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灌浆期

灌浆期

灌浆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3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8712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中国农业气象、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专题学术会议、江苏省植物生理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等;灌浆期的相关文献由1491位作者贡献,包括孔治有、覃鹏、郭天财等。

灌浆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5 占比:2.5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8712 占比:97.38%

总计:19216篇

灌浆期—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丽华; 雷明帅; 姚艳荣; 李谦; 贾秀领
    • 摘要: 为筛选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灌浆期高温低湿对小麦叶片功能的损害,2018~2020年以小麦品种山农28和师栾02-1为试材,采用温室增温除湿鼓风的方式,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旱地龙和艾富莱)对灌浆期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旗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量子产量(QY)、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相对含水量,增大冠气温差,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喷施天达2116效果最好,与磷酸二氢钾对照(CK_(1))和清水对照(CK_(2))相比,小麦旗叶SPAD值分别提高9.7%~28.8%和6.5%~16.9%,Pn提高23.9%~49.3%,QY分别提高1.8%~8.9%和5.2%~5.6%,Fv/Fm分别提高2.0%~5.2%和3.0%~5.8%,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4.1%~8.2%和3.7%~8.1%,冠气温差分别提高1.2~4.6°C和0.5~1.8°C,千粒重分别增加0.7~1.4 g和1.1~1.8 g,产量分别提高7.3%~9.6%和5.9%~13.4%。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喷施2次天达2116,可显著增强叶片生理活性、降低冠层温度,有效缓解灌浆后期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伤害程度,明显提高千粒重和产量。
    • 陈燕华; 王军可; 王亚梁;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张玉屏
    • 摘要: 为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期进行15 d高温(HT)和适温(NT)处理,同时喷施浓度为0.15 mg/L的EBR和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assinozole,BRZ),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浙禾香2号的结实率,但对粒重的影响较小;高温处理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高温下外源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浙禾香2号的产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EBR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 沈泓; 姚栋萍; 吴俊; 罗秋红; 吴志鹏; 雷东阳; 邓启云; 柏斌
    • 摘要: 【目的】研究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组成、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时段效应,阐明高温、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的9311近等位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38°C(昼)/30°C(夜)]和对照[28°C(昼)/22°C(夜)],研究灌浆前期(齐穗期后1-15 d)和后期(齐穗期后16 d至成熟)高温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淀粉组成、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粒度分布、胶稠度、黏度特性、糊化特性、结晶特性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高温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升高,导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灌浆期高温使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短支链淀粉含量、大淀粉粒占比、直/支链淀粉比显著下降,而中等支链淀粉含量、小中淀粉粒占比、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显著上升,黏度特性显著改变,结晶类型不变但结晶度显著改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导致淀粉颗粒更加碎片化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高温对稻米淀粉的影响大于灌浆后期,耐热品种受影响小于热敏感品种。灌浆前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和较低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差;灌浆后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和较高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好。【结论】灌浆前期高温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最大,进而导致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后期高温提升了黏度特性。
    • 樊廷海
    •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产量相对较高,玉米种植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玉米在发芽期、幼苗期、拔节期、开花期、授粉期、灌浆期都需要有适合的生长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从而导致产量下降,给种植户带来损失。
    • 樊永惠; 葛婷; 杨咏; 李宇星; 武倩倩; 秦博雅; 杨文俊; 黄正来
    • 摘要: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扬麦18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小麦抽穗期(SAHG)、开花期(SAAG)、花后5d(SA5G)以及花后10d(SA10G)对其喷施水杨酸(SA),在灌浆期(花后15~19d)采用被动式模拟增温方法对其进行高温胁迫,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NN)相比,灌浆期高温胁迫(NG)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不同时期喷施SA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产量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不同处理缓解效果表现为SAAG>SA5G>SA10G>SAHG。外源SA处理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小麦不同穗位强、弱势粒粒重的损害,对上部小穗及弱势粒粒重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的降低。喷施SA显著降低了灌浆期高温胁迫下籽粒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降低幅度,提高了籽粒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推测喷施SA通过调控小麦籽粒内源激素水平提高籽粒糖类物质含量,进而缓解高温胁迫对产量影响。
    •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张晨曦; 何堂庆; 张学林
    • 摘要: 明确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灌浆期玉米籽粒磷、钾吸收的影响,为农田合理配施生物肥料、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6月至10月夏玉米生育期,在郑州与商丘2个试验点设置氮肥用量(N1:180kgNhm^(-2);N2:270kgNhm^(-2))和丛枝菌根真菌(M0:不接种AMF菌剂;M1:接种AMF菌剂)双因素试验,测定玉米灌浆期籽粒粒重、植株生物量、根系特性、植株磷和钾含量及其累积量。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氮肥用量和AMF均显著影响灌浆期玉米籽粒百粒重、灌浆速率、根系特性和植株各器官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其中,籽粒磷累积量随着灌浆期呈逐渐增加趋势,钾累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N1相比,N2处理百粒重和灌浆速率均值分别增加8.4%和7.8%;磷累积量和钾累积量平均增加58%和79%。与M0相比,郑州和商丘2个试验点不同氮肥条件下M1处理的籽粒百粒重、灌浆速率、籽粒磷累积量和钾累积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在商丘试验点的促进作用更大。2个试验点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接种AMF均能提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本研究表明,在不同氮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够提高灌浆速率、改善根系吸收能力,增加灌浆期玉米磷、钾累积量,其中在低养分地区和低氮条件下的促进作用更大。
    • 吴金霞; 谢丹华
    • 摘要: 本文从商丘地区小麦生产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小麦灌浆期的主要管理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商丘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 刘秀坤; 韩冉; 李晓明; 解树斌; 李法计; 陈亚鹏; 翟胜男; 李豪圣; 刘建军; 赵振东; 张玉梅; 曹新有
    • 摘要: 高温胁迫是生长发育后期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挖掘耐热基因、解析耐热分子机制对耐热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耐热品种菏麦13和热敏感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于花后14 d进行42°C高温胁迫处理1 h,提取旗叶RNA进行RNA-seq分析,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技术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共筛选出4715个差异表达基因,多数基因在高温胁迫下上调表达;qRT-PCR结果证明了RNA-seq测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催化活性上;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光合作用通路上;转录因子共有86个,主要包含AP2-EREBP、MYB、NAC、WRKY、HSF等转录因子家族。该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高温胁迫调控网络、选育耐热新品种奠定基础。
    • 侯云鹏; 张健; 王会蓉; 张明
    • 摘要: 本研究以9个不同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关键生育阶段灌浆期进行正常水分处理和干旱缺水处理,通过测定早晨6:00和中午12:00小黑麦旗叶的叶片水势,以期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对饲草型小黑麦灌浆期叶片水势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晨06:00时,正常水分处理品种较对照中饲3241叶片水势增减-0.17~0.27 MPa,增减幅度为-21.16%~33.61%;干旱缺水处理品种较对照中饲3241叶片水势增减-0.09~0.48 MPa,增减幅度为-7.32%~39.02%。在中午12:00时,正常水分处理品种较对照中饲3241叶片水势增减-0.14~0.31 MPa,增减幅度为-9.41%~20.35%;干旱缺水处理品种较对照中饲3241增减-0.43~0.39 MPa,增减幅度为-16.41%~14.77%。与正常水分处理比较,干旱缺水处理显著降低了早晨06:00和中午12:00的旗叶叶片水势,叶片水势分别下降了-0.43~-0.22 MPa和-1.41~-1.02 MPa,品种NH3476、NH3249与NH3519在早晨06:00时和中午12:00时,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旗叶水势较其他品种都较高,对水分亏缺响应较不敏感,抗旱性强。
    • 刘秀坤; 王克森; 翟胜男; 张华锋; 单宝雪; 肖延军; 李豪圣; 刘建军; 张玉梅; 孟福燕; 曹新有; 赵振东
    • 摘要: 小麦属喜凉作物,灌浆期易受高温胁迫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开展小麦耐高温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对于小麦耐高温品种鉴定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耐高温品种菏麦13与高温敏感品种临麦2号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8代)为材料,利用SNP芯片对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调查群体旗叶干尖指数和千粒重热感指数,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图谱包含741个SNP标记,覆盖15条染色体,全长1720.4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2.32 cM。共检测到10个旗叶干尖指数QTLs,分布于1A、1B、2A、4A、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5.03%~13.11%,其中3个QTLs能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可能为主效QTLs;7B染色体上的qFLS-7B在2个环境中稳定存在,可解释6.53%~8.32%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11个千粒重热感指数QTLs,分布于2B、3A、4B、5A、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4.89%~15.60%的表型变异,其中2个QTLs能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可能为主效QTLs;7B染色体上的qITKW-7B在3个环境中稳定存在,可解释5.27%~9.15%的表型变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