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涎

流涎

流涎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3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8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民间疗法、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10中国(西安)中医药国际论坛、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等;流涎的相关文献由123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小龙、董占林、张俊丽等。

流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64.8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218 占比:34.49%

总计:632篇

流涎—发文趋势图

流涎

-研究学者

  • 任小龙
  • 董占林
  • 张俊丽
  • 林志刚
  • 冯俊杰
  • 王超
  • 胡俊祥
  • 马雅琳
  • 王全
  • 何渝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立业; 陈白云; 黄姣姣; 王艳丽; 马彩云; 高超
    •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脑性瘫痪(脑瘫)合并流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该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合并流涎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流涎症状,采用口运动功能、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评估2组患儿吞咽功能,评定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TDS分级、口运动功能、RSS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 陈建设; 王天恩; 李和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手术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行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前、术后观察患儿流涎、颅内血流变化和肢体痉挛变化,设对照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常规行针刺等康复训练。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行TCD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明显,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不明显。随访12个月,手术组流涎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01);手术组术后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明显,对照组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不明显。结论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流涎有效率高,可改善脑供血及肢体痉挛。
    • 周雪珍; 吴文秀; 林祖琛; 李海燕; 叶素贞
    • 摘要: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流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流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常规训练和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试验组加用肌内效贴,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FOIS)、洼田饮水试验(WST)和教师流涎量表(TDS)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OIS、TDS和WST评分均改善(|Z|>2.000,P3.045,P<0.01)。结论配合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
    • 杨洁
    • 摘要: 流涎是脑瘫常见症状,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社交能力,且易造成口周皮肤湿疹等问题的出现,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干扰。目前,关于该病症的发生原因尚无统一定论,其治疗方案也较为多元化,涉及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中医按摩、针灸、低频电刺激以及外科手术等。现本文对小儿脑瘫流涎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刘艳秋; 王运良
    • 摘要: 流涎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当数量的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流涎流涎是PD患者令人苦恼的症状之一,由于唾液在口腔聚集,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目前认为流涎是由于PD患者吞咽障碍或不频繁引起,而非唾液分泌过多。以往对流涎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受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困扰。本文旨在探讨PD患者流涎的病因、解剖功能和评估,对治疗流涎的药物、肉毒毒素注射、手术干预、放射治疗、语言治疗等方法进行综述,目的是检验不同治疗方法对PD患者流涎的疗效,并进一步验证肉毒杆菌毒素等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
    • 戴苏云; 向文海; 崔丽笙; 欧阳玉臣; 丁洁; 封慧萍; 董家豪
    • 摘要: 目的观察口腔感知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流涎的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伴有流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常规吞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口腔感知觉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估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流涎情况。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分别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OIS、T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OIS分级均高于治疗前,TDS分级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OIS分级高于对照组,TDS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MES和常规吞咽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口腔感知觉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和流涎情况。
    • 熊金; 黄奇奇
    • 摘要: 1发病情况病犬为2.7 kg的6月龄雌性小型泰迪犬,已完成基础免疫,定时驱虫,无既往病史。该犬饲养期间出现流涎,精神不振,伴有呕吐动作,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不足2 h。2临床检查患犬体温39.2°C,呼吸45次/min,心率120次/min。触诊喉部,病犬疼痛明显,腹部触诊柔软。
    • 刘康文; 方向; 金珊; 傅亚瑜
    • 摘要: 流涎是肝豆状核变性常见的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总结方向主任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论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流涎症,方向主任认为肝豆状核变性流涎症病机在于铜毒内聚,脾肾不足,可在通腑排毒的基础上,配伍健脾化湿,温肾摄唾之品,临床疗效显著。
    • 刘盈; 赵晶; 孙光; 庞伟; 姜秀洁; 崔祎; 孔祥颖
    • 摘要: 目的:研究吞咽康复护理技术在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2-06,在我科住院和门诊康复治疗的具有流涎及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的脑瘫儿童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使用每周五次每次20min的吞咽言语治疗仪进行神经肌肉的电刺激,观察组除此之外,给予每天15~20min的吞咽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干预。每月干预前分别使用吞咽障碍调查(DDS)、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进行评估,评估分为初期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3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个月,干预周期为3个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疗效分析,总结循证依据,制定下一周期的康复护理目标、康复护理计划和吞咽康复护理技术。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初期、中期、末期的吞咽障碍调查表(DDS)和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技术可改善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流涎的症状,减轻吞咽障碍的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是一项确实可行的康复护理技术,值得广泛推广。
    • 怀宁; 童光磊; 李红; 周陶成; 丁浩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营养状况与吞咽障碍、流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进行营养评估、流涎评估;吞咽障碍评估,分别测定各组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发育Z评分、中上臂围及血清总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患儿营养状况与吞咽障碍、流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吞咽障碍患儿体重指数(BMI)/年龄Z评分、中上臂围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均低于非吞咽障碍患儿(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且与吞咽障碍、流涎存在相关性,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干预吞咽障碍及流涎,提升患儿的营养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