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QTL分析

QTL分析

QTL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7774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作物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等;QTL分析的相关文献由8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等。

QTL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743 占比:99.90%

总计:177922篇

QTL分析—发文趋势图

QTL分析

-研究学者

  • 刘春燕
  • 陈庆山
  • 胡国华
  • 万建民
  • 蒋洪蔚
  • 向平
  • 张立平
  • 汤继华
  • 刘宗华
  • 江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晓云; 杨平; 黄永萍; 彭志勤; 刘进; 吴延寿; 邹国兴; 尹建华
    • 摘要: 以屉锦和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BIL和CSS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降解指数进行QTL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双亲叶绿素含量和降解指数差异明显,叶绿素含量存在动态变化现象;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降解指数与抽穗期、灌浆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利用BIL群体检测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14个,分布于第1~5、7、9、11和12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介于11.71%~27.04%,主效QTL qCHL2、qCHL4、qCHL5、qCHL9和qCHL12调控不同生育阶段叶绿素含量,加性效应较大的qCHL4、qCHL9和qCHL12在CSSL群体中共性表达。其中,qCHL4位于与qSPAD4、qCTH4和NAL1相近区域,qCHL9位于EP1、qCHM9相近区段,这些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下重复性较好;qCHL12是本研究新发现的一个稳定的主效QTL,我们将构建次级群体解析调控叶绿素含量主效的QTL分子机制。
    • 黄祎雯; 孙滨; 程灿; 牛付安; 周继华; 张安鹏; 涂荣剑; 李瑶; 姚瑶; 代雨婷; 谢开珍; 陈小荣; 曹黎明; 储黄伟
    • 摘要: 稻谷的耐储性在种子生产保存和粮食储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人工陈化的方法对15个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品种进行筛选,获得了繁11、繁12、繁31、繁32和繁38五个耐储性较好的品种。选择繁38与粳型恢复系繁26为亲本杂交获得F_(1)代,构建了包含154个株系的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群体。以2b-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亲本和群体中每个株系进行测序,并构建SNP标记遗传图谱。分析水稻在人工陈化10 d和15 d时与耐储藏相关的QTL。共检测到了6个与稻谷耐储性相关的QTL位点,分布于3号、5号、6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上,LOD值介于3.4509~6.8036之间,可解释6.1575%~12.9979%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在-6.7586%到6.1235%范围内。其中qSI-12位点在陈化10 d和陈化15 d两个条件下均能检测到。qSI-5a和qSI-6这2个位点只在陈化10 d时检测到,而qSI-3、qSI-5b和qSI-11这3个位点只在陈化15 d时检测到。此外,还检测到32对上位性互作位点。这些结果丰富了耐储性品种育种的遗传资源,为进一步精细定位耐储性相关的QTL奠定了基础。
    • 吴小燕; 周仙莉; 张红岩; 彭小星; 范惠玲; 滕长才; 刘玉皎
    • 摘要: 【目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是蚕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状,开发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蚕豆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蚕19号为母本,青海1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_(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始荚性状的遗传特性,利用SSR标记对F_(2)群体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蚕豆始荚节位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遗传模型,始荚高度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遗传模型。在1596对蚕豆SSR引物中筛选出79对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青蚕19号/青海13号F_(2)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804.5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2.84 cM,各连锁群长度介于26.34~1389.89 cM之间,连锁群的标记数量介于2~54个。共定位到5个始荚节位相关的QTLs和8个始荚高度相关的QTLs。【结论】蚕豆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分别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挖掘到5个与始荚节位相关、8个与始荚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定向选育适宜始荚节位和始荚高度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 刘娟; 郭凯丽; 丁保朋; 牟晓庆; 贾浩田; 李六林; 杨盛
    • 摘要: 从梨(Pyrus L.)杂交后代的果柄长、单果重、果心大小、果形指数、果色、果实硬度、石细胞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8个果实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调控上述性状的相关基因方面作一综述,指出目前梨杂交育种和基因组研究存在的不足,可利用的杂交群体规模偏少,在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结果有存在争议的地方,这可能是由于亲本的选择、群体生长环境不同等因素导致的。现在在基因组研究方面较为系统的植物多是1 a生草本植物。对于多年生植物而言,还没有建立一套合适的生物学研究体系,而基于果树作物的生长特性则更有局限性。果树作物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相对于农作物而言起步较晩,果树作物作图群体构建困难、有效标记数不足、遗传背景信息缺乏等劣势阻碍着其数量性状QTL定位的发展,导致了果树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的滞后性。所以,适用于梨等多年生果树植物的基因组研究模式理论的建立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 刘秀坤; 王克森; 翟胜男; 张华锋; 单宝雪; 肖延军; 李豪圣; 刘建军; 张玉梅; 孟福燕; 曹新有; 赵振东
    • 摘要: 小麦属喜凉作物,灌浆期易受高温胁迫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开展小麦耐高温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对于小麦耐高温品种鉴定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耐高温品种菏麦13与高温敏感品种临麦2号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8代)为材料,利用SNP芯片对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调查群体旗叶干尖指数和千粒重热感指数,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图谱包含741个SNP标记,覆盖15条染色体,全长1720.4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2.32 cM。共检测到10个旗叶干尖指数QTLs,分布于1A、1B、2A、4A、5B、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5.03%~13.11%,其中3个QTLs能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可能为主效QTLs;7B染色体上的qFLS-7B在2个环境中稳定存在,可解释6.53%~8.32%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11个千粒重热感指数QTLs,分布于2B、3A、4B、5A、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4.89%~15.60%的表型变异,其中2个QTLs能解释超过10%的表型变异,可能为主效QTLs;7B染色体上的qITKW-7B在3个环境中稳定存在,可解释5.27%~9.15%的表型变异。
    • 罗兰; 韩龙植; 雷丽霞; 刘进; 张瑞华; 金桂秀; 崔迪; 黎毛毛; 马小定; 赵正武
    • 摘要: 以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日本晴为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研究材料,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东临沂和江西南昌对分蘖数、穗粒数和粒形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环境鉴定,结合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基因型数据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3个环境共检测到68个QTL,包括株高4个、穗长5个、分蘖数2个、一次枝梗数7个、一次枝梗粒数8个、二次枝梗数8个、二次枝梗粒数10个、每穗粒数6个、千粒重7个、粒长8个和粒宽3个;LOD值介于2.50~12.66之间,贡献率变幅为4.67%~27.79%,15个QTL的贡献率大于15%;24个QTL与已报道位点/基因位置重叠,44个QTL为新发现位点;6个QTL在2个环境能被检测到,1个QTL qTGW2能在3个环境检测到,且是还未报道的新位点.最后,利用BSA法验证了qPH7、qPBPP8-2和qGW10三个QTL的可靠性.本研究将为后续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克隆以及进一步解析其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高阳; 刘娟; 刘一诺; 侯非凡; 王金耀; 邢国明; 李森
    • 摘要: 黄瓜心皮数基因CsCLAVATA3(CsCLV3)对提高黄瓜果实单果重和改良商品性状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CsCLV3对黄瓜果实发育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长春密刺'(CCMC)为轮回亲本,'True Lemon'(TL)为供体亲本,获得CsCLV3近等基因系,利用SSR和GBS测序对筛选的3心皮纯合型与5心皮纯合型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显示渗入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利用由310个单株构成的BC3F2群体对黄瓜心皮数目(CN)、果实长度(FL)、果实粗度(FD)、种子数量(SN)、成熟单瓜重量(FW)以及种子百粒重(HGW)进行表型分析及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CN、FL、FD、FW、SN、HGW均为双峰分布,符合1:1的孟德尔分离定律,各性状与心皮数目极显著相关;近等基因系中5心皮纯合型的CN、FD、FW、SN高于3心皮纯合型,FL、HGW低于后者;在1号染色体心皮数连锁标记D1位置定位到CN、FL、FD、FW、SN和HGW的QTL,遗传贡献率分别为95.3%、55.2%、89.7%、83.2%、87.9%、93.9%,且均与CsCLV3共分离.本研究表明CsCLV3在调控黄瓜心皮数的同时对果实FL、FD、FW、SN、HGW具有调控多效性.
    • 苏代群; 庄振涛; 景琦; 刘春青; 孙中华; 张时轶
    • 摘要: 大豆是全球范围内食用蛋白和食用油脂的主要来源。大豆的产量及形态等性状多属于数量性状,不但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本研究利用杂交组合“东农L13 ×黑河36”、“东农L13 ×合农60”衍生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3613和RIL6013为材料,在哈尔滨、阿城和双城3个地点进行正常施用氮肥和不施用氮肥两种条件种植,对大豆形态、产量等性状进行加性和上位性QTL定位,并对各性状进行氮肥响应QTL定位和候选基因预测,旨在剖析不同氮肥水平下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发掘相关基因位点,在RIL3613和RIL6013群体中共检出9个株高加性QTL、6个主茎节数加性QTL、3个单株荚数加性QTL、5个单株粒数加性QTL、3个百粒重加性QTL、4个单株粒重加性QTL,单个加性QTL可解释2.04%~8.64%、1.13%~8.25%、5.97%~12.72%、0.02%~11.72%、1.34%~10.78%、5.51%~8.99%的表型变异。利用SoyBase在线程序获得的标记信息,在4个一致QTL区间中,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121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筛选和注释。KEGG通路中,Ko04075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包括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激素,在调节茎生长、植物生长和种子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苏代群; 景琦; 刘春青; 肖长文; 张时轶
    • 摘要: 大豆是全球范围内食用蛋白和食用油脂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动物饲料蛋白的最为重要的来源。大豆生长过程中,氮素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氮素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有了大量研究报道,但是缺乏不施氮处理下大豆品质性状QTL分析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杂交组合“东农L13 ×黑河36”、“东农L13 ×合农60”衍生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3613和RIL6013为材料,在哈尔滨、阿城和双城3个地点进行正常施用氮肥和不施用氮肥两种条件种植,对大豆品质性状进行加性和上位性QTL定位,并对各性状进行氮肥响应QTL定位和候选基因预测,旨在剖析不同氮肥水平下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发掘相关基因位点,为不同氮肥施用条件下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在RIL3613和RIL6013群体中共检出4个蛋白质含量加性QTL、2个油分含量加性QTL,单个加性QTL可解释0.20%~8.70%、7.23%~7.50%的表型变异。其中有1个油分含量加性QTL是新发现的。在RIL3613和RIL6013群体中共检出4对蛋白质含量上位性QTL,上位性QTL可解释4.04%~5.50%的表型变异。在RIL3613和RIL6013群体中共检出2个蛋白质含量氮肥响应QTL,单个氮肥响应QTL可解释8.88%~12.49%的表型变异,均是新发现的。利用SoyBase在线程序获得的标记信息,在4个一致QTL区间中,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121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筛选和注释。KEGG通路中,Ko04075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包括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激素,在调节茎生长、植物生长和种子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Pathway分析和功能注释,最终鉴定出15个候选基因,被注释为囊泡转运v-SNARE家族蛋白基因、带有beta亚基和-2亚基基因的协同分子、SAUR样生长素应答蛋白家族基因、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SnRK)等,均是植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等多种发育途径所必需的。
    • 王岭; 才羿; 王桂超; 王迪; 盛云燕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甜瓜果实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为甜瓜品质育种及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薄皮甜瓜1244为母本、厚皮甜瓜M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结合SFLA测序技术开发分子标签,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以F2:3表型数据为基础,采用Mapqtl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获得了380446 Mreads(83.12 Gb)数据,测序平均Q30为93.59%,平均GC含量为36.87%;开发了112844个SLAF标签,3274879个SNP;构建了12个连锁群,共计10596个上图标记,总图距为1383.8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13 cM,上图标记完整度平均为99.92%.将控制甜瓜果面沟性状基因(fst)定位在第11条染色体末端Marker 1993423(62.18)—Marker 1998820(63.05),覆盖基因组0.72 Mb,包含33个候选基因;控制甜瓜果皮花纹基因(fpp)定位在第2条染色体Marker 459584(90.91)—Marker 459446(90.91),覆盖基因组0.08 Mb,包含5个候选基因,其中MELO3C026292(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可能为控制果皮花纹的候选基因;同时检测到甜瓜果皮底色1个QTL位点fpc,位于第7条染色体Marker 1229174(7.14)—Marker 1229973(7.14),贡献率为9.9%;检测到果型指数1个QTL位点fs9.1,位于第9条染色体Marker 1705671(76.19)—Marker 1705915(79.23),贡献率为7.6%;在第1、2、6、7、10染色体检测到单果重相关6个QTL位点(sfw1.1、sfw2.1、sfw2.2、sfw6.1、sfw7.1、sfw10.1),贡献率在3.1%—17.0%,LOD值介于3.0—5.6.[结论]将甜瓜果面沟、果皮花纹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1和第2条染色体,分别获得33个和5个候选基因;检测到1个果皮底色QTL位点、1个果型指数QTL位点和6个单果重QTL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