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61738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海洋科学、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等;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文献由42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欣繁、杨志明、许宏刚等。

植物群落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61738 占比:99.99%

总计:1861852篇

植物群落结构—发文趋势图

植物群落结构

-研究学者

  • 余欣繁
  • 杨志明
  • 许宏刚
  • 黄玉源
  • 于志刚
  • 何龙
  • 吴名
  • 吴永华
  • 吴生媛
  • 周华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天成; 李晓佳
    • 摘要: 为科学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通过群落调查结合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CVOR)草地健康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放牧刈割草地(MG)、夏季放牧草地(SG)、冬季放牧草地(WG)、禁牧刈割草地(MP)4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季放牧草地群落平均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MP>WG>SG,放牧刈割草地综合草地健康指数最高(HCVOR=0.84),其余3种利用方式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适当加强对放牧刈割草地的利用,对其他3种利用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草地管理措施,以期全面恢复内蒙古典型草原健康水平。
    • 郭雅婷; 李运远; 林辰松
    • 摘要: 为了解春季不同气象条件下北京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滞尘能力,文章以朝阳区5处绿地的4种植物群落为样本,采用水平同步监测法对样点和对照点进行3种大气颗粒物(TSP、PM_(2.5)、PM_(10))浓度测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和K均值聚类法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晴朗微风条件下,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消减大气颗粒物能力最高。2)阴天雾霾条件下,单层草本型群落对PM;和PM;阻滞作用最强,复层群落最弱;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对TSP的阻滞能力最强。3)大风扬尘条件下,没有草本植物的群落对TSP的阻滞能力极低,有时甚至表现为负值;对PM_(2.5)和PM_(10)阻滞能力却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不同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
    • 曹则煜; 李大鹏; 陈娅奇; 丁奥华; 蒋晴初; 靳秀
    • 摘要: 近年来绿道已经成为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由于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在此大环境下,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绿道中的植物群落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受到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阐述了城市绿道中植物群落结构和小气候的概念及特征、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国内外相关进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发展的建议及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韩旭; 周建伟; 冯海波
    • 摘要: 为探究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情况,依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根群结构调查,以及植被地下生境土壤肥分养分取样与测试,对背景区与恢复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不同植物群落的地下生境范围,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6种植物群落,背景区为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修复区在这两种群落之外新增了华北米蒿群落、寸草苔群落、火炬树群落和香蒲群落;(2)相较于背景区,修复区的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的植物种类更丰富,且优势种的优势度较低,个体分布较为均匀,表明修复区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存在向背景区演化的趋势;(3)地表以下0~2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是研究区植物群落主要的植物根系功能区,在此范围内修复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远高于背景区,而修复区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背景区,土壤中磷成为制约植被恢复的主要元素,并且在植物根系功能区范围内,部分矿区仍存在土壤酸性污染,影响了植被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生态修复的覆土厚度、植物类型、土壤肥分等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 李勋; 程晓彬; 彭彬; 张艳; 宋思梦; 周扬
    • 摘要: 本文以川西横断山区高寒草甸内分布的地衣结皮、藻类结皮以及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以无生物结皮的草地为对照组(CK),研究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断山区高寒草甸分布的生物结皮主要类型为苔藓结皮,说明该地区的生物结皮已发育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在藻类结皮向苔藓结皮发育过程中,横断山区高寒草甸植物种类不断增加,且随着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下降,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升高。
    • 王志强; 向华浩; 祁有祥
    • 摘要: 以嵯峨山采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了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地和自然地共出现植物为14科43属49种,其中菊科11属14种、豆科5属12种、禾本科9属10种,这3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群落中紫御谷、紫穗槐、刺槐和胡枝子重要值(Ⅳ)表现最高;修复1年的植被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均匀度指数最低,随着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但均匀度指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植物配置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马燕丹; 郑秋竹; 张勇; 崔媛; 梁克敏; 陈欢欢; 岳海涛
    • 摘要: 为探究滇西北不同退化级别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对外界干扰的响应敏感性,以香格里拉市的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0年在三个退化梯度上(严重退化,S1;中度退化,S2;轻度退化,S3)开展控制刈割实验,进而分析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相似性、群落复杂度和关键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刈割后,S1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P0.05);(2)相较于S2和S3,S1梯度的植物群落组成变化最大;(3)S1、S2和S3的植物群落复杂度在刈割后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但S1的植物群落复杂度变化幅度高于S2和S3;(4)刈割导致各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的关键种发生了变化,2018、2019和2020年S1梯度的关键种在豆科(Leguminsae)和蔷薇科(Rosaceae)之间变化,S2梯度的关键种在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之间变化,S3梯度的关键种在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之间转变。研究表明,滇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和群落复杂度对外界干扰响应的敏感性可能随退化加剧而上升,但群落关键种的响应过程较复杂。
    • 庞维华; 孙雅婕; 刘建军
    • 摘要: [目的]对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群落冠层截留能力进行研究,为选择冠层截留效果最优的植物群落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7种不同结构的植物群落采用实测法分别测定林外降雨量、林下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再利用水量平衡法求得冠层截留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单层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截留率达到了49.86%,截留效果最好。单层阔叶灌木截留率为23.66%,截留效果最差。林外降雨量与林下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冠层截留量呈线性正相关,拟合系数R~2均在0.9左右。对冠层特性与冠层截留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为,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冠层厚度、绿化覆盖面积和三维绿量与穿透率呈负相关,与截留率呈正相关。[结论]园林植物群落冠层对雨水有一定的截留能力,且不同类型的群落有一定的差异性,单层阔叶灌木的截留率最低,单层针阔混交林的截留率最高;叶面积指数与郁闭度越高、冠层越厚、绿化覆盖面积与三维绿量越大,园林植物群落的冠层截留能力越好。
    • 高苏日固嘎; 斯琴朝克图; 乌兰图雅; 赛西雅拉图; 张卫青; 美丽
    • 摘要: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逐步向退化方向演替;植物群落高度逐渐降低(P<0.05),密度逐渐增加(P<0.05),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植物群落和原有群落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而退化指示物种的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P<0.05);轻度、中度放牧条件下群落物种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产生不同的响应,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
    • 蔡强; 孙玲; 董丹丹; 谭雪红; 滕臻
    • 摘要: 为促进城市河流的养护管理,文章以徐州市大龙湖水体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水生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水生植物群落数量、结构及景观特征,并对大龙湖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徐州市大龙湖水体的水生植物主要有23种,分属于18科22属,其中挺水植物16种、浮叶植物5种、沉水植物2种.对岸边和水体中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发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都是岸边比水中高.大龙湖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种类少、缺乏沉水植物层等现象.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出大龙湖水质属于Ⅴ类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