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6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8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335428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电源技术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溶剂热法的相关文献由3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华强、包启富、董伟霞等。

溶剂热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5428 占比:99.75%

总计:336281篇

溶剂热法—发文趋势图

溶剂热法

-研究学者

  • 吴华强
  • 包启富
  • 董伟霞
  • 张旭东
  • 庞海霞
  • 王俊恩
  • 赵高凌
  • 韩高荣
  • 何文
  • 孟建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洁雅; 冯爽; 孔令伟
    • 摘要: 使用成本低廉的商业化原料,通过微波法快速简易地合成两种具有四个苯环长度的双齿羧酸配体L_(1)与L_(2),再运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两种相同结构的类UiO型锆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Zr-L_(1)与Zr-L_(2).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氢波谱、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探究了锆基MOFs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较为均匀、稳定的纳米级孔道.
    • 龚建康; 申莎; 师睿; 叶坪; 王邦艳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H_(2)-MIL-101(Al)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吸附-脱附(BET)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磷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出了NH_(2)-MIL-101(Al),SEM、TEM和BET表征分析表明材料形貌呈棒状,长度约500 nm,NH_(2)-MIL-101(Al)材料为介孔材料。(2)在NH_(2)-MIL-101(Al)的投加量为2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p H为6.00~8.00时,温度为30°C条件下,材料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磷的去除率可达94.5%,该材料吸附水中磷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3)将合成的材料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磷的吸附去除,其去除率为23.7%。根据系列实验结果证明,NH_(2)-MIL-101(Al)在吸附除磷方面,具有一定的吸附潜能。
    • 刘帅; 胡思前; 朱天容
    • 摘要: 为了研究铁基双金属MOF材料降解水中卤代苯醌的应用可能性,采用溶剂热法以钛酸异丙酯、乙酰丙酮铁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原材料成功合成了铁钛双金属MOF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该材料对2,6-二氯-1,4-苯醌的吸附降解率。结果表明:当DCBQ初始浓度为1.8 mg/L,投加30 mg Fe-Ti(0.6∶2.0)双金属MOF材料和1 mL 3%的双氧水时,最佳降解率达到98.58%。结果说明铁钛双金属MOF材料对降解饮用水中的卤代苯醌有较好的效果,使用双氧水效果更佳。
    • 刘阳; 杨惠丹
    • 摘要: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以六水合硝酸铈为铈源、偏钒酸铵为钒源,加入表面活性剂,调节不同的pH值,在160°C的温度下,在反应釜中反应12 h来合成钒酸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固相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手段对不同形态的钒酸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然后,以甲基橙(MO)为降解物,在可见光下评价了不同形态的钒酸铈的光催化活性性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不同的反应时间和不同的pH的条件下对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12 h和加入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钒酸铈具有最好的结晶度,其光催化性能最好。
    • 徐宇琦; 孟文超; 陈逢喜
    • 摘要: 本文以常用无机铝盐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铝原位改性Fe3O4微球,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表征。以H2O2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制备高质量无氯苯甲醛为目标反应,考察了无机铝源的类型、铝盐颗粒大小、铝添加量、加入顺序等因素对无机铝原位改性Fe3O4微球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Fe3O4微球的催化活性,以研磨过的Al2(SO4)3•18H2O为铝源、Fe/Al比为7.4、按铁盐–铝盐–碱源顺序加料为工艺制备的铝改性Fe3O4微球(记为Fe3O4-AS-1.0)的催化性能和重现性均最佳(对应苯甲醇的转化率和苯甲醛的产率分别为47.3%和41.2%;作为对比,在空白Fe3O4微球上的对应值分别为5.7%和5.6%)。Fe3O4-AS-1.0微球经乙二醇还原补铝再生后至少可以循环使用5次,催化性能没有明显损失(苯甲醇的转化率为44.2%~50.3%,苯甲醛的选择性80.0%~85.9%)。
    • 牛百通; 冯延辉; 廖慧玲; 郭鸿旭; 应少明
    • 摘要: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混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Ni,Co)),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具有独特的纳米花状结构的MOF(Ni_(1.2)Co_(0.8))可以提供更多的电活性位点,从而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1)时的比电容为850 F·g^(-1)。同时本研究工作说明MOF(Ni)电极材料在掺杂适量钴元素后,可增强电极内部电子/离子转移,降低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导电性,增强电化学性能。
    • 贺乐; 许明悦; 高海清; 肖梓伊; 李玲
    • 摘要: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Cu^(2+)的浓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Cu^(2+)的定量测定是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水体中Cu^(2+)的浓度,我们选用了La^(3+)作为金属离子,5-羟基间苯二甲酸作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La-MOFs,并通过XRD、红外和SEM表征了其结构.讨论了一系列相同浓度的不同金属离子(Cu^(2+)、Co^(2+)、Pb^(2+)和Fe^(3+))对La-MOFs荧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u^(2+)对La-MOFs荧光猝灭最明显.选择Cu^(2+)为目标分析物,进一步讨论共存离子对的荧光光谱变化.实验发现,Cu^(2+)升高时,La-MOFs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当Cu^(2+)浓度为10μg/L时,La-MOFs的荧光几乎被淬灭,呈现“关闭”状态;当加入共存离子Na^(+)、Mg^(2+)和Al3^(+)后,发现Na^(+)、Mg^(2+)和Al3+的存在不影响Cu^(2+)对La-MOFs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荧光减弱的强度与Cu^(2+)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可以建立定量测定Cu^(2+)的方法,检出限为3.53μg/L.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好.
    • 田进军; 陶可凡; 王凯路; 王显; 雷润生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合成了NiWO_(4)纳米材料,以乙二醇和水为溶剂制备的NiWO_(4)纳米材料分别具有纳米棒形貌和介孔结构,这两种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扩散,作为电极材料在4 mol/L KOH电解液中具有较大的比电容,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分别为942.2 F/g和716 F/g,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材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 何家霖; 张佩聪; 黄艺; 李峻峰; 张文涛; 丁秋权
    • 摘要: 针对新型MOFs材料ZIF-L制备中普遍存在的产率低、原料浪费大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制备方法、溶剂、n(Zn^(2+))/n_(Hmim)摩尔比、锌源、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物相、形貌、产率及吸附率的影响,进而优化制备工艺,实现了高产率ZIF-L的可控制备及对VO_(3)^(-)的高效去除。研究表明,在硝酸锌为锌源,水为溶剂,n(Zn^(2+))/n_(Hmim)摩尔比为1:8,110°C下水热24h的优化条件下,合成的ZIF-L呈典型的2D叶型板状晶,产率及吸附率分别高达91%和91.9%。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ZIF-L对钒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饱和吸附量为26.13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方程,有望在钒污染治理中发挥巨大潜力。
    • 卢晓敏; 李雪梅; 刘岚君; 沈晓芳; 梅毅; 廉培超
    • 摘要: 黑磷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黑磷的应用仍受限于其制备方法及剥离方法。液相法是在液相条件下合成黑磷的方法,主要包括汞回流法、铋熔化法和溶剂热法。液相法可以一步制备出纳米黑磷,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纳米黑磷的低成本、可控制备的方法。综述了液相法制备黑磷的研究现状,分析并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液相法制备出的黑磷存在晶型差、产率低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选择合适的溶剂、调控反应温度有望制备出新型结构的纳米黑磷基材料并提高黑磷的结晶性及产率,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实现原位掺杂或形成复合材料有望提升黑磷的稳定性,进而拓宽黑磷的应用领域并提升黑磷的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