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榍石

榍石

榍石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原子能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4552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榍石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滕元成、任雪潭、曾冲盛等。

榍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552 占比:99.76%

总计:34634篇

榍石—发文趋势图

榍石

-研究学者

  • 滕元成
  • 任雪潭
  • 曾冲盛
  • 李玉香
  • 赵令浩
  • 孙冬阳
  • 张朝彬
  • 徐会杰
  • 成夙
  • 胡明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佳佳; 张乔; 靳梦琪; 周俊林; 李玉宏; 陈高潮
    • 摘要: 近年随着定年技术的发展,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逐渐被学者采用,用来揭示某些特殊岩石类型的形成时代,如碱性岩。华北中部狐偃山碱性杂岩体由多个侵入体组成,岩性主要为二长岩类,岩石中发育大量继承锆石,结晶锆石相对较少,但包含大量岩浆榍石。本次研究即利用榍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研究相对薄弱的矿泉、狼窝沟2个二长岩体中榍石进行了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二长岩体分别侵位于129 Ma和130 Ma。作为对比,同时对相同2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狐偃山杂岩体主体二长岩类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127~131 Ma),早白垩世晚期(111~114 Ma)有少量正长岩形成,从而构成了狐偃山杂岩体。
    • 王礼胜; 张海衡; 刘静怡; 王露丝; 欧阳秋眉; 柳东明; 刘伟
    • 摘要: 选取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反光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和电子探针仪等测试手段,开展了翡翠样品的外观特征、放大观察、组成矿物、显微结构、拉曼光谱及矿物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矿物组成及其演化,将成矿作用分为三期:(1)早期成矿作用产物为具粗粒、半自形-自形粒柱状结构的硬玉,化学成分很纯;(2)主成矿期以交代作用为主,早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硬玉,与第一期的硬玉相比含有相对较高的FeO、Cr_(2) O_(3)、MgO和CaO含量,晚阶段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细小的绿辉石,MgO和CaO含量高,因Cr_(2) O_(3)含量具规律性变化而相应呈深浅不同的绿色;(3)晚期成矿作用产物为硬玉(或钠长石)+榍石等,呈充填结构,榍石呈网脉状分布于硬玉、绿辉石颗粒之间或微裂隙中。晚期的硬玉(钠长石)+榍石+流体包裹体组合,即翡翠中的白色棉状物,实际上是一类流体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流体相,含有CO_(2)、CO等成分,其中2145 cm^(-1)处的特征拉曼位移峰最强、指示着CO含量很高的强还原成矿环境,这与样品中普遍存在无定型碳相印证。结果显示,所研究大多数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硬玉为主或硬玉是其主要矿物之一,白色棉状物中普遍出现的“晚期硬玉+网脉状榍石+以CO为主的流体包裹体”的组合,可以作为危地马拉高档绿色翡翠与缅甸绿色翡翠鉴别的重要参考特征。
    • 高玲; 闫峻; 李全忠; 谢建成
    • 摘要: 皖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普遍富集,局部已成为矿床,其中,郎溪县姚村岩体风化壳富集程度较高。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姚村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9±1.4 Ma,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风化壳可细分为残坡积层(A)、强半风化层(C_(1))、过渡层(C_(2))、弱半风化层(C_(3))和基岩(D)5层。稀土总量在纵向剖面上呈“波浪式”分布,各层稀土分布型式表现出对原岩的继承性。风化壳稀土配分型式与基岩一致,富集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15.6],但总含量明显更高。基岩∑REE为338×10^(-6),半风化层∑REE最高达642×10^(-6),富集约两倍。风化壳物质由风化残余主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黏土矿物(高岭石、埃洛石、伊利石、三水铝石等)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等)等组成。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含量最高,指示风化壳发育不成熟。REE与埃洛石含量明显正相关,与其他黏土矿物关系不明显。(含)稀土矿物(尤其是榍石)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贡献量超过50%,其次为斜长石,是风化壳中REE的重要来源。
    • 吕沅峻; 彭建堂; 蔡亚飞
    • 摘要: 杏枫山钨矿床是湘中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产出于浅变质岩系中的矽卡岩型钨矿.本文通过电子探针与LA-ICP-MS等技术手段,对杏枫山矿区矽卡岩中的热液榍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组成以及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榍石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REE、TiO2含量,极低的Th/U,以及较高的Al2O3和F含量,这些均为典型热液榍石的地球化学特征;(2)富W而亏损Mo,表明其形成的热液流体具有富W贫Mo的特征;(3)稀土配分模式为左倾的、轻稀土显著亏损的重稀土富集型,正Ce、Eu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较为还原.此外,榍石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矿形成于215.2±2.7Ma,与邻近白马山钛铁矿花岗岩形成的时间一致,基于地质及年代学证据,我们认为该矿的形成与白马山印支期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湘中地区钨成矿与印支期还原性花岗质岩浆岩密切相关,为湘中印支晚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产物.
    • 邹妤; 李鹏; 吴之瑛; 康梦玲; 王时麒
    • 摘要: 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对辽宁岫岩县桑皮峪透闪石玉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从桑皮峪透闪石玉中分离的锆石和榍石的年龄.结果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次要矿物包括磷灰石、方解石、绿泥石、石墨、褐铁矿、锆石、榍石等.偏光显微镜下桑皮峪透闪石玉的主要结构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显微细晶质结构和纤维变晶结构;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和CaO,Mg2+/(Mg2++Fe2+)值为0.964~0.971.桑皮峪透闪石玉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 851±7 Ma,榍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 848±17 Ma,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矿形成于古元古代白云岩的区域变质时期.
    • 赵令浩; 曾令森; 高利娥; 高家昊; 王亚飞; 张立飞
    • 摘要: 南迦巴瓦地区广泛出露的中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层状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为研究部分熔融过程中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熔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相对于源岩或熔融残留体,淡色体亏损Ti、V、REE、Y、Nb、Ta、U等元素,与混合岩中榍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互补.混合岩、淡色体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南迦巴瓦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淡色体的微量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长英质熔体的低Ti溶解度,榍石以未熔残留体形式存在于暗色体中,导致熔体亏损Ti、REE、Nb、Ta、V、U等元素和Sr/Y比值相对升高.关键元素在榍石和熔体之间的配分系数受熔体成分影响明显.角闪岩中变质榍石DNb/Ta<1,因此变质榍石残留导致熔体Nb/Ta相对于源岩升高;而高Si-A1花岗质熔体中榍石DNb/Ta>1,因此与高Si-A1熔体平衡的榍石的分离(转熔或结晶分异)将导致熔体Nb/Ta比值相对源岩降低.榍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微量元素效应为理解变基性岩部分熔融产生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新的认识.
    • 马倩; 杨岳衡; 赵志丹; 佟鑫; 武精凯; 苗壮; 李晨; 雷杭山
    • 摘要: 榍石作为副矿物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新生代富碱侵入岩中广泛存在.原住获取榍石矿物内部微量元素、U-Pb年龄和Sm-Nd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获取矿物和岩石的成因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级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Quadrupole/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Q/MC-ICP-MS)与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LA)联用,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5个富碱侵入岩体(桃花岩体、宁蒗-永胜岩体、哈播岩体、铜厂岩体和十里村岩体)中榍石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富碱侵入岩中榍石为岩浆成因,亏损Rb、Ba、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榍石的稀土配分图均表现为明显右倾,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与云南北衙、马厂箐矽卡岩矿床中的热液榍石相比,本文榍石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Th/U、LREE/HREE和Ce/Ce*比值,具有较低的Eu/Eu*、Nb/Ta、Zr/Hf比值.微区原位LA-Q-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富碱岩体中榍石结晶年龄在32.5~37.9Ma之间,代表了岩体形成时代,与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及其附近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35Ma)一致,属于青藏高原晚碰撞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榍石微区原位LA-MC-ICP-MS 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榍石颗粒的Nd同位素组成均一,表明榍石结晶过程中寄主岩浆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个富碱岩体之间的榍石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6.8~-2.1之间,与全岩的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榍石的原位微区Sm-Nd同位素可以作为富碱侵入岩研究中有效的示踪手段之一.
    • 赵令浩; 曾令森; 詹秀春; 胡明月; 袁继海; 孙冬阳; 张立飞
    • 摘要: 榍石富含U、Th,贫Pb,是U-Pb定年的理想矿物之一.本文采用激光剥蚀-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建立榍石U-Pb定年方法,采用25 ~ 30μm激光斑束,准确测定榍石U-Pb标准样品BLR-1 ( ~ 1048Ma)、OLT-1 ( ~ 1014Ma)和Pakistan(~21.4Ma),以及年轻榍石样品(<100Ma) U-Pb年龄,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和空间分辨率.综合对比共生锆石和榍石U-Pb年龄、榍石颗粒微量元素和U-Pb年龄环带及不同成分岩浆岩(SiO2含量48.1% ~77.0%)中岩浆榍石的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榍石具有宽泛的结晶温度(600 ~ 900°C,峰值~750°C),主要集中于岩浆演化中晚期结晶,榍石U-Pb同位素封闭温度接近或略低于锆石,因此同一岩浆体系中锆石与榍石的年龄差异可能反映了该熔体较晚达到榍石饱和,而非熔体热演化历史或封闭温度信息.
    • 谢富伟; 郎兴海; 唐菊兴; 肖鸿天; 马笛
    • 摘要: 拉萨地块南缘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岩浆作用,其中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对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100Ma的角闪辉长岩和68Ma花岗斑岩的锆石、磷灰石、榍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背散射、阴极发光(CL)、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查明锆石、磷灰石、榍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进一步反演岩石源区性质、结晶历史及结晶条件,并对岩体含矿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探讨冈底斯成矿带晚白垩世岩浆成因机制和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598~626°C,锆石Ti结晶温度为645~758°C,磷灰石饱和温度为690~819°C,榍石Zr温度为602~778°C;磷灰石具有中等-弱的负铕异常(δEu =0.67)、富集LREE,早期高温阶段锆石的结晶主要受到磷灰石结晶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受到少量榍石结晶的影响;角闪辉长岩中的锆石在低的Hf、温度较高时却具有较高的Th、U含量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更多俯冲板片出溶流体的影响,磷灰石具有较高的(La/Sm)N值以及Sr含量低于主岩,显示岩浆源区均一、熔体富CL特征.花岗斑岩的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704~ 736°C,锆石Ti温度为630~799°C,磷灰石饱和温度为846~891°C,结合锆石的Ce/Sm、Yb/Gd以及磷灰石较大的负铕异常(δEu =0.29),显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都受到磷灰石和榍石的共同结晶影响,磷灰石的结晶受到斜长石影响;花岗斑岩中大部分锆石Ti结晶温度高于其初始饱和温度,磷灰石Sr.Ap/Sr.WR为0.78~1.45,具有较高的F/Cl(32.87 ~67.60)、低的(wSm)N,指示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不均一,受到多期岩浆熔体的脉冲式灌入并加入了更多镁铁质的岩浆熔体,其熔体具有低的CL.此外,花岗斑岩锆石具有较高的Ce4+/Ce3+、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3、熔体中更富S,指示花岗斑岩具有高的氧逸度和成矿潜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锆石、磷灰石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组成、结晶历史、结晶条件以及成矿潜力,为岩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