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部分熔融

部分熔融

部分熔融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246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部分熔融的相关文献由8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经绥、张泽明、金振民等。

部分熔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460 占比:99.21%

总计:32718篇

部分熔融—发文趋势图

部分熔融

-研究学者

  • 杨经绥
  • 张泽明
  • 金振民
  • 丁慧霞
  • 曾令森
  • 熊发挥
  • 董昕
  • 刘丛强
  • 刘庆
  • 杨晓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家齐; 周振华; 欧阳荷根; 陈宝全; 刘文杰; 杨帆
    • 摘要: 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是亚洲最大的银矿床,除了目前已经探明的银、铅锌以外,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研究发现勘查发现该矿床深部还存在寻找锡矿的潜力。文章对钻孔新揭露的隐伏石英正长斑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双尖子山石英正长斑岩LA-MS-IC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4±0.5)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具有富Si、Al、Na、K,贫Mg、Fe、P元素的特征,A/CNK为0.97~1.05,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Sr、P、Ti等),Eu负异常明显,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特征。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锆石、云母、独居石和磷灰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的ε_(Hf)(t)值介于2.18~5.84,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811~1002 Ma,反映了双尖子山石英正长斑岩为新元古代亏损地幔来源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已有成果表明双尖子山矿区具有多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成矿主体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有关,形成于高温、低压的伸展背景,具有低氧逸度、高演化的特点,双尖子山深部和外围具有形成锡矿的潜力。
    • 宫相宽; 陈丹玲;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 谭俊; 李阔; 任云飞; 罗芬红
    • 摘要: 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秦岭岩群东段陕西丹凤大寺沟超高压变质地体中混合岩化英云闪长岩脉体开展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英云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417±4Ma,内含1 832~980 Ma、506~490 Ma以及462~443 Ma等多组继承/捕获锆石年龄,其中:第一组年龄与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一致,后两组年龄对应锆石微区Th/U比值2,A/CNK>1.1,属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Ba、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Eu正异常,同时具有高Sr(815×10^(-6)~941×10^(-6)),低Y(2.66×10^(-6)~6.90×10^(-6))和Yb(0.26×10^(-6)~0.68×10^(-6))的特征,具有埃达克质岩石属性.综合脉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脉体形成年龄(~420 Ma)明显晚于北秦岭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500 Ma)而与区域第二期退变质作用时代(~420 Ma)相当的事实,尤其是脉体锆石中部分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继承锆石的存在,无疑表明大寺沟英云闪长岩脉是经历超高压变质的秦岭岩群变质岩石折返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而且以榴辉岩的部分熔融为主,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可能为本次部分熔融提供了部分热源.
    • 张伟强; 张照录; 张永明; 高明波; 高继雷; 刘丽萍
    • 摘要: 本文对鲁西地区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中生代闪长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的研究,旨在厘定闪长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石成因。结果表明,金牛山辉石闪长玢岩及斑状闪长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0 Ma和126 Ma,形成于早白垩世。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4.35%~6.78%)、高的Mg^(#)值(56~70)以及高的Cr、Ni含量,金牛山岩体中的辉石闪长玢岩I_(Sr)值为0.707519,ε_(Nd)(t)值为-15.67,ε_(Hf)(t)值在-21.6~-15.9之间。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SiO_(2)含量为54.02%~65.02%,Al_(2)O_(3)含量在16.00%~17.61%之间,MgO含量(1.11%~2.68%)和Mg^(#)值(37~46)较低,高Sr/Y比值(29~136),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研究表明,金牛山岩体闪长质岩石是古老下地壳再重熔并混染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的结果;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为地幔源区的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被陆壳物质同化混染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受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影响,金牛山岩体和金星头岩体闪长质岩石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 张旗; 翟明国; 魏春景; 周李岗; 陈万峰; 焦守涛; 王跃; 袁方林
    • 摘要: 花岗岩目前的ISMA分类不是一个系统的分类,花岗岩分类可能需要从花岗岩的起源来考虑。花岗岩源自变质岩,可能是来自地幔或玄武质岩浆底侵带来的热导致的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的熔体形成的。因此,花岗岩与变质岩源岩有成因联系和因果关系,变质岩为母,花岗岩为子。根据埃达克岩与残留相平衡的理论,埃达克岩形成于斜长石消失线之上。那么,出现在石榴石出现线之上的是什么花岗岩呢?出现在石榴石出现线之下的又是什么花岗岩呢?本文即尝试从这个思路来探讨花岗岩的分类,并采用大数据方法予以佐证,得到的初步结果可以将花岗岩分为3类:(1)位于斜长石消失线之上的为高Sr低Y型花岗岩(高压,代表加厚的地壳);(2)位于斜长石消失线与石榴石出现线之间的为低Sr低Y类型花岗岩(中压,代表正常厚度的地壳);(3)位于石榴石出现线之下的为高Y型花岗岩(低压,代表减薄的地壳)。大数据研究的结果支持上述分类,给出的地球化学标志大体是:Sr含量为400×10^(-6),Y含量为(20~35)×10^(-6)。
    • 苟正彬; 刘函; 李俊; 张士贞; 赵晓东; 王生伟
    • 摘要: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广泛发育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混合岩,是研究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天然实验室。尽管观察表明,藏南许多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时空联系,但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是否具有成因联系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藏南亚东地区的混合岩中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亚东混合岩主要是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具有(近)原地熔融的特征,熔融方式以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熔融为主,并叠加了分离结晶作用。亚东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在成因上具有紧密联系。相关认识为建立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型提供新的信息。
    • 沈俊芳; 陈静波
    • 摘要: 以预先形成的单独等规聚丙烯球晶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原位研究球晶部分熔融后在静态和流场下的结晶形态。静态结晶实验结果表明,熔体记忆效应明显存在,且随着熔融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弱;流场下的结晶实验结果表明,球晶部分熔融后保留下来的有序结构(自晶种)在流场作用下能够沿着预定路线改变其原有的空间位置分布,并显著加速其结晶进程。这种自晶种在流场中沿已知路线的播撒行为可为调控结晶性高分子材料的熔体结构和结晶形态提供新的思路。
    • 薛帅; 卢占武; 梁宏达; 李文辉; 王海燕
    • 摘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重要缝合带,具有比较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然而其深部结构和俯冲极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横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近南北向大地电磁测线,处理和分析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和相位张量特征,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的深部电性结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沿测线分布显著的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大致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为界,可将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分为两部分,北拉萨地块近水平展布的高导异常层和南羌塘地块下方明显北倾的高导异常。结合早期的研究资料,分析认为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应该为地壳部分熔融所致,且深部电性结构符合沿测线观测的大地热流值变化。同时,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可能指示了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闭合痕迹,北倾的中下高导异常支持大洋向北俯冲至羌塘地块之下,而北拉萨地块下方的高导异常层可能为低角度俯冲的小洋盆。
    • 苏本勋; 王静; 李晓春; 朱明帅
    • 摘要: 自1999年Lentz David R.重新提出碳酸岩壳源成因以来,已有越来越多壳源成因碳酸岩实例的报道。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壳源成因碳酸岩的时空分布、产出特征、岩石矿物学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对该类碳酸岩成因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壳源碳酸岩在空间上均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并以克拉通边缘的造山带为主,在特提斯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中分布最为集中;时代上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育,不同时代的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有所差异;其围岩多为经历过高级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大理岩组成的混合岩;成分上多为钙质,微量元素具较弱的轻重稀土分异,显著的Eu、Nb、Ta、Zr和Hf负异常及Pb和Sr正异常,Sr-Nd同位素组成介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演化线之间,C-O同位素介于原生碳酸岩浆与沉积碳酸盐岩之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异于克拉通内的碳酸岩,而多与造山带内的碳酸岩相似。实验岩石学工作揭示方解石和白云石在地壳深度、温度低至650°C以及有足够多水参与的情况下可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碳酸盐岩浆,而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变质流体或热液卤水有助于碳酸盐矿物的部分熔融。这种方式形成的碳酸岩在矿物组合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其母岩大理岩、灰岩或白云岩具有相似性。因此,鉴于壳源碳酸岩规模较小且多与其母岩共存,厘定是否发生过部分熔融尚存在一定难度,其成因机制亦存在较多争议。壳源碳酸岩浆的成因机制包括中酸性侵入体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基性岩浆高温热流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强烈区域变质作用造成碳酸盐岩部分熔融和大理岩深熔作用。壳源成因碳酸岩的发现对以往碳酸岩成因上的疑惑给出了合理解释,亦对主流的碳酸岩幔源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对碳酸岩用于反演地幔演化、深部碳循环乃至板块俯冲提出了质疑,亦为探索造山过程、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及碳酸岩成矿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窗口。
    • 部雪娇; 韩宗珠; 翁立猛; 来志庆; 刘明
    • 摘要: 华北东部青岛地区煌斑岩广泛发育,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岩浆的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推断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研究区内煌斑岩的SiO2含量(W(SiO2))为39.13% ~51.26%,属于钾玄质碱性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Ce和Eu异常(分别用δCe和δEu表示)不显著.样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和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俯冲特征.源区为三叠纪时北向俯冲的扬子板块析出的熔体,交代上覆华北板块地幔橄榄岩而形成的地幔交代岩.白垩纪时,俯冲带岩石圈大范围坍塌,软流圈上涌形成伸展环境,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煌斑岩.
    • 刘帅奇; 张贵宾
    • 摘要: 本文对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不同同位素体系是否存在分馏这一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榴辉岩作为研究洋陆俯冲、超高压变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其部分熔融与地壳增生、板片折返过程以及俯冲隧道中元素的迁移分配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作为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榴辉岩可通过俯冲带将壳源信息携带至地幔深部,影响地慢的化学组成,并可在大洋玄武岩中得以表现.近些年,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均表明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可以产生显著的分馏.作为常见的放射性成因子体同位素和传统稳定同位素Sr-Nd-Hf-O被广泛应用于源区示踪、岩浆混合以及结晶分异等过程.但目前有研究指出,在非平衡熔融过程中,熔体和源区的Sr-Nd-Hf-O同位素可发生解耦,导致二者的同位素组成不均一.另外,通过研究榴辉岩及其熔融产物的金属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石榴石效应,会造成Ca、Mg、Fe、Li等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因此,当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榴辉岩熔体的源区时,需要考虑其分馏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