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入前诊断

植入前诊断

植入前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专利文献141453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等; 植入前诊断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灿权、庄广伦、曾艳红等。

植入前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41453 占比:99.92%

总计:141568篇

植入前诊断—发文趋势图

植入前诊断

-研究学者

  • 周灿权
  • 庄广伦
  • 曾艳红
  • 徐艳文
  • 刘嘉茵
  • 吴畏
  • 金帆
  • 李洁
  • 沈鉴东
  • 王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博雅; 何英明; 薛吟霜; 向卉芬
    • 摘要: 背景育龄期女性胚胎着床失败及流产的最常见原因是胚胎异常,但移植经胚胎种植前遗传学检测(PGT)筛选后的正常胚胎后,仍出现种植失败或流产的原因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目的分析PGT助孕后种植失败及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PGT助孕的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n=218)和种植失败组(n=111),并将临床妊娠组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活产亚组(n=175)和流产亚组(n=43)。比较临床妊娠组和种植失败组,活产亚组和流产亚组的一般情况、促排卵及体外胚胎发育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GT患者种植失败及流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对PGT患者发生种植失败及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流产次数≥2次〔OR=4.0320,95%CI(2.4230,6.71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OR=3.8900,95%CI(1.4550,10.4030)〕是PGT患者种植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低促性腺激素(Gn)用量〔OR=0.9995,95%CI(0.9992,0.9999)〕是PGT患者种植失败的保护因素(P<0.05);既往流产次数≥2次〔OR=2.2030,95%CI(1.0990,4.4170)〕、低胚胎活检正常率〔OR=5.6550,95%CI(1.2860,24.8650)〕是PGT患者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OR=0.9120,95%CI(0.8350,0.9960)〕是PGT患者流产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流产次数≥2次、HDL-C水平、Gn用量预测PGT患者发生种植失败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0、0.579、0.561,灵敏度分别为70.3%、33.3%、60.4%,特异度分别为59.6%、80.3%、56.9%,约登指数分别为0.299、0.136、0.173;既往流产次数≥2次、FINS水平、胚胎活检正常率预测PGT患者发生流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0.629、0.641,灵敏度分别为66.2%、72.1%、65.1%,特异度分别为63.4%、52.6%、60.6%,约登指数分别为0.296、0.247、0.257。结论既往流产次数≥2次、Gn用量、HDL-C是PGT患者种植失败的影响因素且可预测PGT患者种植失败;既往流产次数≥2次、FINS水平、胚胎活检正常率是PGT患者流产的影响因素且可预测PGT患者流产。
    • 王志强; 倪亚莉; 安锦霞; 王同光; 张风霞
    • 摘要: 目的:对携带FBXO7(F-box only protein 7)基因突变的夫妇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orders,PGT-M),以阻断帕金森病15型致病基因向子代传递。方法:在1个携带FBXO7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对先证者FBXO7基因的突变位点c.402G>A和c.872-1G>A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且在该家系的基因组DNA(genomic DNA,gDNA)样本中进行FBXO7基因上下游2 Mb范围内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多重扩增,以构建家系SNP单体型,从而区分携带致病突变的单体型。通过控制性卵巢刺激获取卵母细胞,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及胚胎培养,至第5~6天行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经PGT-M技术后,选择不致病胚胎移植。结果:本周期共获卵15枚,ICSI后正常受精9枚,通过囊胚培养形成5枚可活检囊胚。活检示5枚囊胚均成功扩增,胚胎非整倍性检测显示其中2枚胚胎染色体为非整倍体,剩余3枚胚胎为二倍体。但其中2枚携带父源突变,1枚为同时携带父源和母源复合杂合突变的胚胎。母亲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移植1枚携带父源突变的胚胎(形态学评分为5BB)并成功妊娠。妊娠期经过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系统B超和羊水穿刺三联筛查证实与前期PGT-M胚胎检测结果一致。于2020年4月3日产下一携带父源突变但不致病的男婴。结论:PGT-M技术可帮助FBXO7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家庭获得健康子代,阻断该基因突变向子代垂直传递。
    • 沈鉴东; 谢佳孜; 吴畏; 蔡令波; 汪道武; 刘嘉茵; 刁飞扬
    • 摘要: 目的:分析伴有性染色体异常不孕夫妇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结局,探讨夫妻双方之一性染色体异常导致胚胎性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PGT在相关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伴有性染色体异常同时行PGT治疗的夫妇的胚胎染色体检测结果以及胚胎移植结局。PGT策略采用囊胚期活检,活检材料经过全基因组扩增后,采用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分析染色体拷贝数改变。在复苏周期中,统计可移植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性染色体异常的23对夫妇(其中包括47,XYY及其嵌合体6例、47,XXY及其嵌合体2例、47,XXX 4例、45,X嵌合体8例、女性X染色体节段性缺失3例)的24个促排卵周期中,共获得可检测囊胚77枚,明确诊断76枚(98.70%),其中40枚(52.63%)为整倍体可移植胚胎,13枚(17.10%)非整倍体嵌合体胚胎,23枚(30.26%)为非整倍体不可移植胚胎。在3例X染色体节段性缺失患者中所有异常胚胎均为X染色体节段性缺失,而其他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共发现3枚(3.95%)性染色体嵌合体非整倍体胚胎。在18个复苏移植周期中,共获得9例(50.00%)健康活产。结论:性染色体数目非整倍体异常夫妇的胚胎性染色体异常风险较低,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PGT并不是必需的治疗方案;而性染色体节段性非整倍体夫妇胚胎性染色体异常风险较高,结合卵巢功能情况以及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酌情考虑PGT,降低后代性染色体异常风险。
    • 谢佳孜; 沈鉴东; 吴畏; 董娟; 马龙; 蔡令波; 刘嘉茵; 汪道武
    • 摘要: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中首次活检诊断不明再行第2次活检的临床价值,及其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2199个PGT周期中75个PGT周期的107枚胚胎首次活检遗传学诊断不明后,再行第2次活检检测后的临床结局。结果:在75个周期中,共有107枚胚胎活检后首次遗传学诊断不明,其中96枚胚胎申请重新复苏活检,86枚胚胎第2次检测成功。基于高通量测序检测平台分析,获得可移植胚胎46枚(39枚整倍体胚胎,7枚嵌合体胚胎)。在27个复苏周期中,24枚囊胚存活并进入移植周期,二次活检的复苏存活率为88.89%(24/27),临床妊娠率为50%(12/24),活产率45.8%(11/24),1例早期流产。结论:对第1次活检遗传学诊断不明且无其他可移植胚胎的患者,第2次活检检测是可行的,并可获得一定的可移植胚胎和活产率。
    • 许乃馨; 黄荷凤; 徐晨明
    • 摘要: 出生缺陷和罕见病是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大多数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PGT)通过在胚胎着床前阶段进行遗传检测,挑选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从而在源头上阻断了该类疾病的发生.本文针对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的PGT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阐述.
    • 孙波澜; 王勇; 张春晖; 邹湘丽; 温思茜; 周亮; 钱卫平
    •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囊胚培养液及囊腔液的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NICS)在不同年龄段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孕的62对夫妇,共310枚囊胚,行囊胚活检同时收集D3-6囊胚培养液及囊胚腔液行NICS,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35岁组,35~<40岁组,≥40岁组.分别在每组中将NICS结果与胚胎滋养细胞(TE)活检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然后将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组(35~<40岁、≥40岁组)有上升趋势,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阴性预测值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S在不同年龄段的检测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5岁的人群中检测有效性有上升趋势.
    • 张晋宁; 王静; 彭红梅; 马慜悦; 王辉; 赵春草; 焦明月; 李晓晗; 姚元庆
    • 摘要: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2 250U者的48.6% (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x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x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 (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x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 (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 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 王玮
    • 摘要: 罕见病又名“孤儿病”,因单病种人群患病率极低、病例分散、临床上欠缺足够关注导致诊治困难.约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精准诊断和治疗罕见病依赖基因水平的检测,从基因角度研究罕见病是目前发展重点.本文从罕见病概况、罕见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基因治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从遗传的角度向大家展示罕见病的诊治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