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岩组分

煤岩组分

煤岩组分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393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地学前缘、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2年天然气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等;煤岩组分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安宁、赵伟、舒新前等。

煤岩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3937 占比:99.91%

总计:94026篇

煤岩组分—发文趋势图

煤岩组分

-研究学者

  • 周安宁
  • 赵伟
  • 舒新前
  • 赵世永
  • 杨志远
  • 王祖讷
  • 傅雪海
  • 宁树正
  • 张莉
  • 黄少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文彬; 张培伟; 王金凤; 徐兴奎; 李振武; 王胜利; 李勇
    • 摘要: 基于采空区煤岩垮落特点,通过对煤岩混合组分热物性参数及氧化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垮落煤岩组分及混合岩性改变蓄热参数、温升氧化过程及活化能的观点。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表明,煤中掺混上覆岩层后,随掺混比例增多,导热系数逐渐增大;且岩石组分含量>50%后,混合样品的导热系数增幅较大;上覆岩层岩性不同,混合组分差异明显,相同比例下,泥岩组分为50%样品的导热系数为0.12 W/(m·K)、粉砂岩组分为0.14 W/(m·K)。热重实验表明:岩石组分的增加导致失重速率的下降,主要特征温度点、活化能增大,其中粉砂岩组分活化能高于泥岩组分;此外,当煤岩组分70%后,活化能增长趋势变缓。
    • 成春生; 申岩峰; 郭江; 王美君; 常丽萍
    • 摘要: 在热转化过程中对硫分变迁行为进行定向调控从而改变硫分在热解产物中的分布,将是解决高硫煤配煤炼焦所面临难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气固相的分析探讨从而研究气煤活性组分对硫分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气煤(QM)和高硫煤配煤炼焦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国标方法将气煤进行浮沉实验,得到4个分选组分QM-D1(<1.30 g/cm3)、QM-D2(1.30 g/cm3~1.35 g/cm3)、QM-D3(1.35 g/cm3~1.40 g/cm3)、QM-D4(1.40 g/cm3~1.50 g/cm3),对其煤质特性、煤岩组成以及在高硫煤配煤热解过程中硫分的调控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原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煤不同分选组分的煤质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煤样的芳构化程度增加,烷烃类气体的释放温度向高温区移动;脂肪结构丰富的活性组分主要富集在低密度组分(QM-D1)中,惰性组分集中在高密度组分(QM-D4)中;在煤共热解过程中用QM-D1代替QM时可降低焦中硫含量,究其原因是煤中活性组分产生的氢自由基会稳定硫自由基并形成气体释放.
    • 宁树正; 黄少青; 杜芳鹏; 张莉; 张建强; 朱士飞
    • 摘要: 新疆淖毛湖煤田A4煤层具有优质的直接液化特性,以淖毛湖煤田A4煤层为对象开展直接液化用煤研究,对优质直接液化用煤质量特征和成因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样品采集于淖毛湖煤田白石湖露天矿,测试结果显示淖毛湖煤田A4煤层煤中各样品的氢碳原子平均值达0.94,挥发分产率平均达49.2%,直接液化的活性组分(镜质组+壳质组)含量高达97.7%,而A4煤层灰分平均5.2%,灰分极低,且灰分中对直接加氢液化有不良影响的SiO2和Al2O3质量分数较低,对液化有催化作用的Fe2 O3质量分数较高.所以淖毛湖煤田煤岩煤质“三高一低”(高氢碳原子比、高挥发分及高活性组分、低灰分)的特征为直接液化带来了有利条件.淖毛湖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值为0.42%,处在直接液化的最佳煤化阶段.煤相研究结果表明,淖毛湖煤田A4煤层形成的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所处的泥炭沼泽环境为富钙环境,保证了泥炭堆积早期的腐殖化作用和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地层层序属于水进序列,能够很好的在泥炭堆积后迅速被上覆沉积物所覆盖,保证了泥炭处在缺氧的还原环境,使得凝胶化作用充分进行;同时,煤层上覆、下伏地层均隔水性良好,保证了煤岩组分的演化过程不易受到来自顶底板的富氧水的影响,上述因素,形成淖毛湖煤田煤超高的直接液化活性组分(镜质组+壳质组)的重要因素,为优质直接液化用煤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 屈进州; 李振; 赵阳; 赵伟; 周安宁; 周恺; 任瑞晨
    • 摘要: 侏罗纪烟煤是一种理想的动力用煤和化工原料,但由于其惰质组含量高(多数>35%),严重制约了侏罗纪煤的转化利用效率,并且由此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煤炭精细加工与分质转化是提高侏罗纪烟煤转化效率与产品质量、减少废渣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针对该煤精细加工(煤岩组分分离富集)中存在的问题,从煤岩组分的表面结构和性质、选择性解离、常规分离富集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煤岩组分之间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差异、最佳解离粒度的选择、常规分离富集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了基于油泡表面性质调控的油泡浮选方法可能成为煤岩组分高效分离富集的新方法.
    • 陈跃; 马卓远; 马东民; 李卫波; 李国富; 杨甫; 郑超; 滕金祥; 伋雨松
    • 摘要: 煤的润湿性是煤-水界面作用体现,也是影响甲烷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及对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基于大佛寺井田4号煤不同类型镜煤、暗煤样品(空气干燥基样、平衡水样及不同活性剂改性后煤样)润湿性及甲烷吸附/解吸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及其对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水接触角均小于90°,具亲水性,镜煤为66.9°,暗煤为61.2°,暗煤润湿性比镜煤好.不同活性剂溶液对煤样处理后润湿性由差到好依次为G502样(疏水性)、6501样、LAS样、JFC样,G502促使煤润湿反转,镜煤和暗煤接触角分别增大至98.8°、90.3°,其他3种活性剂均可改善煤的润湿性,接触角最低降至32.5°.相较于暗煤,镜煤的微孔隙相对发育,占比高达80%,孔隙连通性差,润湿性差,吸附甲烷能力较强,但甲烷解吸效率低于暗煤.煤的润湿性与吸附甲烷的能力负相关,不同样品饱和吸附量为5.63~26.98 cm3/g,G502样、空气干燥样、平衡水样、6501样、JFC样、LAS样吸附能力依次变弱.解吸能力则与润湿性呈正相关,解吸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G502样、6501样、JFC样、LAS样.煤的润湿性越好,煤-水界面分子作用越强,煤基质表面易被大量水分子占据,水、甲烷分子竞争吸附,煤吸附甲烷能力变弱,但同时也促进了甲烷解吸.
    • 赵利军; 曹恒; 朱马别克·达吾力
    • 摘要: 为了探究其水害成因、涌水规律,并找到合适的水害防治手段,采用工业分析、煤岩组分、元素分析等微观实验手段,分析柳塔煤矿各煤层煤体的含水分布及微观影响因素并结合矿井煤系地层赋存特征、区域降水特征、井下涌水统计数据,对柳塔煤矿煤层的涌水来源、涌水构成、涌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塔煤矿富水性较差,且水分随深度逐渐增加;采动形成的大量裂隙使得原有的隔水层产生裂隙,形成了涌水通道;矿井的涌水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应加强顶板水害的防治.
    • 李思齐; 孟慧
    • 摘要: 为了分析周期来压前后煤岩裂隙的变化,以赵楼煤矿3煤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前后的煤岩样品为对象,对所采煤岩样品进行显微光性分析(显微裂隙与显微煤岩类型),查明了工作面顶板来压前后的煤岩样品显微裂隙、顶板周期来压、煤岩显微结构3者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动裂隙的发育情况与矿压相关性较强,成对数关系;镜质组是最主要的蓄能和释放能量的成分;煤的组分组成结构是煤体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朋
    • 摘要: 为了探究按煤岩组分工业化分选宁东矿区不粘煤-弱粘煤的方法及其可行性.采用浮沉离心法并选取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配套洗煤厂的洗选精煤,按接近于煤岩各组分临界点的密度液借助离心分离法分离惰质组分.结果表明磨矿粒度越细越有利于接近惰质组密度的产物产率提高.分离产物的元素分析和挥发分关系与已知煤岩组分的关系相似但有差异.1.34g/cm3~1.38g/cm3和>1.38g/cm3密度级产物的FTIR谱图的特征吸收峰与惰质组特征相似.显微煤岩分析结果表明:按1.34g/cm3和1.38g/cm3密度级通过浮沉离心法分选出惰质组含量为32.23%和40.35%的产品及惰质组含量达到57.31%和63.9%的产物,实现了一定程度上分离脱除惰质组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