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涎瘘

涎瘘

涎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252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涎瘘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新华、赵璧、陈娟等。

涎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3.66%

专利文献>

论文:2529 占比:96.34%

总计:2625篇

涎瘘—发文趋势图

涎瘘

-研究学者

  • 杨新华
  • 赵璧
  • 陈娟
  • 任晓旭
  • 何婷婷
  • 冯元勇
  • 卜令学
  • 卢坚
  • 卢小生
  • 吕改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葛良玉; 季莉; 陈霖; 李志萍; 顾倩平; 孟箭; 张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导管在腮腺导管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并采用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进行腮腺导管吻合的13例患者,评价术后2周腮腺区有无肿胀、涎瘘及导管通畅情况,采用99m TcO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唾液腺分泌功能定量检测。结果术后2周拔除硬膜外导管,13例患者患侧腮腺区均无肿胀及涎瘘,导管分泌通畅;术后3个月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摄取率无显著差异(t=-0.859,P=0.399),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排泄率无显著差异(t=0.693,P=0.495),患侧腮腺分泌功能良好。结论以硬膜外导管做支架的腮腺导管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娇娇; 谭慎兴; 马旭彤; 牛常英; 卢小生
    • 摘要: 目的观察残余腺体A型肉毒素(BTX-A)注射与术区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对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8例,按照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腮腺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即刻于残余腺体分象限多点注射BTX-A共20 U,术后患侧术区持续加压包扎3 d;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区长时间加压包扎2周;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唾液分泌量和舒适度、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7、14 d唾液分泌量少(P均0.05。结论BTX-A配合术区短期加压包扎法应用于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效果较好,可以抑制唾液分泌,预防涎瘘,提高了术后患者治疗过程舒适度和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
    • 刘志强; 王忠厚
    • 摘要: 目的:观察腮腺区良性肿瘤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名行腮腺区肿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压、传统橡皮片结合弹力绷带对术区进行加压包扎,对比分析二者预防术后涎瘘发生的效果.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橡皮片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患者.结论:持续负压引流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对预防腮腺区肿瘤术后涎瘘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 邹虎威; 刘君肖; 陈占伟; 吴海威; 刘桂军
    • 摘要: 随着部分腮腺切除术的普及,腮腺切除术后涎瘘的发生率有所升高,涎瘘导致切口迁延不愈,是困扰医患双方的常见术后并发症.针对涎瘘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众多,各自有其优缺点,总体的防治思路为抑制唾液分泌、阻止唾液漏出、加速刀口愈合.抑制唾液分泌的方法包括口服抗胆碱药物、东莨菪碱透皮贴、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鼓室神经切除术、小剂量放疗、饮食控制;阻止唾液漏出的方法包括结扎腮腺分支导管、组织封闭剂、绷带加压包扎、硬化剂治疗;加速刀口愈合的方法包括生长因子、负压引流和穿刺抽吸.东莨菪碱透皮贴、组织封闭剂、亚甲蓝示踪技术、硬化剂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都致力于在舒适、微创的前提下防治涎瘘,这些技术的应用将逐渐替代饮食控制、绷带加压包扎等不适度较高的传统技术,从而显著提高患者腮腺手术后的舒适度.
    • 彭珽; 庞宇峰
    • 摘要: 目的 观察腮腺手术后患者应用自制气压加压式包扎头套进行伤口包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术后,66例患者接受自制气压加压式头套包扎(A组),86例患者接受传统绷带包扎(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周内涎瘘、涎液潴留、血肿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24 h患者头痛、伤口疼痛、包扎舒适度、睡眠情况、张口困难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内,A组患者涎瘘发生率、涎液潴留发生率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24 h,A组患者头痛、包扎舒适度、睡眠情况、张口困难度等方面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 本自制气压加压式包扎头套能有效改善腮腺术后患者伤口包扎舒适度,预防涎瘘、涎腺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吴美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腮腺肿瘤术后患者涎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及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术后涎瘘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优(P<0.05);护理后干预组涎瘘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通过给予腮腺肿瘤患者优质护理后,患者涎瘘情况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刘志刚; 冯靓婧
    • 摘要: 目的 研究在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中利用胸锁乳突肌瓣内加压腮腺创面对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样本均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行单侧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使用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创面进行内加压,术后不作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内加压组);50例行传统的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及术后予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10 d(外加压组).对两组术后涎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内加压组50例患者术后有3例(6%)发生涎瘘;外加压组50例患者术后有12例(24%)发生涎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 对于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利用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创面进行内加压,能明显减少术后涎瘘的发生,是一个简单、安全、有效的预防涎瘘的方法 .
    • 杨晓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涎瘘出现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在2015年2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178例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中,分析术后出现涎瘘的几率,以及制定合理对策。结果:178例手术后出现13例涎瘘,12例口服阿托品,对饮食控制,局部延长加压包扎一周到一个月。结论:腮腺肿瘤手术后患者合并涎瘘的因素较多,通过得出结果制定不同护理模式,有利于涎瘘发生率降低,同时促进手术切口愈合。
    • 谭晨
    • 摘要: 目的:研究负压引流在防治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的腮腺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术后实施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在术后实施传统的加压包扎技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涎瘘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中,患者在腮腺术后出现涎瘘的有2例,涎瘘发生的概率为4.00%,而对照组中,患者在腮腺术后出现涎瘘的有15例,涎瘘发生的概率为30.00%,观察组发生涎瘘的人数与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能够降低腮腺术后涎瘘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