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锆石

锆石

锆石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4篇、会议论文124篇、专利文献51023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锆石的相关文献由266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元保、郑永飞、李惠民等。

锆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4 占比:1.68%

会议论文>

论文:124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51023 占比:98.08%

总计:52021篇

锆石—发文趋势图

锆石

-研究学者

  • 吴元保
  • 郑永飞
  • 李惠民
  • 刘福来
  • 符素玲
  • 宋彪
  • 柳小明
  • 夏斌
  • 张玉泉
  • 汤四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静
    • 摘要: 以四硼酸锂和碳酸锂为助熔剂,采用高温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锆质引流剂中的SiO_(2)、Cr_(2)O_(3)、Fe_(2)O_(3)、Al_(2)O_(3)和MgO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试样与熔剂以1∶35的稀释比,以4滴300 g/L溴化铵溶液为脱模剂,在1050°C熔融20 min,熔融制得的玻璃熔片均匀、透明、无气泡,符合测定要求。同时验证了该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并与化学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化学法测定结果相符,且具有操作简单,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生产需求。
    • 王一丁
    • 摘要: 在自然界中锆石稳定性好,可以有效保存源区的原始信息,从而使得锆石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矿物。通过对不同成因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热液锆石)的晶型、内部结构、包裹体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特征进行总结和评述,在不同的环境下锆石所形成的结构类型有很大的差异。简述了4种(ID-TIMS、SIMS、LA-ICP-MS以及LA-MC-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不足。此外结合实例,运用不同成因锆石的定年结果,结合锆石矿物学和区域地质背景将得出的年龄合理的应用于地质过程中。
    • 林旭; 李玲玲; 刘海金; 陈济鑫
    • 摘要: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 沈宏飞; 李立兴; 李厚民; 李小赛; 孙欣宇; 文一卓; 李文朝; 孟雨红
    • 摘要: 以湘南地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岩浆锆石为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湘南地区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的控制因素。锆石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缺乏2.0 Ga左右的谱峰,显示湘南地区震旦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物源具有华夏陆块的亲缘性,不具扬子陆块亲缘性,可以代表研究区华夏地块岩浆活动的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峰值记录了华夏陆块2.5 Ga、1.3~1.1 Ga、950 Ma、800 Ma、650 Ma和430 Ma六期前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应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Grenville碰撞造山运动及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锆石的δEu、LREE/HREE、Y/Ho、Nb/Ta值变化幅度均较大,LREE/HREE和Nb/Ta值不随时代变新而变小(反而有变大的趋势),表明岩浆分异程度与时代无关。但是,锆石∑REE、Y、Th、U、Nb和Ta含量,以及LREE/HREE和Nb/Ta值随时代变新而增高,表明岩浆源区的成分成熟度逐渐增高。湘南地区钨锡矿化规模随着时代变新而增大,在中生代达到顶峰,这一趋势与地壳成熟度的不断增高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示踪钨锡成矿规模的重要指标。
    • 万渝生; 董春艳; 李鹏川; 苗培森; 王惠初; 李建荣
    • 摘要: 五台地区高凡群对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层序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凡群磨河组开展了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变质沉积岩稀土总量为(132.78~231.84)×10^(-6)(样品W1927的稀土总量为1016.55×10^(-6)),轻重稀土分离弱((La/Yb)_(N)=4.5~12.5),具明显负铕异常(δEu=0.37~0.62),稀土模式与太古宙后泥砂质碎屑沉积岩十分类似。一个白云石英片岩样品(D004)的变质原岩中存在大量2.7 Ga、2.54~2.5 Ga、2.3 Ga和2.18 Ga碎屑锆石,最年轻锆石可能来自同时代火山岩。一个含黄铁矿白云片岩样品(W1927)的最年轻锆石年龄为2194 Ma,被认为代表了岩石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研究,可把高凡群形成时代限定在<2176 Ma和2350 Ma之间,碎屑物质主要来自恒山、五台、阜平、云中山、吕梁地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或更远的地区。
    • 李增胜; 张晨西; 舒磊; 单伟; 迟乃杰; 李凤春; 王继林; 杨慧
    • 摘要: 利用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LA),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在激光频率为2Hz,束斑直径为24μm条件下,对91500、GJ-1、TEMORA-1、Ples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定。测试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62.3±4.3)Ma(2σ,n=21),(604.8±3.1)Ma(2σ,n=20),(418.3±1.6)Ma(2σ,n=27),(337.3±1.3)Ma(2σ,n=28),(159.86±0.64)Ma(2σ,n=28),^(207)Pb/^(206)Pb、^(206)Pb/^(238)U、^(207)Pb/^(235)U比值的分析精度(2σ)2%左右,加权平均年龄的分析精度(2σ)均小于0.5%。上述结果表明,91500、GJ-1、TEMORA-1、Ples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完全一致。对产在胶东玲珑花岗岩中的实际锆石样品JD-47进行测试,所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3±2.1)Ma,与SHRIMP测试结果吻合。文中建立的24μm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试方法,与LA-ICP-MS方法相比,测试精度高,剥蚀时间短,激光剥蚀空间分辨率提高。
    • 郭怀军; 王虎; 全守村; 闫旭光; 贾伟航
    • 摘要: 阿尔金山处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新生代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关键。以阿尔金东段拉配泉一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来揭示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进而全面认识阿尔金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史。结果表明:拉配泉地区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分别为116~108和47~19 Ma,记录了阿尔金东段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东段北缘在60~48和约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快速降温事件;第1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北缘隆升并产生逆冲推覆作用,阿尔金断裂再次开始活动,阿尔金东段山体发生快速剥露;第2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下,阿尔金主断裂的大规模走滑运动导致了该地区的快速剥露;这两期事件的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2.85°C·Ma^(-1)和4.84°C·Ma^(-1)。
    • 刘超辉
    • 摘要: 锆石是研究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矿物之一,它的U-Pb年龄结合其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成分是反演寄主岩石成因乃至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锆石矿物包裹体、微量元素、U-Pb同位素体系、Lu-Hf同位素、O同位素以及Si、Zr和Ti同位素这6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前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次生矿物包裹体可能产生的方式以及原生矿物包裹体对早期地壳成分的制约、S型花岗岩的增加和构造体制转换之间的关系、放射性Pb富集的机制及识别方法、Lu-Hf体系反映的克拉通稳定的机制以及原始O同位素的确定及其对早期地球水圈状态的制约等。上述研究成果说明锆石学是研究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构造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手段。
    • 林旭; 吴中海; 赵希涛; 张洋; 陈济鑫; 刘海金
    • 摘要: 江汉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部,是长江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锆石是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副矿物,其U-Pb年龄谱对比被广泛用于物源示踪研究,但在江汉盆地还未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别对江汉盆地12条流入河流进行了922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结合多维判别图(MDS)和已报道的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探讨江汉盆地主要流入河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异同性,结果表明长江、沮漳河和清江的碎屑锆石U-Pb峰值年龄组成存在差异;作为江汉盆地输沙量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和汉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存在明显不同;大别山的河流同时与汉江和长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存在差异;发源于幕府山的陆水和汨罗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与长江和湘江的不同;武陵山的清江、澧水和沅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与湘江、资江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区域性物源区对这些河流碎屑物质组成的影响。因而,利用江汉盆地周缘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的差异,将其用于江汉盆地盆山耦合和大河演化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舒磊; 张晨西; 李增胜; 单伟; 熊玉新; 周长祥; 李敏; 王秀凤
    • 摘要: 将激光剥蚀微量采样技术(LA)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相结合,非常适合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内在组成及分布特征,近年来在地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将Coherent GeoLasPro 193nm激光剥蚀系统与Thermo Scientific Neptune Plus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联用,建立了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对锆石标样91500、GJ-1和Plesovice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方法流程体系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