系统的新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