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3845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研究、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13届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第一届中国绿色建筑青年论坛、北京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等;物质主义的相关文献由612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风、秋风、张炜等。

物质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3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845 占比:99.27%

总计:74385篇

物质主义—发文趋势图

物质主义

-研究学者

  • 卢风
  • 秋风
  • 张炜
  • 陈勇杰
  • 李静
  • 郭永玉
  • 刘博群
  • 喻承甫
  • 宋育亮
  • 张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力
    • 摘要: 物质主义是以追求和占有物质财富为社会生活主旨的价值观。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测验了815名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做了专业×年级×性别的多元方差分析,首次探讨了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差异。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在成功、中心地位及幸福这三个维度上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一年级大学生在成功和中心地位维度上低于二、三年级大学生;二、三年级大学生及男女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均没有差异。
    • 常保瑞; 林培钿; 欧阳浏; 方建东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研究1通过问卷法考察了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会排斥显著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并且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丰富了物质主义的相关研究。
    • 张威
    • 摘要: 在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下,回溯腐败亚文化在新中国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腐败亚文化的消解路径,对进一步深化腐败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腐败亚文化在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缘起——产生——强化三个阶段,需要在提升主导文化引领作用的基础上挤压腐败亚文化的生存空间,同时多角度强化对腐败行为的防控。
    • 李静; 吴旭瑶; 岳磊; 曾祥丽; 方庆园
    • 摘要: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 苗芃; 谢晓非
    • 摘要: 当今社会“物质主义”之风渐盛,作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体偏好或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和背后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从状态无聊这一普遍的情绪体验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其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及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状态无聊增加物质主义(实验1和实验2),意义寻求起中介作用(实验3)。研究结果为丰富状态无聊研究视角和创新状态无聊操纵范式、以动态视角探讨物质主义成因、重塑对物质主义的认知等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为解释社会现象、提升商品销量、干预极端物质主义提供了思路。
    • 宋育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物质主义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未来时间洞察力、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494名大学生为被测试,测量大学生的物质主义、未来时间洞察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物质主义通过三条路径影响生活满意度,一条是物质主义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第二条是物质主义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第三条是物质主义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
    • 陈潇怡; 王雪皎; 王立蕊
    • 摘要: 目的:探讨初中生偶像崇拜的潜在剖面及现状,以及性别在偶像崇拜与物质主义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偶像崇拜问卷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问卷对河南省南阳市902名初中生进行测试,运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 初中生偶像崇拜大致可以分为三组:非偶像崇拜组(42.9%),娱乐社交组(39.8%)和情感投射组(17.9%)。2) 性别在偶像崇拜类别与物质主义水平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结论:初中生偶像崇拜存在非偶像崇拜组、娱乐社交组和情感投射组三个剖面,性别不能调节偶像崇拜类型与物质主义水平之间的关系。
    • 许磊; 周志豪; 彭顺; 蔡爽爽; 陈继文; 芦昭汐子
    • 摘要: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7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关系,重点考察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理财教育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2)物质主义在家庭理财教育与炫耀性消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调节了家庭理财教育通过物质主义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该结果对减少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庞金友; 赵西亚
    • 摘要: 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的发展伴随着政治信任的下降,一些研究者乐观地将信任下降解释为有益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怀疑。然而现实显现的是另外一幅图景: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挤压下,物质主义者的“文化反冲”狂潮席卷而来,其矛头直指政府;后物质主义者的民粹情绪被激发,无节制的民主价值追求使其走向反精英和反体制。两大阵营秉持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却同时陷入政治不信任的泥沼。这一政治信任危机给当代美国政治埋下了重大隐患,若想保持怀疑精神以坚守民主,只能在价值观的对立中不断寻求共识性原则而不是简单争论对错输赢。
    • 唐慧丽
    • 摘要: 辜鸿铭对康有为的文化批判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物质主义;二是激进主义。他的批判,切中康有为思想学说的弊病。把康有为与罗伯斯庇尔进行对比,分析二人个性人格与思想主张的相似,更是从批判方法上别出一格,从而把中国文化语境内的现代性反思纳入世界范畴的反现代化思潮,辜氏代表了中国范围内现代性反思的开端,其文化批判也具有世界文化史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