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观

海洋观

海洋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中国军事、世界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71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中学历史教学、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人海相依:中国人的海洋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水之哲学”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等;海洋观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孟蕾蕾、李英平、苏新等。

海洋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718 占比:99.58%

总计:28838篇

海洋观—发文趋势图

海洋观

-研究学者

  • 孟蕾蕾
  • 李英平
  • 苏新
  • 邓文金
  • 周舟
  • 孙吉亭
  • 彭利平
  • 成振
  • 曹新建
  • 武建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乃明
    • 摘要: 作为生长海滨的明代名臣,丘濬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和管理海洋等方面提出许多引人注目的观点主张。在丘濬看来,大海位于地之边缘,与天相接,体量巨大,且暗藏凶险;对大海要心存敬畏,祭海或临祭、或望祀,遵循先河后海、以海附陆的原则,体现“天子宅中以临四海”的要义。丘濬认为,海外亦有世界人居,其人物异常、俗尚和美、民物繁富有超出想象之上者;但又强调加强海防,抵御倭寇侵扰,与海外各国和平相处。丘濬重视利用海洋,主张因应时代要求,发展海上运输,扩大海外贸易,满足国内外人民生活需要。丘濬海洋观既因袭传统,又应变、开新,其许多设想在当下仍具启示意义。
    • 高嘉敏
    • 摘要: 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动物的应然关系作出了科学的构思与论证。然而,随着海洋环境日益恶化,西太平洋斑海豹等海洋动物的生存遭遇巨大的威胁,海洋动物保护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逐渐相悖。在取得既有成就的前提下,能否从哲学的高度理解人与动物关系对优化斑海豹保护实践至关重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视角,结合当下我国斑海豹保护实践的现状,探析了人与动物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斑海豹的保护实践。
    • 吴春明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的新书《上古海洋意识与早期海上丝绸之路》即将付梓,子老命我作序,我得以先睹为快,认真学习了一遍新书全稿,受益匪浅。子今教授是人杰地灵的考古学重镇西北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又是著名历史学家中不多的考古出身者,我们相识并不早,但却一见如故。他在考古专业学成后,师承重量级的秦汉史名家林剑鸣教授,以《论秦汉陆路交通》获硕士学位。
    • 吕同舟
    • 摘要: 关键提示“十四五”时期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总体思路包括:第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提升大型邮轮、大型LNG船、极地破冰船等船型的国际市场份额;第二,重点发展钻井船、深水半潜钻井平台、FPSO、FLNG、LNG-FPSU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加快发展深海空间站、载人深潜器等新兴海洋装备,拓展海洋装备在深远海养殖、深海采矿、海洋观监测、水下应急作业、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海洋能开发等领域的应用;第三,在大型主流船舶、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动力等核心配套领域,扶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以及经济效益好的世界一流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壮大一批比较优势突出、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船舶企业;第四,推动企业整合同类资源,补齐设计、配套产业链条中的短板弱项,延伸研发、造修、服务纵向链条,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薛晗; 李成明; 赵强
    • 摘要: 《我国行的问题》中陈嘉庚叙述各种交通工具,包括轮船等的生产、经营等问题,也探讨了加强航校的建设,以及对"洋技师"的看法等问题.海洋观主要包括海洋资源观、海洋教育观、海洋战略观、海洋产业观、海洋安全观、海洋技术观和海洋国土观.本文从《我国行的问题》探析陈嘉庚海洋观,对探析海洋观具有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
    • 夏月
    • 摘要: 古往今来,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总体上呈现出由浅入深的趋势。进入新时代,国家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重要战略位置,形成了新型的“海洋观”,海洋战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新型的“海洋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更好的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江儒敏; 金湖庭
    • 摘要: 课程思政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效果决定了教书育人一体,育人育才一事目标的实现.基于海洋观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通过分析海洋观课程思政环境,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提出逻辑和思维共性融合,价值意识和专业文化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融合等路径,以期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 陈国成
    • 摘要: 海洋意识是国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安全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在深刻理解海洋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海洋意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开放性、发展性等性质.并从海洋认知途径、对海洋情感变化和参与海洋事务实践行为,提出符合新时代国情发展的海洋意识培育路径:坚持"姓中""姓社""姓党"三姓要求培育海洋意识;坚持融入课程、融入研究、融入活动"三融"原则培育海洋意识;坚持教育管理制度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宣传实践化"三化"路径培育海洋意识.
    • 陈国成
    • 摘要: 海洋意识是国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安全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在深刻理解海洋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海洋意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开放性、发展性等性质。并从海洋认知途径、对海洋情感变化和参与海洋事务实践行为,提出符合新时代国情发展的海洋意识培育路径:坚持“姓中”“姓社”“姓党”三姓要求培育海洋意识;坚持融入课程、融入研究、融入活动“三融”原则培育海洋意识;坚持教育管理制度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宣传实践化“三化”路径培育海洋意识。
    • 林彬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闭关锁国导致国破家亡的屈辱历史和"守海不成、陆地不保"的残酷现实,张謇在探索救国强国之路过程中对海洋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型海洋观.张謇的海洋观包括治海军以防卫海洋、护渔权以维护海权、兴实业以海洋富国、开商埠以开放图自强、办院校以科教兴海洋等丰富的内容,可以说是其"父教育而母实业"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海洋的重新认识及重海自强的梦想和志业正是当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来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