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75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8篇、会议论文173篇、专利文献659481篇;相关期刊946种,包括中华传染病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黑龙江医学等; 相关会议96种,包括21世纪第2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国际热带病暨第三次全国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术会议等;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文献由7498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张云、杨为松等。

流行性出血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8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59481 占比:99.29%

总计:664212篇

流行性出血热—发文趋势图

流行性出血热

-研究学者

  • 张云
  • 杨为松
  • 俞永新
  • 刘彦仿
  • 孙志坚
  • 杨占清
  • 吴光华
  • 张成文
  • 白雪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0月47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心肝肾病史、白细胞、尿蛋白、尿量、低蛋白血症、合并感染、脏器损害等情况.统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死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病死率为2.6%(12/470).年龄、BMI、心肝肾病史、低蛋白血症、合并感染、脏器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60岁、BMI≥25、有心肝肾病史、有低蛋白血症、合并感染、脏器损害≥3个的患者死亡危险更高,需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防护,从而降低病死率.
    • 李凤; 刘俊利
    • 摘要: 考虑到流行性出血热的季节性爆发,建立了一类具有周期系数的流行性出血热模型.利用积分算子的谱半径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R_(0)决定了疾病的灭绝和一致持久性.通过Poincare映射讨论了模型的一致持续生存,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当R_(0)=0.16851时,无病周期解不稳定,系统的解趋向于一个正周期解,说明疾病持续生存.
    • 黄建溶; 彭武建; 陈烨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0天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住院时间(17.50±8.11)d。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15.87±4.78)、(11.57±3.01)、(7.24±1.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分别为(72.84±11.54)%、(67.53±10.88)%、(60.76±11.59)%,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60.73±31.31)、(111.27±43.80)、(186.6±61.71)×10^(9)/L,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89±22.39)、(26.93±18.19)、(4.48±3.16)mg/L。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WBC、NEUT%、PLT、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患者的BUN、Cr、Cys-C、β_(2)-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第10天低于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10天的血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10天,患者ALB均较治疗前升高,AS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患者ALB高于治疗后第3天,AST低于治疗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AL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肝功能及炎症反应。
    • 刘静
    • 摘要: 目的:探讨2013—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为科学防控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流行病学史、临床分型、临床症状及疾病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季节性趋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3—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流行性出血热年均发病率为0.5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1/10万。发病高峰日期是11月5日,发病高峰期是8月12日到次年1月30日。男女性别比为3.86∶1.00,18~55岁者占79.41%,以务农为主(44.13%),城阳街道、河套街道、上马街道发病数占61.76%,32.35%的病例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29.41%的病例居住地院内有杂草、草堆,29.41%的病例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91.18%的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及中型。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乏力、起病急,其次是头痛、腰痛、脸红、恶心。痊愈及症状好转病例占97.06%。结论:青岛市城阳区流行性出血热呈现低流行态势,建议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防控措施,以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死亡率。
    • 刘燕; 吴晓莉; 卢强; 张金兰; 刘再荣; 罗林法
    • 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损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盐源县人民医院临床确诊EHF既往无肾脏病史且做肾脏SWE的患者20例,设为EHF组,另选取46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肾脏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应的截断值,同时收集测量杨氏模量值24 h内患者的血清肌酐、尿蛋白、尿酸和血小板计数,计算杨氏模量值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肾皮质、髓质、肾窦的Emean、Emax、Emin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与对照组双肾皮质和髓质的Emean、E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肾皮质杨氏模量Emean值AUC为0.820,截断值为19.36 kPa时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9.1%;左肾皮质杨氏模量Emax值AUC为0.821,截断值为30.39 kPa时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4.8%。EHF组左肾皮质和髓质杨氏模量Emax值与尿蛋白、髓质Emean值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左肾髓质杨氏模量Emax值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无创定量评价方法,肾脏皮质及髓质Emean、Emax均可作为参考指标,而肾脏皮质杨氏模量Emean差异显著,且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AUC较大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应用中推荐测量肾脏皮质杨氏模量Emean值。
    • 张健; 吴同浩; 汤惠焱; 常妍; 马进
    • 摘要: 目的分析东海县近10年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rrhagic fever,EHF)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EHF防控策略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0年现住址为东海县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海县2011—2020年共报告EHF 96例,年均发病率0.79/10万;4季度为发病高峰(占73.96%)。病例集中在40~<60岁年龄组(占52.08%);男性发病率(12.90/10万)高于女性(2.3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5.83%)。张湾乡病例数(20例,占20.83%)和发病率(5.85/10万)均为最高;农村发病率(8.91/10万)高于城区(3.7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结论东海县近10年EHF发病水平在全省范围内较高,需加强灭鼠、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
    • 摘要: 出血热是一种什么病,如何预防A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什么是出血热?专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 李凤; 刘俊利
    • 摘要: 建立了一类具有两种感染途径和接种的出血热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和LaSalle不变集原理,讨论了模型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结果表明: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模型还存在地方病平衡点,且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最后证明了疾病存在的持久性.
    • 许庭莹; 刘东来; 许四宏
    • 摘要: 目的 研制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汉坦病毒阳性和阴性临床分离株样本,制备汉坦病毒RNA噬菌体模拟样本,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进行核酸序列鉴定。选择合适样本组成参考品并使用不同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由20份样本组成,包括阳性参考品5份(PC01~PC05)、阴性参考品11份(NC01~NC11)、精密性参考品2份(R01、R02)以及检出限参考品2份(S01、S05)。其中,检出限参考品1:10梯度稀释后,要求S02、S03为汉坦病毒汉滩型阳性,S06、S07为汉坦病毒汉城型阳性,其余样本不做要求。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经25°C室温放置24 h或反复冻融3次均不影响参考品性能。结论 本研究研制了汉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可应用于相关定性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
    • 何月悦
    • 摘要: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可行性方案。回顾性分析37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调研结果 ,针对疾病的流行特征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在本次调研中,流行性出血热多发于青壮年,即年龄21~45岁。其次,以农民、工人等职业为高发群体,农民占比为59.9%,工人占比为59.7%。疾病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第二季度(3~6月)和第四季度(10~12月),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率分别达到了46.5%和38.5%,可见春秋季节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率较高。在性别特点上,男性患者人数更多,这与农民群体中男性所占比例更高具有一定关系。因此,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以及对民众进行疫苗接种普及,加强疾病知识的普及,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