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换流器

换流器

换流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269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2878573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换流器的相关文献由4810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树楷、董云龙、卢宇等。

换流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8573 占比:99.99%

总计:2878896篇

换流器—发文趋势图

换流器

-研究学者

  • 许树楷
  • 董云龙
  • 卢宇
  • 赵成勇
  • 吴金龙
  • 李海英
  • 谢晔源
  • 田杰
  • 朱喆
  • 贺之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炳源; 刘佳; 罗文杰; 周会宾; 王帆; 李志; 赵进全
    • 摘要: 由于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的非线性特性及负荷波动性,换流站设备的能效难以精确计算和建模,给系统的运行维护及分析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压直流换流站能效评估方法。通过参考IEC 61803标准确定影响换流站的能效的主要运行参数,并以此建立换流站能效样本数据集,然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换流站能效关系进行建模,得到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换流站能效评估模型。最后基于国际大电网会议直流输电基准测试模型的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对换流站的能效情况进行评估,所得结果验证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能效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 陆海; 张旭东; 党军朋; 郭力; 刘睿
    • 摘要: 围绕一种两级式三电平储能换流器进行研究,其AC/DC部分采用T型三电平三桥臂三相四线制(3LT23L3P4W)拓扑,DC/DC部分采用三电平Buck/Boost拓扑。针对该储能换流器存在的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首先,考虑交流电流的不对称程度和功率因数,建立了3LT23L3P4W拓扑中点电位低频振荡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级三电平Buck/Boost拓扑,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的中点电位平衡方法,分别在基频及3倍基频处设置谐振点实现中点电位振荡主要分量的抑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30 kW储能换流器仿真模型,验证了中点电位低频振荡模型的准确性,证明所提中点电位平衡方法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有效抑制中点电位的低频振荡。
    • 肖建民; 仲浩; 赵玉灿; 黄志岭
    • 摘要: 某些处理器芯片异步总线访问延时较大,无法满足高压直流(HVDC)输电换流器触发控制对触发精度的要求。为解决该问题,更改采用传输速率高、延时短的PCIe高速通讯方式。此处首先简单介绍了异步总线和PCIe高速通讯的区别;第二,详细介绍了此处提出的基于PCIe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与处理器之间高性能数据双向串行通讯的解决方案;第三,基于该解决方案,介绍了HVDC换流器触发控制的逻辑实现;最后,基于某HVDC工程的实时数字仿真(RTDS)系统,对所提的触发控制方法进行验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很好地实现HVDC换流器触发控制功能,触发脉冲的不平衡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薛安成; 汪云涛; 乔登科; 王永杰; 付潇宇
    • 摘要: 遭受大扰动作用后具有正阻尼特性的并网电压源换流器(VSC)系统仍存在振荡失稳风险,即当电流达到限幅值时会引发一类切换型振荡。为此,结合降阶模型分析其振荡原因。首先建立了并网VSC系统的简化状态空间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小扰动特性与该模型参数对小扰动特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d轴电流达到限幅值对该系统正阻尼下动态的影响,发现大扰动下并网VSC系统会因d轴电流达到限幅值产生切换型振荡。再次从电流达到限幅值获得的降阶模型角度,揭示了该切换型振荡的产生原因在于物理降阶系统出现负阻尼振荡。最后讨论了物理降阶系统与原系统中振荡产生原因的关联性,可以推测物理降阶系统发生负阻尼振荡是原系统发生切换型振荡的必要条件。
    • 李思南; 李泽滔
    • 摘要: 为降低MMC功率模块的研发和维护成本,文中基于RT-LAB对MMC的功率模块进行数字孪生设计。首先在RT-LAB上搭建MMC主系统的仿真模型,选取仿真电路中的某个功率模块作为数字虚体,以通过硬件搭建的MMC功率模块的实物电路作为物理实体,将数字虚体上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器OP5600发送到物理实体上。然后,将物理实体上的电气量通过控制器上的模拟量输入接口传送到上位机,实现对物理实体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运行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功率模块与其在仿真电路中所对应的功率模块的电容电压与桥臂电流保持一致,达到了数字孪生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未来MMC功率模块的研发和维护提供参考,具有商业推广价值。
    • 苏海锋; 武泽君; 赵岩; 王天瑞
    • 摘要: 为分析交流配电网直流化改造效果,需要在考虑交直流关键设备本身可靠性的前提下,对混合交直流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首先,针对包含分布式电源的混合交直流配电网提出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以换流器、直流断路器、线路、换流站、变压器成本和停电成本构建目标函数,分析了设备本身可靠性;然后用改进狼群算法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以及直流断路器进行配置优化,用蒙特卡洛法计算各配置方案的可靠性指标和目标函数;最后,对不同方案之间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提优化配置方案可以综合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
    • 何莉萍; 郑俊杰
    • 摘要: 为解决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暂态过电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整流侧采用LCC,逆变侧采用电流源换流器(CSC)的HVDC输电系统。介绍了基于LCC-CSC的HVDC输电系统电路拓扑,分析了系统的功率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整流侧LCC分段直流电流控制、逆变侧CSC分段直流电压控制的综合功率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整流侧LCC全功率范围内的最大功率因数运行和CSC全功率范围内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在RTDS平台上搭建了1 250 MW/400 kV的系统模型,对额定运行工况和功率变化工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张隆恩; 韩鸿凌; 朱帅; 陈堃; 胡兴洋
    • 摘要: 阀控系统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中间桥梁,在功能上联系着极控制保护设备(PCP)和换流阀一次设备。以此为研究对象,针对一起柔性直流输电阀控系统子模块过电压旁路故障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数学模型、控制策略等,为后面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阀控系统故障现象,经过对各类故障原因的排查分析定位了故障点。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复现故障现象,验证了分析结论。
    • 尹山; 董建园
    • 摘要: 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通过Buck-Boost电路控制磷酸铁锂电池直流母线电压恒定.选择三相两电平的VSC换流器作为PCS的主拓扑结构,并在其数学模型下设计了VSG有功调频外环控制策略、MPC直接功率预测内环控制策略.阐明了SVPWM的原理,且为了验证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以IEEE三机九节点系统作为电网模型,从离网运行和并网运行两个方面得到了在此控制策略下储能换流器的电压电流波形与有功功率波形,并与传统的P/Q控制效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良好.
    • 靖永志; 廖珍贞; 龚倩文; 钱程; 彭涛; 张晨昊
    • 摘要: 为了实现VSC-HVDC系统送端换流器IGBT开路故障的在线诊断,首先基于送端换流器拓扑结构得到了换流器开关函数模型,给出了基于开关函数的三相电压残差定义;然后推导了2类单桥臂IGBT开路故障和4类双桥臂IGBT开路故障下的三相电压残差计算公式,分析了IGBT开路故障的电压残差特征.基于此,通过设定电压残差阈值和IGBT故障标志,提出了基于电压残差的送端换流器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最后,对所提诊断方法进行了半实物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诊断出各类单桥臂IGBT开路和双桥臂IGBT开路故障,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