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免疫

植物免疫

植物免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植物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669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等;植物免疫的相关文献由5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源超、郑庆伟、忻雅等。

植物免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699 占比:99.90%

总计:146839篇

植物免疫—发文趋势图

植物免疫

-研究学者

  • 王源超
  • 郑庆伟
  • 忻雅
  • 阮松林
  • 肖文斐
  • 刘刚
  • 杨波
  • 王雨音
  • 王良省
  • 董莎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炎柯; 路冲冲; 尹梓屹; 李洋; 丁新华
    • 摘要: 可变剪接是生物重要的转录后修饰过程,是转录组和蛋白组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可变剪接参与了植物众多生理过程,包括植物昼夜节律、生长发育等,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尤为普遍。近年来,可变剪接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重要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可变剪接在植物免疫各个层面的调控作用,包括调节重要免疫受体、R基因、激素信号路径关键基因,此外,一些剪接因子也在植物的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了可变剪接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以及在转录水平参与植物防御基因的动态重编程的重要贡献,并对未来可变剪接在植物免疫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可变剪接在植物免疫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武欣媛; 王广超; 林金星; 荆艳萍
    • 摘要: 光电关联显微镜技术(correlative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CLEM)将光学显微镜的高灵敏度和大视场与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相结合,弥补了各自成像的局限,可在原位获得更全面、更精细的定位及结构信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亚细胞结构与特定结构的观察、蛋白质的精确定位、囊泡运输及植物免疫等多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总结了CLEM的概念和原理,对标记探针进行了总结分类,着重就该技术在植物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应用作出了展望。
    • 摘要: 日本名古屋大学Yasuomi Tada等研究发现了由毛状体作为机械感知细胞所触发的植物免疫过程的早期反应。当毛状体感受到机械力刺激时,细胞间的钙波开始从毛状体传播,进而激活CAMTA3依赖的免疫反应。由于MPK3/MPK6介导机械敏感基因WRKY33的磷酸化以激活其表达,MAPKs的快速磷酸化同样是机械敏感基因表达的前提,研究发现了917个雨水和MS诱导基因中有252个的表达由MPK3/MPK6介导。
    • 马迪成; 窦道龙; 刘峰
    • 摘要: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的信号分子。植物VOCs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或吸引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它们还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本文综述了植物VOCs在生物合成、收集分析、诱导释放、对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典型绿叶挥发物反-2-己烯醛的抑菌和抗性诱导机理;归纳和展望了植物VOCs在田间应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类化合物在可持续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 摘要: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细胞》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小麦条锈病是气传性的真菌病害,因条锈菌而发病传播。条锈菌是一种活体营养寄生真菌,具有易传播流行的特性,须依赖活体小麦才能生存。条锈病是小麦头号重大生物灾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我国农业农村部把其列为一类农作物病害。
    • 黄巍; 李静; 庄艺; 陈丁豪
    • 摘要: 生物钟是生物在适应环境中进化出的一种内源性计时机制,能帮助生物“预判”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提前调整生命活动,以增强其环境适应性。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病虫害防御至关重要。在不同的时间,病原菌及昆虫对植物的侵害能力不同,生物钟能帮助植物“预测”病原菌和昆虫的攻击时间,提前激活定时防御,这种依赖时间的门控效应方式调节特定病原侵害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增强防御能力。另一方面,植物在受到生物胁迫时,体内的激素、活性氧和离子稳态等水平的变化,能反馈调节并重塑生物钟。研究生物钟和免疫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重要经济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并提高作物产量。本文主要阐述植物生物钟与植物免疫互作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生物钟和免疫关系的研究在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刘梦娇; 易航; 蔡新忠
    • 摘要: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ion channel,CNGC)对死体营养型病原物的免疫调控功能及机制尚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通过基因产物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模式以及免疫调控功能的遗传学分析,探究了AtCNGC3基因对典型死体营养型病原物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免疫调控功能。结果表明:AtCNGC3蛋白定位于质膜上。AtCNGC3基因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均有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核盘菌接种强烈且持续诱导AtCNGC3基因的表达。Atcngc3突变体植株对核盘菌更易感,而AtCNGC3基因超表达(AtCNGC3 overexpression,AtCNGC3-OE)植株表现出更强的核盘菌抗性,说明AtCNGC3正调控拟南芥对核盘菌的抗性。用植物激发子肽AtPep1浸泡处理拟南芥幼苗能迅速诱导AtCNGC3基因表达,AtPep1诱导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迸发在Atcngc3突变体植株中减弱,而在AtCNGC3-OE植株中增强,说明AtCNGC3正调控AtPep1诱导的ROS迸发。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揭示了AtCNGC3正调控拟南芥对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核盘菌)的免疫,增进了对CNG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
    • 孙娥; 闫文萍; 余宏强; 赵丹; 朵虎; 左存武
    • 摘要: 该研究结合蔷薇科数据库,经多序列比对、表达分析和验证,筛选了苹果和梨抗病反应Marker基因及其检测引物,并以腐烂病抗性资源杜梨和东北山荆子悬浮细胞为材料,经20%腐烂病菌(Vp)代谢物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arker基因对腐烂病信号响应的表达模式,为苹果、梨抗病反应的快速检测和杜梨抗腐烂病机理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经检索比对共筛选出水杨酸(SA)、茉莉酸(JA)、乙烯(ET)、系统获得型抗性(SAR)反应、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发的免疫反应(PTI)、植保素和防御相关等信号的15个Marker基因及其对应引物。(2)各处理cDNA浓度采用100 ng·μL^(-1)时Cq值均介于18~25,且PCR扩增效率高,表明所选的15个Marker基因的引物均可准确反映抗性反应的激活状况,可作为各自信号通路的Marker基因。(3)与对照相比,Vp代谢物处理后杜梨悬浮细胞中ROS的积累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显著上升的趋势,并于处理6 h时,ROS信号值达到对照的3.2倍,表明Vp代谢物会激活体内的免疫反应(PTI),进而导致植物体内ROS的爆发。(4)RT-qPCR验证分析显示,Vp代谢物处理后,杜梨悬浮细胞中SA、JA、PTI、SAR、R基因、植保素、防御相关等信号通路的Marker基因都呈上调表达趋势,其中,SA、JA和SAR通路的Marker基因ChiV(Chitinase class V)、LOX1(Lipoxygenase 1)和PR4(Pathogenesis-Related 4)及防御相关基因PAL1(Phe Ammonia Lyase 1)的表达上调最为明显,最高分别可上升至对照的1718、691、6369和1072倍,表明杜梨受到Vp代谢物胁迫时,主要激活了植物体内的SA、JA、SAR和防御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进而能够抵御病原的进一步入侵。研究发现,SA、JA、SAR和防御反应等信号参与了杜梨对腐烂病胁迫的响应,进而提高其抗病性。
    • 牛成群; 杨芷茜; 林洁; 明振华
    • 摘要: 植物免疫激酶中的CERK1(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 1)家族是能够感知细菌及真菌侵染的模式识别受体。此类受体蛋白可以通过识别多糖类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引起病原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是植物产生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应对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元件,同时也是诱导植物-微生物共生的关键蛋白质。为推进CERK1激酶区真实蛋白质三维空间构象的解析,本研究针对拟南芥源的CERK1蛋白构建了野生型及突变型AtCERK1的E.coli-pRSF原核表达系统,经原核表达得到带有6个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一系列纯化过程得到高纯度蛋白质样品后对其进行结晶条件筛选。最终,AtCERK1F460V突变型成功在0.2 mol/L氟化铵和20%PEG3350溶液环境中析出蛋白质晶体。经上海光源BL17U1线站采集,蛋白质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的分辨率为3.2魡。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AtCERK1蛋白样品,且突变型蛋白质成功析出晶体;同时,利用X射线收取了一套中等分辨率的衍射数据,为AtCERK1介导的植物免疫的结构机理进行了实验探索。
    • 钱虹萍; 林金星; 崔亚宁
    • 摘要: 植物固醇是细胞膜和膜筏的重要组分,与膜的稳定性密切相关.SMT2(sterol methyltransferase 2)和SMT3(sterol methyltransferase 3)是植物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已有研究表明SMT2和SMT3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SMT2和SMT3基因在植物免疫中的功能,采用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手段,分析smt2、smt3突变体在flg22诱导的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flg22诱导的smt2、smt3突变体产生的活性氧显著增加(高达50%);此外,flg22诱导smt2、smt3突变体中胼胝质沉积显著减少,减少量约为野生型的30%~40%.更为重要的是,flg22处理可以抑制野生型植株根的生长,而在smt2、smt3突变体中这种抑制作用相对减弱.以上这些结果表明,固醇在flg22诱导的植物免疫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植物天然免疫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